得知陈洁如要出回忆录,蒋介石大惊失色,连忙送上15万美元封口费

历史详说员 2025-04-17 21:52:33

1964年3月17日,美国旧金山《世界日报》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曾经的蒋介石夫人陈洁如将要出版自己的回忆录,将自己和蒋的婚姻纠葛公之于众,“使天下人知道此中真相,做个公平判断”。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重视,他在日记中写道:“某女(即陈洁如)要在美国出书,对我家毁谤之所为,此又一不测之隐痛……”这一天,蒋介石叫来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就是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时的那位扬子公司负责人,一起商量对策。

陈洁如的书中,最劲爆的消息莫过于当年蒋介石在上海的故事。当时蒋介石为了寻求上海财团的支持,与宋美龄结婚,并请陈洁如暂时下堂。蒋介石许诺,只要5年时间,自己就能获得政治权利,到时候再把陈洁如迎回,恢复夫妻名分,“如有违背,则个人与国民政府均将遭天谴”。

陈洁如听信其言去了美国,蒋介石每月给其175美元生活费,陈洁如在1928年3月给蒋介石写信,说175美元不够生活,希望给300美元,结果蒋介石全无回音,把陈洁如一个人晾在了美国。当时陈洁如给好友写信痛骂:“这种东西是没有良心的,有了东就忘了西的,真是要气死人的……介石是否要我到死的地步?为何世界上的男子这样黑良心……介石之心如黑炭……我实在不愿为人于世,只是希望早死一日,早有出头之日。”

陈洁如和蒋介石同居七年,换来的却是被遗弃的命运,这怎么能不叫她心生怨恨?

更令蒋介石头疼的是,协助陈洁如写回忆录的,是他当年的一个朋友李时敏。李时敏是澳洲的华侨富商,其父资助过孙中山革命,在华侨界很有影响。1921年,李时敏认识了蒋介石,给他当英文教师,当时正是蒋介石生活最放浪的时候,而李时敏对此非常清楚,所以蒋介石在日记中痛哭地写道:“李时敏有关之某事消息突殊其来,又增加我重重忧患中之不测痛苦也。”

如果陈洁如的回忆录真的出版,那后果真是非常严重。如何才能阻止该书的出版,蒋介石想出了“双管齐下”的办法,即一方面通过官方渠道,和纽约出版社沟通,劝他们放弃出版;另一方面则是私人渠道,派陈立夫去香港找陈洁如,劝她放弃出版——当年陈立夫曾作为说客,劝说陈洁如离开。陈立夫和孔令侃都认为,后一种方法比较靠谱,于是立刻赶到了香港。

陈洁如是如何到香港的呢?大致过程是这样的:1927年她离开蒋介石去了美国,1931年回国后长期住在上海,和养女共同生活。1949年蒋介石的败退的时候,不可能带着陈洁如离开,于是陈洁如就留在了上海,不幸后来陈洁如的养女患病,无钱医治,陈洁如于是想写回忆录赚钱。消息传出后,陈立夫就托朋友捎去信件,劝她不要这样。后来,陈洁如成为上海卢湾区政协委员,生活大概也受到了照顾,就停止了这个想法。

1961年,经周恩来批准,陈洁如迁居到了香港——据学者唐德刚说,在黄埔军校时期,周恩来称陈洁如为“蒋夫人”。来到香港后,生活的贫困再次让陈洁如萌生了出版回忆录的想法,于是她找到好友李时敏协助她完成写作。

陈立夫来到香港后,和陈洁如展开了“谈判”,其中曲折如何不得而知,但结局如何却是非常清楚的,就是陈立夫支付了一大笔钱给陈洁如,陈洁如于是停止了出版活动。

当时陈洁如还立有字据:兹由(陈)立夫先生交下洋15万元正。该款业已如数收讫。此后洁与介石双方恢复自由,一切行动与对方无涉,特立此据为凭。

据陈立夫回忆,这15万美元是孔令侃出的。蒋宋孔陈一气连枝,休戚与共,当年蒋经国在上海“打虎”放过孔令侃,孔令侃作为“白手套”出这笔巨款也是理所当然。

自此之后,陈洁如遵守承诺,再未作任何出版打算。1971年1月21日,陈洁如病逝,然而《陈洁如回忆录》却并未永久尘封,1990年,胡佛档案馆发现了《陈洁如回忆录》的英文全本,此书最终面世。不过,学界普遍认为,此回忆录的历史价值并不高,所引用的日期、文件等多与事实不符,原因大概是当年陈洁如年纪太小,而且素来不谙政治,加之对蒋介石的憎恨情绪太过强烈,影响回忆的客观立场。

回顾陈洁如的一生,她确实被蒋介石害得很苦。她出生于1906年,1921年底和蒋介石结婚,当时只有15岁,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

在婚后初期,蒋介石和陈洁如有过一段恩爱的时期,尤其陈洁如对蒋介石敬爱有加,蒋介石曾在日记中用“孺慕”来形容陈洁如对自己感情。所为“孺慕”,意思就是小孩子深爱其父母。

但是时间一久,两人很快因为文化、身份、性格的差异产生矛盾,经常拌嘴吵架,蒋介石说自己对她是“恨之又爱之也,怜之又痛之也”。认识宋美龄之后,蒋介石对陈洁如更加不满,经常在日记中吐槽她:“治家无方,毫无教育”,“不愿学习”。有一次,陈洁如租了一间72元月租的房子,蒋介石在日记中不满地表示:“招摇败名,年少妇女,不得放纵也。”

纵使没有宋美龄的出现,两人的关系也已经貌合神离,宋美龄一出现,陈洁如立刻被完全比了下去,只有被送到美国留洋这一条路了。在此事上,陈洁如倒也没有无理取闹,她反而认为:“蒋介石做了中国的统帅,应该有一个像样子的女人做太太,我知道我的身份,我愿意退让。”可见其性格之天真醇厚。

蒋介石娶陈洁如,靠得是花言巧语,山盟海誓,背弃陈洁如用的还是这招。陈洁如一离开,他就和宋美龄比翼双飞了,唯独陈洁如孤身在美,财物不足,生活窘迫。真可谓不见旧人哭,只闻新人笑。而陈洁如还在为蒋介石着想,由于害怕“他们爱好似鸳鸯般的夫妻发生冲突”,她只给蒋介石写过一封信,请他增加生活费,但蒋介石全无回信。

1930年5月,陈洁如再次给蒋介石写信,要求允许她明年回国,蒋介石在阅读这封信的时候,正好被宋美龄撞见,蒋介石心情紧张,连忙把信撕碎。宋美龄一怒之下离开了南京。此事记载于蒋介石日记:“昨日这函,不应撕碎,应交其阅,则不致疑,而我之心地亦大白,但见信即恨,故一时心忙,不问是非,立即撕碎,是处于真心,并无他意。”

走投无路的陈洁如,后来只能靠写回忆录来赚点钱,这时候蒋介石才慌了阵脚,他的第一反应是“某(陈洁如)有出书勒索之消息”,把陈洁如当成了勒索犯。而报纸上说的“年已58岁之陈洁如女士,刻在香港亦代人补习英文为糊口”、“蒋介石有妻子,在港教书糊口,自撰回忆录吐露辛酸”,他却一点没有看到。

在被孔令侃用15万美元封口后,陈洁如经济上的困难大大缓解,但内心的孤寂依旧无处宣泄,据师永刚、张凡所著《蔣介石:1887~1975》记载,1971年陈洁如死于香港家中,享年65岁,死时身边旁无他人,横卧地上,死后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可谓悲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