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去世,在秦国做质子的晋国太子偷跑回晋国继承国君之位。秦穆公为此大怒,将在外流亡的公子重耳接来秦国,将女儿嫁给他,并且派兵支持他回国夺取晋国国君之位。公子重耳因此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这是秦晋两国关系友好的开端。
晋文公夺取君位后,晋惠公一党的贵族大夫意图弑君政变。晋文公得到消息后,向秦穆公求援。于是秦穆公诱杀意图政变的晋国大夫,并且赠送三千侍卫给晋文公稳固政权。
次年,秦、晋两国相互配合进攻南边的鄀国。秦国离间鄀国和前来帮助鄀国的楚国的申、息二军,结果攻下了鄀国并且俘虏楚国申、息二军的统帅。
两年后,秦国更是在城濮之战中帮助晋国打败楚国夺取诸侯霸权。秦晋之好由此到达巅峰。
又是两年后,晋国以郑国在城濮之战帮助楚国对抗晋国以及无礼于当初流亡在郑国的晋文公为由,与秦国一起进攻郑国。
郑国大夫叔詹曾经在晋文公流亡于郑国的时候劝郑文公,如果不想礼遇晋文公就杀了他,以绝后患。现在晋文公进攻郑国,首先就想杀掉叔詹。叔詹为此自杀,但是晋文公还不满意。
郑国没有办法,就派大夫烛之武出使秦军营地,游说秦穆公说晋国现在已经很强大,东边进攻郑国后肯定还会要西边扩张的,而晋国的西边只有秦国,到时两国必然为敌,现在秦国怎么可以帮助晋国进攻郑国以增加晋国的实力呢?
秦穆公听后深以为然,就于郑国盟约,派了几位大夫帮助郑国守城后就退军归国。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晋文公进攻撤军的秦国,晋文公以之前秦国屡次帮助晋文公为由拒绝了子犯的请求。
晋文公虽然拒绝了子犯请求进攻秦军的建议,但是秦晋之好已然破裂。
两年后,郑文公和晋文公先后去世。秦国当初留在郑国守城的大夫密告秦穆公,说他已经掌握郑国北边的防守力量,如果秦军来攻打,必定可以攻下郑国。
于是秦穆公便征召军队准备进攻郑国。这时,秦国大夫百里奚和蹇叔都劝秦穆公不要进攻郑国,说秦国与郑国相隔千里,中间还有几个国家,发兵攻打郑国必定不会成功。但是秦穆公就是不听。
次年,秦军向着郑国出发。经过周王城时,无礼又轻率,王孙满因此料定秦军必遭遇失败。果然,大意的秦军还没有出周王室的地盘就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了。弦高一边拿出物资粮草拖出秦军,一边派人向郑国示警。郑国因此有了防备。
秦军统帅发现郑国有了防备后知道事不可为,顺手灭了滑国后就退军回国,岂料在经过晋国崤山时遭遇晋国伏击。秦军全军覆没,三位统帅也被晋国俘虏。秦、晋之争由此拉开帷幕。
秦国因为当初晋国混乱和晋国交好以融入先进的中原诸国,晋国因为国家动荡也乐得接受秦国的帮助,因此才有了秦晋之好。后来晋国强盛起来,一举击败楚国称霸诸侯,与秦国便不再有合作的必要,再加上两国相邻,难免产生纷争,再谈秦晋之好就不现实。
由此可见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不会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双方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友好到反目也只是其中一种常见变化而已,并没有什么好感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