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女士的母亲56岁,2024年,虞女士的母亲在老家县医院体检时,查出了1.4×1cm 大小的肺结节,结节内有空泡。当时,体检医生说现在几乎人人都有肺结节,不必过于担忧。但胸外科的医生在会诊后说结节形态不好,建议手术。
只是当时这手术的建议并未引起虞女士一家的重视,虞女士一家仅打算三个月后复查。三个月过去后,复查时虞女士的母亲发现结节既未缩小也未消失,虞女士便让家人把片子寄来,拿到成都的某医院找医生问诊。

当时虞女士挂号的医生具体是谁已记不清,虞女士只记得医生建议尽快处理。虞女士把医生的建议转述给母亲,虞女士的母亲本想马上手术,但因为很多事耽搁,直到2024年11月份,虞女士的母亲才到成都和虞女士一块居住。
当时,虞女士的母亲在成都又做了一次复查,复查结果显示结节没太大变化。然后,虞女士接连挂了几个专家号,还进行了线上问诊,得到的一致建议都是手术。医生说由于结节靠近外侧,手术损伤小,一般段切或者楔切就可以。
虞女士想尽量缩小手术范围,便询问专家,有无擅长楔形切除的医生。专家推荐了三位医生。虞女士考虑到家离成都的某医院较近,虞女士便决定在那家医院做手术。选好手术医院后,起初,虞女士是想找专家操刀的,无奈他们的号极难挂,排队需半年左右,最终虞女士选择了一位相对年轻的医生。

选好医生后,虞女士直接找医生开了住院证,然而住院证开完不久,虞女士母亲的疝气就发作了,只好先找医生做了疝气手术。疝气手术后,到2025年2月中旬,虞女士的母亲恢复得差不多了,才前往医院胸外科入院做手术。
入院前两天,虞女士的母亲做了很多术前检查,第三天才手术。手术当天,虞女士母亲从离开病房到返回病房用时大概4.5个小时。术后,虞女士的母亲因为使用镇痛泵出现头晕、恶心症状,停用后便好转。
当天,医生告诉虞女士,手术切除了两块肺,三个结节,那个1.4cm的结节,冰冻结果提示为肺腺癌,具体大病理结果尚未出来。虞女士听说是肺腺癌之后,很担心,当天都没敢和她母亲说。

手术第二天,虞女士母亲能下地活动了,感觉没有太多不舒服的地方,简单走了两圈,下午便开始看手机了,精神恢复良好。第三天,虞女士的母亲能自行上厕所了,医生检查后认为恢复不错,便拔除了引流管。
第四天,虞女士的母亲出院,出院后总花费是4.6 万,虞女士的母亲是山东职工医保异地就医,报销后自费约2.2万。术后一个月去复查,大病理结果虽然也是肺腺癌,但医生说早期高分化,问题不大,以后每年做好定期复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