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就无人能及

楚然谈情感 2025-04-06 16:44:53

文/情感文化小陈

唐朝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位叫霍仙鸿的大商人,生意做得很大,却整天提心吊胆。

有一天他去见章敬禅师,跟禅师说:“大师呀!我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把生意做得更好,可是越琢磨就越感觉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章敬禅师回答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你现在这样就是有所停留了。”

仙鸿不解,禅师又说:“你住在‘想做好’上,所以疲惫;你住在‘怕做不好’上,所以痛苦"这一番话,可把霍仙鸿点醒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意思是说,人拾起执念、妄 想,烦恼就了,放下执念、妄 想,烦恼就消失了。让心自然地、不受束缚地存在和运作。

一切都是梦幻泡影。

心就像一面镜子,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有了这个心,便有了整个世界的一切,其实都是梦幻泡影。

你所经受的所有都会一闪而过,比如别人骂你了,比如你饱尝了人生的困苦,都会一闪而过成为泡影。

但你却执着于被骂,执着于被饱尝,甚至一辈子耿耿于怀,那就是愚人自扰,才有放不下的痛苦。

你当下放下了,心里去留,当下无影无踪,你的空性智慧就显现了。

你只管去经历,去体验那种尽兴。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昨 天还在为工作的小失误而自责,今 天回想起来已经释然;上个月还在为上一段感情痛彻心扉,这个月却发现是因祸得福;去年还在为买不起大房子而焦虑,今年却明白小家也能温馨舒适。

这些烦恼,在当时看来都是天大的事,但随着时间流逝,都变得微不足道。

在看电影时,你能保持觉知,知道屏幕上的故事都是“假的”,是“演出来”的。

你知道其中的那个主人公并不是你,所以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是去看,随着他去经历、去体验,而不陷入其中。

对应过来想,在现实生活中,那个被各种问题缠绕的“你”,真的是你吗?

如果你能跳出来,把现实生活中的“你”当作是电影中的人物,这样会不会少很多的焦虑和内耗?

而且,因为保持了距离,对于很多问题,或许你反而能找到答案。

我执何在

当你我在嗔怒时自问“我执何在”,便如点亮心灯照破黑暗。

《道德经》的二十三章揭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不知晦朔”讽喻执念。

将愤怒置于时空长河,顿显渺小!

一如苏轼《赤壁赋》所悟:“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意思是:从变化的一面看,天地万物没有一瞬是静止不动的。

现代宇宙学测算:太阳将在50亿年后膨胀为红巨星。

当知“所有愤怒终成星尘”,便懂《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深意。

明代杨慎,二十三岁中状元,少年天才,前途无量。

他自己也踌躇满志,认为自己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国家宰辅。

但在大礼仪事件中,杨慎触怒皇帝,被发配到云南。

仕途戛然而止,天才少年从此退出朝堂。

他心中苦闷,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再次回到朝堂,辅政理事,施展抱负。

但是嘉靖在位六次大 赦,他都不在其中。

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一次破灭。

人生困顿,仕途无望,换作别人,肯定早就垮掉了。

他却坦然一笑,放下执念,转过身与命运握手言和。

他扑在浩如烟海的经史里,三十余年,著书四百余种,整个明代无人能及。

他说: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

短的是名利,长的是人生。

看清了也就看轻了,看懂了也就看淡了。

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放下执念,放过自己,你我才能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充实平静,自在从容。

那些让你辗转反侧的烦恼,在宇宙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那些让你耿耿于怀的得失,在时光的长廊里终将化为云烟。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你我该如何应对?

建议是:用智慧看淡,用豁达化解。

就像《金刚经》所说,一切都是虚幻的,何必太过执着?

学会放下,反而能活得更加洒脱。

无所住、无所执,则无所困。

哲学家克里希纳穆提在《重塑心灵》中提到:“当你不寻求幸福时,它就出现了。当你不再费力去谋求幸福时,它出乎意料地、神秘莫测地从纯洁和可爱的存在中出现了。”

凡有所执,必为所困,无所住、无所执,则无所困。

内心的平静和超然,人生的自在和幸福出现在无所住时,寂静的彼岸也在无所住时。

如此甚好!

0 阅读:0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