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将军陈赓,为啥大将名单上只排第四?前三位均有特殊功勋

暴躁车评 2025-04-22 17:26:03

1955年进行军衔授予时,一共有10位将领被封为了大将军,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和许光达这十位。

看看这个名单,你会发现,那位超牛的将军陈赓排在了第四名。排在他前面的,是粟裕、徐海东和黄克诚这三位。

要说经历丰富,陈赓那可是相当有资历。1922年那会儿,他就已经是一名正式的党员了,比十大元帅中的九个都还早加入党组织。在十大元帅里头,入党时间比陈赓早的,也就朱老总一个人。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他们,虽然都是老党员,但要是比红军早期时候当的官儿大小,那还真没人能比得过陈赓。陈赓入党早,红军那时候的职位,他们几个都比不上他。

拿徐海东来说吧,红四方面军刚开始组建那会儿,陈赓就当上了12师的师长,而徐海东呢,他是在12师下面的36团当团长。换句话讲,那时候陈赓是徐海东的领导。

也是在那个时候,粟裕虽然也当上了师长,但那可是从地方红军升上来的“小队伍”,总共才四百多人,跟陈赓带的红四方面军的12师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没法比。

说到黄克诚,在陈赓担任师长的时候,他还只是红3军团第4师的一个管政治工作的主任。

说起来那时候的军级官职,粟裕、徐海东,还有黄克诚,他们的职位都比不上陈赓。按当时的级别来算,陈赓的职务是最高的。

说到本事,陈赓那可是既能文又能武,属于那种骑上马就能冲锋陷阵,下了马就能管理百姓的高手。

陈赓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而且他是黄埔第一期的学生。那时候,黄埔有三个特别出名的人物,大家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黄埔三杰”,陈赓就是其中的一个。

离开黄埔军校后,陈赓的表现越发亮眼。他不仅战场上英勇,还救过蒋介石的命。后来,在周总理的指导下,他开始负责情报事务,直接掌管着大名鼎鼎的“中央特科”。

到了红军那会儿,陈赓被委以重任,带起了干部团。在长征路上,他展露出来的打仗本事,让毛主席都夸他说:“这家伙,当个军长都没问题。”

后来到了抗战那会儿,有个让日军不断栽跟头的386旅,这可是陈赓亲自带出来的队伍。

陈赓的本事可不止那点,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他真是大放异彩,展现出来的能耐让人刮目相看。

1946年那会儿,我军已经打赢了好几场大战,像闻夏、同蒲这些战役都顺利拿下。可胡宗南这家伙就是不死心,他又集中了一大堆兵力,气势汹汹地朝晋南扑过来。他手里头有个特别看重的部队,号称“天下第一旅”,其实就是国军第一军第一旅。

当敌人大规模来袭时,陈赓灵活布局,设了个埋伏,不光一把端掉了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敌军,还让二十七旅和一六七旅吃了大亏,损失惨重,总共歼灭了好多敌人。

这次战斗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刘伯承刘帅当时评价说,这简直是“没想到会这么好的结果”。

事情还没结束,那时候,毛主席还向全军发出号召,让大家学习陈赓的战斗策略。

我陈赓的队伍已经把胡宗南手下号称天下第一的旅给全歼了。这事儿说明,指挥要是既机灵又胆大,敌人的攻势咱就能给怼回去。

那时候,华北军区在大同和集宁的战斗中遭遇了挫折,毛主席还特别提到了聂帅,意思是让他多向陈赓取取经。

不只是毛主席,那时候其他军区的头头们也对陈赓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拿陈毅来说吧,他在1947年给毛主席发电报时就说:

我觉得咱们党这二十多年里,真正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其实不算多。但最近,粟裕、陈赓这些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前途一片光明,眼看就能和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这些老将齐头并进了。这对咱们党和人民来说,可真是个大好事。

这里头,陈毅说的彭、刘、林,指的就是彭老总、刘大将军和林大将军。他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当时,打仗打得最出色的,除了彭、刘、林这三位,还有粟裕和陈赓。换句话说,在陈毅看来,那时候的陈赓,差不多能跟彭、刘、林这三位相提并论了。

陈赓因为那出色的表现,后来又被委以重任。小河村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把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交给了他。这支队伍不光有原来的第四纵队,还加上了晋察鲁豫的第九纵队,以及已经投诚的原国军第38军。这些部队加一块儿,总共有八万多号人。

这八万多号人,合起来就是一支响当当的大部队,人们都知道的陈谢兵团就是他们。

按理说,陈赓表现那么出色,资历又那么老,大授衔的时候,按理说应该排得很靠前才对,有人甚至觉得给他授个元帅都不为过。但奇怪的是,他最后怎么只排在大将的第四位呢?

其实,看看那十大元帅的榜单,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要是你好好瞅瞅那十大元帅,就能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这是个啥规律呢?就是说,在那十大元帅里头,除了叶剑英叶老总,其他九位啊,都在八路军那会儿,当过师长啊,或者是师长以上的大官儿,副师长啥的也算。

抗战打赢了以后,八路军有了三个主力师,就是115师、129师、120师。这三个师的领头人,分别是林将军、刘元帅、贺老总。

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这三位大佬,他们虽然没当师长,但都是八路军里三个师的重要副手,各自管着一个师的副师长位子。

在考虑授衔的时候,有个关键条件得看看,那就是个人的资历。说白了,就是得担任过师长或者副师长以上的职位,这样才能有机会进入元帅的候选名单。要是没达到这个标准,那就只能被淘汰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六位,还有四位,就是朱老总、彭老总、陈毅和叶剑英,他们也被封了元帅。为啥呢?先说朱老总和彭老总,在八路军那会儿,朱老总是总指挥,彭老总是副总指挥,他俩当元帅,那绝对是实至名归,没啥好说的。

说说陈毅和叶剑英吧,他俩在八路军那会儿,既没当过师长也没当过副师长,可为啥最后都成了元帅呢?咱们一个个来分析。

先是说说陈毅,他虽然没当过师长或者副师长,但那时候他已经是新四军的军长了。就凭这个身份,他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元帅衔。

陈毅在解放之后,没继续在军队里待着,而是转到了地方工作。不过呢,因为他之前是新四军的代表,所以很顺利地就被选上了。

叶剑英在抗日战争那会儿,是八路军的总参谋长,这个位子可不比师长差哪儿去,因此他后来被封为元帅,那也是实至名归的事儿。

聊到这儿,咱们再看看陈赓,很明显,抗日战争那会儿,陈赓仅仅是个旅长,所以压根儿就不满足当元帅的基本要求,参加评选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就是为什么陈赓没能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在八路军那会儿,只有当过师长、副师长或者更高职位的人,才有可能在大授衔的时候被封为元帅。

说到旅长级别,还有那些在1941年军队整编后成为新四军师长的人,包括师长和副师长之下的旅长们,他们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了。

徐海东是344旅的领头人,粟裕是新四军第一师的师长,黄克诚则是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还有386旅的旅长陈赓,他们都达到了可以授予大将军衔的标准。但要说谁排在前头,谁排在后面,那就得看其他方面的考量了。

在这个事情里,陈赓的排名之所以那样,主要是因为他解放前当的官和一些特别的原因。

咱们先聊聊职位这事儿。到了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团更名成了中原野战军那会儿,陈赓其实正经八百的职位还是第四纵队的头儿。后来呢,中野重新编成了二野,他还是第4兵团的司令员,没变。

从这里就能明白,陈赓那时候并没有当上野战军的头儿,连副司令员的位置都没坐上。但从1945年10月起,粟裕就成了华中野战军的司令员。后来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成了华东野战军,他又变成了华野的副司令员。

另外,陈老总不在华野那会儿,是粟裕在挑大梁。到了1948年5月,上面又让粟裕当华野的司令员和政委,可他硬是不肯,最后就只做了代理司令员和代理政委。

话说回来,粟裕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野战军大领导级别,跟陈赓比起来,显然是高了一个档次。

粟裕在解放战争那会儿,立下的战功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所以,他被评为大将里的头一名,那绝对是当之无愧,也没啥好争议的。

徐海东在1940年之后,一直到解放战争打完,基本都在养身体。那他为啥还能当上大将,还排在大将里的第二位呢?

说白了,徐海东就是对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徐海东是红丝方面军的老干部,当年带着红25军到了陕北,手里有兵有粮。他特别支持毛主席领导的红一方面军,毛主席一来,他就立马站队表示欢迎。后来毛主席跟他借钱,他二话不说,直接拿出了5000大洋,还慷慨地送了不少武器给红一方面军。

在那个特别又关键的时刻,徐浩东做出的决定太重要了。正是因为他选对了路,中国革命才能在陕北站稳脚跟,一点点发展起来。他这功劳,真的是影响深远。就连毛主席,过了很多年都还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后来给徐海东封了大将,还排在了第二位,这事儿大家都没啥异议。

咱们说说黄克诚,为啥他能排到陈赓前面,成为大将里的第三名呢?其实就俩原因。

首先,黄克诚在抗战取得胜利那会儿,尽管只是新四军的师长和政治委员,但他紧接着就带着第三师冲到了东北,成了我军刚开始在东北的主力。有了第三师这个底子,我军在东北的队伍很快就壮大起来了。

1947年那会儿,黄克诚不光是东北民主联军的副司令员,还管着后勤,当上了政委。这么一看,他那时候的地位已经相当于大军区的二把手了。相比之下,陈赓那时候是4纵的司令员,职位上就得比黄克诚低那么一点。

在陈赓当上兵团司令员的前一年,也就是1948年那会儿,黄克诚已经挑起了大梁,他当上了冀察热辽分局的书记,还兼任政委,另外还是东野2兵团的政委呢。

因此,说到军中的职位,黄克诚在解放战争那会儿,确实比陈赓要高一些。所以,他被评为大将,还排在了第二位,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在1954年10月份,解放军总参谋部公开的新领导名单里,黄克诚是副总参谋长的头一个,陈赓呢,排在了张宗逊后面,是第三位。咱们先不说张宗逊,光看这个名单就能明白,陈赓和黄克诚这两位大将的排名顺序,其实已经定了。

当然,虽说陈赓大将军位列第四,但他一直是那种心胸开阔的人。对于名声和利益这些身外之物,见多了生死、历经无数风雨的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不论是排在第四,还是其他什么位置,都影响不到陈大将军那幽默乐观的心态,他既不会觉得委屈,也不会暗自高兴。

他依然是大家心中的“欢乐源泉”,也特别疼爱手下的士兵。想当年过草地那会儿,亲眼目睹一个小红军战士牺牲在他面前后,他就从以前那个勇猛冲杀的性格,变得异常小心谨慎。不为别的,就是想尽量让手下的战士们少流血、少牺牲。

直到快不行的时候,他还在忙着给那些老部下、老战友办烈士证,一边办一边激动地说着,“难道他们是想自己送命的吗?”这让妻子傅涯赶紧跟来访的人说,以后千万别在陈赓面前再提那些往事了。

这样一位重情重义的大将军,哪会在乎自己在排名上的前后顺序呢?对他而言,不管是排第几,或者身上挂着什么军衔,这些都是老百姓给的认可。而最该得这份认可的,其实不是他,而是那些已经为国捐躯的兄弟。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最终的凯旋。

3 阅读:1093
评论列表

暴躁车评

简介:暴躁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