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的“大眼睛女孩”已成副厅级干部,现在还会出现第二个她吗

同巍聊历史 2023-09-16 20:57:07

还记得去年十月登上热搜的党代表苏明娟吗?

一脸明媚的笑容,一身得体的衣服,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这张十分具有亲和力的脸,霎那间,勾起了大家久远的记忆。

没错,曾经那个语文课本上的大眼睛女孩长大了。

于大多数人而言,时光匆匆,三十多年如白驹过隙,一个贫困农村的女孩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似乎更加验证了“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这句话。

(看到她如今的成就,真的很为她开心)

但现代说法“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了始终萦绕大家心头的困惑,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我想起了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中的一句话,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同样,苏明娟能获得如今的种种荣誉,背后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而寒门到底能不能再出贵子,多出贵子?看完这篇文章,你的心里或许就有答案了。

一张照片的机缘

1991年,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揪紧了亿万国人的心。

灰扑扑的脸蛋、干渴的嘴唇、蓬乱的头发、手握铅笔,一双清澈而又明亮的大眼睛就那么看着你。

联想到她破败不堪的学习环境,黑白色调的图片里,那双眼睛反而愈发鲜活,正在无声地向所有人传达着心中的呐喊:我要上学!

(这双清澈的大眼睛有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

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会被那双大眼睛所传达的情感所震撼,然而,这张照片其实来自一次意外的拍摄。

拍下这张照片的摄影师解海龙也感慨道:“这是一场缘分。”

那年冬天,他前往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寻找摄影素材,在他原定的计划中,并没有张湾小学。

那时候农村的教学环境大多艰苦,偏远地区的小地方更不用说,没有最苦,只有更苦。

解海龙在完成原定计划后,眼见天气越发恶劣,他决定不按原路返回,抄近道速度要快点。

正当他埋头赶路时,近处隐隐约约的读书声让他诧异起来。他循着声音走过去,踏进了一间“教室” 。

这是间由低矮的祠堂收拾出来的教室,因为年久失修,看起来马上就要被风吹倒了。

教室内没有窗户,只用一层纸简单糊了一下,凛冽的寒风从各个角落无孔不入,这是一种钻入骨头的冷。

新面孔的到来,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解海龙看着这群受苦的小孩,心里十分动容。突然,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迎面而来,他精神一振,立刻按下快门,才有了这张独具生命力的照片。

(这是解海龙拍摄的这组照片的另一张,女孩对第一次见到的摄影师十分好奇)

图片中的小女孩正是当时年仅8岁的苏明娟。

如果说希望工程是一本书,这张大眼睛女孩的图片毫无疑问就是书的封面。

而这张照片,不仅是苏明娟的机缘,也是希望工程的机遇,更是千万个渴望求学孩子的机会。

坚持奉献的善心

这张照片爆火之后,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主动了解苏明娟的家庭情况,希望能够助力她的求学之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希望工程的项目当中。

苏明娟的家庭条件比和她一起读书的同学们还要差一点,她家是贫困县中的贫困户。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上学的机会是很珍贵的。

在身边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环境中,能否上学,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思想以及有没有上学的条件。

这个条件不仅是有没有钱,还包括有没有老师,有没有教室。

(那时候偏远地区较为普遍的教学环境)

所幸,即使家庭贫困,但父亲还是勒紧裤腰带,每天去山上砍柴换钱,才在苏明娟7岁那年将她送进了教室。

但他们家的日子越来越捉襟见肘,苏父想过:等到今年冬天过完,孩子就不去上学了,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但这张照片改变了苏明娟的命运。

她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是一名叫李万的大学生。李万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寄给苏明娟,伴随捐助的,还有他对苏明娟的殷切希望。

他将外面的世界用文字讲述给苏明娟,鼓励她保持对知识的渴望,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给苏明娟捐款的人越来越多,从各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工作的打工人到退休的夫妻,她从所有援助者的信中获得了比金钱更重要的精神力量。

除此之外,苏明娟的学习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曾经的简陋房屋得到修缮,课桌板凳焕然一新,老师和学生们都更有干劲。

在自己付得起学费后,苏明娟主动提出将自己所获取的部分善款捐给希望工程,希望有更多和她一样的孩子能得到帮助。

(看到“苏明娟助学基金”真正发挥出作用,她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考上大学,她不仅将学校发给她的生活补贴转给其他贫困生。还在参加工作后,把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并且坚持每年捐钱资助贫困生。

2006年,她和解海龙拍卖了“大眼睛女孩”照片的版权,将所得30万用于援建西藏偏远小县的希望小学,让当地藏族孩子从此有学可上。

2018年,“苏明娟助学基金”成立,致力于加强乡村教育和资助贫困生。

这么多年来,她做过的公益活动数不胜数,从一个获得资助的人成长到如今能够影响他人的捐赠者,实在难能可贵。

经历过苦难的人,更知道如何为别人撑伞。

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善良与爱心的传承,更是希望工程扶贫先扶智力的意义。

提升自我的坚定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曾经那个眨着一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女孩也活出了自己的光彩。

我有时候在想,外界对个人的期待与评价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长大后的苏明娟也在身体力行地为希望工程献出自己的爱心)

一部分人会被外界一些无用的评头论足所裹挟,觉得自己被禁锢了,迫切地想去解放自己。

但也有一部分人承受着大家的喜爱与诋毁,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正在一步一步安稳地走着。

苏明娟就是这样,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向这个世界证明了自己。

从她开始接受陌生人的资助时,父亲就多次跟她说,这些钱也是别人的血汗钱,我们不能糟蹋,要好好学习,将来帮助更多的贫苦孩子,回报社会。

因此,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苏明娟决定要为自己所热爱的公益事业奋斗终身。

中国还有那么多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他们都应该去看一看。

对她而言,外界的声音不再是压力,而是督促,好好学习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自己实现梦想的前提。

苏明娟14岁时,成为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她知道,自己是成千上万个贫困孩子求学之路的代表,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尚且年幼的苏明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担子)

经过10多载寒窗苦读,苏明娟顺利考入大学,并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

2022年,时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团委副书记的苏明娟,成为了党的二十大代表。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常听老一辈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或许,有些人的一生是可以预见的。那么,作为寒门出身的苏明娟,她这一生已经成为定局了吗?

结语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

今年,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芒蚌村的姚胜旺,以621的高考分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

录取通知书送过来的时候,小姚正背着满满一筐姜从山上回到家,身上满是泥泞。

(姚胜旺一家与工作人员的合影)

小姚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一家人的温饱虽不成问题,但经济条件仍然十分艰苦。

山里飞出的鸷鸟,终将乘风破浪,搏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前不久,广东广州一名环卫工人的儿子,以687的高分顺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学业。

这名同学可谓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父亲分享学霸养成记道:“儿子经常刷题,就算玩游戏也从来没有超过两个小时。”

2020年,以捡瓶子、捡破烂来维持温饱的广西男孩韦仁龙以707高分考入北京大学。

1岁父亲意外去世,3岁母亲生病离世,13岁唯一的依靠继父也撒手人寰。年少的韦仁龙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去路,唯一的想法就是继续上学。

求学路上的点滴帮助他都铭记于心,“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全部动力。

(记录片记录着韦仁龙的日常生活)

如今的“寒门难出贵子论”主要是由于一些教育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而寒门学子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不仅没有外在的优势,而且与同龄人差距悬殊。

大家都很清楚,即使在教育公平的一步步推进下,绝对的公平在短时间内也是不会实现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寒门学子一个最优秀的品质,那就是能吃苦敢拼搏。

既然什么都没有,那就去奋斗!命运给你的是起点,不是终点,中间的故事由你书写。

还记得九年前刷爆朋友圈的励志演讲视频《寒门贵子》吗?

那是北大才女刘媛媛在那季《超级演说家》中的收官之战。

(刘媛媛的这期演讲,向全社会寒门学子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她用4分钟的震撼演讲,讲述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事在人为,苏明娟为自己所热爱的公益事业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我们难道要只看到她身上“寒门”的标签吗?

黄国平博士也是一位寒门学子,我觉得他说的那句话,“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

就是对“寒门出贵子”最好的诠释。

-END-

【文|祁䄂】

【编辑|长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