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我军副司令被杀,凶手官职太高没人敢动,毛主席:抓起来枪决

暴躁车评 2025-04-22 17:23:35

1943年的某一天,毛主席在办公室忙着呢,突然接到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说冀鲁边军区的副司令黄骅被人给害了!

真相大白后,把在场的人都震惊得不行。问题就出在那凶手官位太高了,大家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咋对付他。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刻下命令:“抓到凶手,马上枪毙!”

到底是谁下的狠手,把黄骅给害了?他为啥要这么做呢?后来,那个凶手有没有被抓起来?

【令人痛心的消息】

1943年某一天,河北沧州的大赵村里头,冀鲁边军区的领导们聚在一块儿商量军事大事呢。

因为会议里讲的都是超级重要的军事秘密,所以在开会前,大家就安排了好多守卫站在那儿看守。

会议开到第二天下午,村子入口那边,突然有个人骑着马冒了出来。警卫员们立马警觉起来。

这人走近一看,大家才认出来,原来是手枪队的头儿冯冠奎。一看是自家人,大伙儿心里都松了口气,但紧接着又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冯冠奎这种大官,平时没接到命令是不会跑到总部来的。再加上这两天上头领导们在开机密大会,整个军队都管得严严实实的,冯冠奎这时候跑过来,到底是为啥呢?

警卫员们还没来得及吭声,冯冠奎就急吼吼地喊道:“赶紧都让开,我这儿有十万火急的军情!”

警卫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挺犯难的。毕竟,开会前首长们可是明确交代了,没他们的点头,谁也不能随便往里放。

一个卫兵说:“请您稍等片刻,我进去给您说一声。”

冯冠奎一听这话,立马瞪大眼睛说:“还报啥告啊!我就是来开会的!”

大家听了这话心里直犯嘀咕,毕竟在这之前,他们压根没收到冯冠奎要来的任何风声。

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商量后决定,还是先过去打个招呼说一声。

看到大家一直拦着不让进,冯冠奎顿时火了,他开始大声责骂,就像是想用这种方式把大家吓住。

不过,战士们可没被吓唬住,还是硬着头皮要去跟首长说一声。冯冠奎没办法,只好站在外头候着。

战士们瞅着面前的冯冠奎,心里头都觉得有点不对劲儿。看冯冠奎那脸色,不光是着急,好像还带着点儿慌张。

没过多久,进去禀报的那个警卫员就回来了,他跟冯冠奎说,现在可以进去了。

冯冠奎听到这话,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接着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发现的冷笑。

他正打算迈步走进去,结果又被警卫员给挡住了。冯冠奎脸色一沉,说道:“你怎么还敢阻挡我?”

警卫员说:“根据领导们的安排,你得把枪放在外头。”

冯冠奎一听这话,火立马就上来了:“啥?为啥卸我枪?你们咋还怀疑上我了呢!”

警卫员看他反应这么激烈,有点吃惊,赶紧说明白:“您可能想岔了,其实这是领导们一直以来的规矩,开会时候都习惯把枪卸了,真不是对您有啥意见。”

这条老规矩都已经传了很久了,冯冠奎就算不常参加会议,按理说也应该心里有数。大家心里都挺纳闷,冯冠奎咋就这么大火气呢?

冯冠奎这会儿也想到了这事儿,他觉得自己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然后他硬着头皮,挤出两声苦笑说:“各位,真是不好意思,太久没开大会了,把这事儿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后来他一脸平静地把枪拿下来,交给旁边的警卫员,接着一个人走进了会议室。

大家刚觉得没啥事,放松下来,结果里头突然“砰砰”几声枪响,吓得我们一激灵。

警卫员们立马紧张起来:出状况了!首长可能遇到麻烦了!

【背后真凶】

1943年的某一天,毛主席正忙着处理公务,突然间,他手里多了一封加急的电报。

电报传来消息,冀鲁边军区的二把手黄骅被人家给枪毙了,干这事儿的冯冠奎已经溜之大吉,现在都不知道他躲哪儿去了。

毛主席看过之后心里特别难过和气愤,但他很快意识到这事儿恐怕不简单。所以,他马上就让中央的同志去冀鲁边军区查查看。

调查的人先到出事儿的地方看了看,接着又去问了几个当时在现场的保安。

根据警卫员的说法,冯冠奎刚到大赵村村口那会儿,就显得特别不对劲儿。

警卫员跑到会议室去报告情况,黄骅和另外几个领导一听他来了,脸色都变得严肃起来。

起初,大家伙儿都不乐意冯冠奎加入进来,可黄骅突然开口了:“算了,就让他进来吧,省得外面那人又嚼舌根,说咱们排挤他。”

另外,当警卫员准备离开的时候,黄骅特别告诉他,记得把冯冠奎的枪给下了。

黄骅讲出那句话,摆明了就是对冯冠奎没了信任。

接着,警卫员就照着命令做,把冯冠奎领进了会议室里头。

没过多久,里头突然传出枪声。他们赶紧冲进去,发现黄骅和其他几位干部已经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剩下的几个人全都受了不轻的伤,就剩冯冠奎一个人还站在原地,手里头还紧握着枪呢。

头一个闯进屋的警卫员,打算拦住冯冠奎,结果自己也不幸倒在了他的枪口下。

后来,整个警卫连的人都赶了过来,冯冠奎瞅准这个空子,趁机溜走了。

军区里头乱糟糟的,副司令没了,司令邢仁甫又刚好去了延安,军队里这会儿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实在没办法,他们只好把这事儿跟中央说了。

调查人员发现了重要线索,现在延安那边没啥急事,可冀鲁边军区的抗日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司令邢仁甫咋就选在这个时候,扔下军区跑到延安去了呢?

调查员抛出这个问题,其他人脸上都露出了几分不自在的神色。

有个人说明了情况,说是因为邢仁甫前两天出了点岔子,上面领导直接点了他的名,安排他去延安学习。这样一来,军队里的事儿就暂时交给了副司令黄骅来打理。

说到这个份上,那几个调查员心里头都不约而同地犯起了嘀咕,只不过他们谁也没敢贸然乱说。

接着,他们转而询问冯冠奎,想知道他跟黄骅之间是不是有啥不愉快的事?

大家纷纷摆手表示不知道,冯冠奎常年在外出任务,很少回总部。黄骅首长呢,平时对人特和气,对待士兵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没和人红过脸,他俩之间哪有什么大矛盾啊。

这时,有个人猛地一拍脑袋,说起了另一件事:“说起恩怨,冯冠奎和黄骅之间确实有过那么一次不愉快,不过就那么一回,还是冯冠奎刚加入八路军那会儿。”

冯冠奎啊,他以前其实是个山贼头子,老在一带捣乱,平时就爱欺负老百姓,啥坏事都干。

那会儿,他领着手下想来加入冀鲁边军区,但黄骅硬是不点头答应。

虽然咱们军队一直喊着要团结各路队伍,壮大抗日的力量,但碰到那种坏透顶的部队,黄骅可不会轻易让步,他守着自己的原则。

他觉得冯冠奎心术不正,不太可能真心实意地加入我们军队。

那个守卫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说:“要不是邢司令硬要留下冯冠奎,黄骅司令现在也不会这样。冯冠奎心里头肯定还记着黄骅司令以前不收留他的那事儿呢。”

调查人员一听这话,心里猛地一颤,没想到是邢仁甫把冯冠奎给留下来的!

冯冠奎说不定会因为邢仁甫曾经帮过他,就替他出手干掉别人!

这么说来,冯冠奎背后的那个大头头,八成就是邢仁甫!

调查人员有了这个念头后,没急着往外说。

因为这是在邢仁甫的地头上,所以他们讲话得小心,万一说错了啥,那麻烦可就大了。

然后,那几个人心里头的猜测实在憋不住了,一直等到大半夜,他们才把心里的盘算跟中央说了。

他们说,因为真凶的官职太大,办起事来很不方便。

毛主席一听到那消息,立马就下了决定,他说:“得赶紧把那凶手给找出来,一旦抓到了,不用再来问我,直接就地正法!”

【真相大白】

接到毛主席的命令,大家伙儿一下子就有了底气,赶紧动手联系延安那边的人,琢磨着怎么把邢仁甫给稳住。

不过,大家赶过去的时候,他早就跑得没影了。

这进一步证实了邢仁甫就是背后的策划者。尽管还没逮到他,但大家基本上已经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

邢仁甫老家在河北盐山,家里挺有钱,是个地主家庭。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邢仁甫心里头也慢慢生出了想去当兵、为国家出力的念头。

没过多久,他就加入了西北军阀马鸿逵的队伍,当了一名士兵。等北伐战争一打响,邢仁甫又转头站到了国民党那边。

国共合作那会儿,他特别认同我们党的观念和主张,没过多久,他就决定加入我们党了。

这时候的邢仁甫,是个满怀大志向的年轻人,他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老是在战斗的最前线忙活。

邢仁甫打仗挺有一手,很快就被上面的领导看中了。抗日战争一打响,他就被调到了冀鲁边军区,当上了司令员。

要是照这个样子继续下去,邢仁甫铁定会成为建国的大功臣。但可惜啊,他最后还是选错了方向。

邢仁甫职位步步高升,手里的权力也跟着膨胀起来。他离了中央远了,自己也不懂得收敛,没多久就放纵了自己,走上了歪路。

在工作和个人生活里,邢仁甫老爱乱用自己的权力,慢慢就走上了歪路。

伙伴们好心劝他,结果他反倒觉得大家是在“造反”,于是给了大家一顿教训。

后来,这事儿不知咋的就传到了上头耳朵里,上头的人心慈手软,还想再给他一次机会,于是就派了黄骅来做他的副官。一来呢,是帮他分担点工作;二来,也是想给他提个醒。

所以黄骅一到军区,邢仁甫立马就跟他不对付了。邢仁甫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动摇,加上他平时“老大”当惯了,根本不想被人管着。

黄骅牢记着中央交给他的使命,当他发现邢仁甫存在不少问题时,就开始不断地对他进行教育和纠正。

但邢仁甫一点都没表现出悔改的意思,反而老是对他挑事。

黄骅把事情跟上头说了之后,上头就把邢仁甫喊到了延安,打算让他去受受教育。

邢仁甫因为那事儿对黄骅怀恨在心,后来他找来了自己的亲信冯冠奎等人,一块儿偷偷商量了个刺杀方案。

事情被揭穿,他立马带上几个亲信溜之大吉。接着,他就带着手下投奔了国民党将领蒋鼎文。

那时候正值国共联手抗日,邢仁甫心里头担心蒋鼎文会把他给送回去,所以没过多久,他一咬牙,决定倒向日本鬼子那边去了。

结果就是,邢仁甫从一个被大家尊敬的人民英雄,堕落成了一个谁都看不起的坏蛋。

那时候,他对自己的国人举起了武器,残忍地杀害了数千名英勇抵抗日寇的战士。

日本战败投降后,邢仁甫领着自个儿的队伍转头就加入了国民党。因为他手头兵力还不少,所以一进国民党的大门,老蒋就挺看重他,给了他不少重要差事。

之后,他按照老蒋的安排,去了天津镇守。尽管他手里有厉害的武器,人数也比对方多很多,但最终还是没能打过决心坚定的解放军战士。

没过多久,人民解放军就成功占领了天津,并且将他擒获了。

经过一番探查,我军迅速确认,这家伙就是以前害了黄骅同志的那个人。

1950年那会儿,老百姓审了邢仁甫后,他就被判了死刑,给处决了。

0 阅读:1

暴躁车评

简介:暴躁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