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唯一的黄种人共和国,其祖先曾经主动回归中国,受到热烈欢迎

嗨皮爱历史 2025-04-22 16:08:12

【前言】

咱们国家打从老早以前,就是个好多民族凑一块儿的地方。五千多年的时间里,大家你来我往,不断搬家、混合,这才有了现在咱们说的56个民族。

可你知道吗?咱们国家历史上有个民族,他们曾经离开老家,全都跑到欧洲去过日子了。但没想到,过了上百年,他们又决定回来,那时候的当权者还挺高兴接纳他们呢。

不过,他们里头有些人没办法,只能留在欧洲,结果就成了现在欧洲唯一一个黄种人占大多数的国家,这就是土尔扈特族。

都跑那么老远也要回到老家,那当初干嘛要走呢?这个民族到底经历了啥?

【土尔扈特西迁之因】

明朝快结束的时候,在我国西北的大草原上,有个民族叫厄鲁特蒙古,他们是瓦剌人的后辈,主要靠放牧生活,信仰的是藏传佛教。

尽管表面上看像是一个大家庭,但实际上里头的各个权力圈子都各玩各的,慢慢就变成了四方割据的局面,土尔扈特就是这四股势力里的一个。

尽管这四个部落组成了一个联盟,还选了个共同的“头儿”来领导,但平时呢,他们大多是各管各的,就像“井水不犯河水”。除非碰到特别大的麻烦,不然他们一般都自己顾自己。当然啦,部落之间因为利益问题,偶尔也会有点小矛盾。

核心问题就是牧场使用上的冲突。大家都知道,草原上的人们主要靠放牧来维持生活。

特别是没啥大灾大难的时候,人和牲口的数量都在往上涨,可牧场就那么大点儿地方,这种情况肯定得让那四个部落之间闹矛盾、起争执。

另外,北方那边沙俄老是来骚扰。17世纪的时候,沙俄国家强大得很,他们往南扩张的心思根本藏不住,动不动就在边境那边搞些小动作。

土尔扈特的牧民老被沙俄骚扰。早在1607年,沙俄的塔拉地区官府就派了个代表团过来,想说服他们归顺沙俄。

沙俄想靠这种办法,让他们侵占我国领土的行为看起来“正当”,但这主意被草原民族给回绝了。土尔扈特派的使者说,他们愿意跟沙俄友好往来,但也希望沙俄能让他们继续在边境那边放牧。

不过,沙俄那边对这请求可不买账,他们找借口说牧民不是沙俄的公民,没资格在他们的地盘上放牧。接着,沙俄还派了个两百多人的队伍来不断找牧民的麻烦。但牧民们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奋起反抗,结果把这些人给打退了,还造成了伤亡。

1616年,俄国又开始给蒙古的各个部落施压,想让他们都成为俄国的公民。蒙古部落没办法,只能先派些代表去莫斯科,跟沙皇谈判、周旋。

见到蒙古各部落不愿顺从,非得要挨罚才肯听话,沙俄政府干脆就支持了草原上的阿勒坦汗势力,让他们去跟其他部落对着干。结果蒙古各部落被打败了,其中也包括土尔扈特部落。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土尔扈特部的头领做出了决定,要带着全族的人往西边走,想再找个安稳的地方安顿下来。

土尔扈特人民西迁后,最后到底定居在哪儿了呢?

【土尔扈特新生之地】

早在1618年那会儿,土尔扈特的头领就派人去伏尔加河下游探路了,想找块新的放牧地儿。没想到啊,他们还真就在那儿撞见了一块没人占的地盘。

这块地方原来归诺盖汗国管,但后来因为内部不和,再加上天灾,汗国里的游牧民族就慢慢搬走了,他们去了更靠西北的那片大草原。

这块地方没了人的折腾,牧草又开始茂盛起来,变成了一片挺好的放牧地。更棒的是,沙俄的势力那会儿还没扩展到这儿。

1628年那会儿,土尔扈特部落的头儿带着自己部落的人,还有其他一些小部落的老百姓,加起来大概25万人,离开了老家塔城,朝着那片没人管的地方走去。

这两年里,他们一直在路上,历经重重困难,总算到了地方。到了之后,他们先休整了一番,恢复体力。按照老规矩,部落里建了个议事会,选了8个有地位的人组成,来处理部落里的事务。

他们自己定了部落的规矩和条例,用来处理部落里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家一起努力,确保部落能在新地方长久安稳地生活下去。

土尔扈特部落在新家园过得挺滋润,他们在这儿放养牲口,组织打猎,感觉就像回到了老家那种安稳日子。

但这份安宁日子没过多久就散了,土尔扈特部落的人往后会碰到啥事儿呢?

【艰难处境迫使土尔扈特东归】

土尔扈特人搬到伏尔加河下游后,过了段安稳日子,但好景不长,沙俄的势力很快就盯上了他们,千方百计想让这个部落的人成为他们的“手下”。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土尔扈特人和其他蒙古族人一样,都信奉着藏传佛教。可沙俄那边的人,大多信东正教,他们竟蛮横地要求土尔扈特人也得改信他们的宗教。

这种做法让当地的居民和信佛的群众心里很不爽。那时候,部落的头儿是阿奇玉,他带着大伙儿一块儿跟沙俄的插手较上劲儿了,坚决反对。

就算碰上了势力庞大的“棕熊”,他们也一点没怂,打死也不做沙俄的“小跟班”。沙俄想尽各种招数,愣是没能把这个紧密的部落给拆散。

那时候,清朝政府也派了人来瞧瞧他们。土尔扈特的人对老家来的人特别热情,阿奇玉也跟来访的人说,他们全族都愿意归顺大清,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嘛。

使者要离开时,部落的人排成一大串队伍来送行,好多人都当场哭了出来。阿奇玉也跟大家说,他肯定会带着部落的人,有一天回到他们的老家。

到了1700多年后,沙俄对土尔扈特人的压迫变得越来越狠。沙俄军事力量强大,土尔扈特部落根本没法抗衡,最后只能无奈屈服,变成了沙俄的小跟班。但尽管如此,土尔扈特人想要回到故乡的心,却从来都没变过。

新上任的部族头人渥巴锡开始筹划返回东边老家的行动,十多万百姓整装待发,打算豁出去一回,回到久违的故乡。不过,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还是没能躲过沙俄当局的耳目。

沙皇火冒三丈,他直接命令手下的兵马,还有那些听命于沙俄的小国家,一路去阻拦土尔扈特人。那些想要回家的土尔扈特人,走到哪儿就得打到哪儿,这一路上,牺牲的人可真不少。

根据历史资料的描述,当初那个庞大的部落,东归时有17万人之多。可当他们再次回到我国新疆的时候,人数已经锐减到了4万。这一路东归的艰难和悲壮,真的是不言而喻啊!

土尔扈特人回到东边后,受到了清朝政府和好多民族百姓的热烈迎接。那时候,管事的乾隆皇上还专门为这事儿写了个碑文,上面简简单单就写了四个字:“大家都回”。

而且,清政府特意给那些回到家乡的族人发放了一批银两,好让他们能快点在老家安顿下来。部落里的一些头领也被清朝政府授予了官职。这样一来,土尔扈特族在消失了百年之后,又重新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2008年那会儿,央视拍了个电视剧,讲的是这事儿,剧名叫《东归英雄传》。里头几个主演可都是大腕儿,有斯琴高娃、宁静,还有马景涛。

但你知道吗?其实并非所有土尔扈特人都重返家园了,有些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回来。

这些没能继续前行的土尔扈特人,后来大家叫他们卡尔梅克人。在突厥语里,这个名字就是说“没走开的人”。他们最终成立了一个很特别的国家,那是欧洲唯一一个黄种人建立的国家。

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

【土尔扈特的分流】

土尔扈特部落搬到伏尔加河下游一条小河的两边住了下来。可当他们想回家时,因为伏尔加河还没结冰,住在小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就没法一起走。

没能跟上大队安全撤退,剩下的土尔扈特人又偷偷商量起新的回老家计划。可倒霉的是,这计划还没实施呢,就被沙俄那边提前给摸清了。

1771年10月,沙皇突然决定,不再用“土尔扈特汗国”这个名字了,而是把这儿改名叫卡尔梅克管理处,直接归沙俄的阿斯特拉罕省务厅来管。

而且,沙皇还派了一大批俄国军官到卡尔梅克去“管治安”。沙俄手段强硬,剩下的土尔扈特人没办法,只能先把东归的事儿搁一边了。

沙皇把部落里那三个想带着大家回家的大佬叫到了彼得堡,天天摆酒席招待他们。想用好吃好喝、美女金钱这些玩意儿让他们晕头转向,好说服他们别想着回老家了。

不过,那三位头头儿压根儿没被那些好处迷了心窍,还是守着自己的原则。沙皇一看,气坏了,直接让人在宴会的酒里下了毒,结果毒死了两个,就剩一个机灵点儿的逃过了一劫。

沙俄的严密监视无处不在,但这并没能让草原上的民众失去反抗的心。他们打算采用分散逃跑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拆分成小群体,靠着游牧生活的方式,悄悄溜回自己的老家。

从1771年到1775年这四年间,有两千人回到了他们的老家,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新疆那块地方。跟之前回去的土尔扈特人一样,清政府给他们都安排得挺好。

可倒霉的是,沙皇政府也得知了这个计划,就不让卡尔梅克地方的土尔扈特人随便放牧迁移了,生怕他们再溜走。

在紧紧盯防之下,没赶上回东边老家的卡尔梅克人,彻底没了东归的念头。俄国开垦的大部队一来,伏尔加河两边慢慢就变成了种地的地方,再不适合放牧了。

卡尔梅克人被禁止向东行进,没办法,他们只能朝着更西边、更偏僻的外高加索地方挪动。最终,他们在里海的西岸边找到了落脚处,这就是现在的卡尔梅克共和国的由来。

【结语】

现在,卡尔梅克共和国算是欧洲那块地方唯一一个黄种人为主的国家。由于它地方不大,人也少,所以还是得靠俄罗斯联邦来带着发展。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交融,土尔扈特人那十几万人大规模、长距离向东迁徙的故事,逐渐传遍了全球,吸引了众多历史学家的目光。他们对这段传奇历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