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卒话史
马嵬驿兵变,杨玉环自缢身亡,唐玄宗李隆基接着下台,盛唐从此急转直下进入中唐。
安史之乱直接导致了唐朝的衰微。公元757年唐肃宗时期,他重用一批有能耐的武将,逐渐平定安史之乱。在关东曾打了一场大仗,朝廷抓了很多跟着安禄山史思明一起的乱党。这些乱党里之前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在却成了俘虏。
造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俘虏被押送到长安后,要在公开场合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而刽子手的差事就叫出“红差”。
按理说这样的谋逆大罪,皇上会亲自到场监斩,但唐肃宗为了这场仗他心力交瘁,所以就把监斩任务交给当朝监察御史李勉,监察御史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检察院检察长。
乱党有100多人,全被五花大绑跪在行刑广场,李勉到现场看到很多群众,乌泱乌泱的。在每个乱党的旁边都放有一碗粗粮饭,一块肉,在碗中央还竖插着一双筷子。过去那些犯人被砍头前都会让他吃饱上路,这叫“断头饭”,还会给他们一碗酒。不过那些犯人喝酒都提前在监牢里喝过了。牢房有2个门:青龙门、白虎门。
青龙门一般都是那些监狱长,狱卒门常走的门,白虎门平时不打开,只有杀犯人时才打开,把他们提出去行刑,就走白虎门。过了白虎门,犯人喝碗酒,至于刑场上那碗饭和仅仅被火燎一下的半生肉,这些犯人根本不会吃,没那心情,吃不下。所以这些饭菜都会被刽子手带回家。有人说那样很晦气,不会,因为行业里叫“上供人吃”。饭菜不吃,但是酒那些犯人一般都喝,甚至还想多喝一碗,因为喝完酒可以麻痹自己,减少一些痛苦。
喝完酒后的这只碗要摔得粉碎,如果没有摔碎,那么这次“红差”可能会出岔子。《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后被官府抓到要砍头。宋江过白虎门喝完酒后,监斩官摔碗时恰巧摔倒黄文炳的靴子上,碗没有碎,这也预示着宋江有逃出生天的可能。结果李逵领着晁盖、吴用劫法场,宋江果然得救。
说李勉此时也不忍心,因为他很少干监斩的事,但皇命难为。在现场检查一圈时,所有人都哭哭啼啼,哀嚎不断,只有靠左边的一个人很特殊,他抬头直楞地看他,甚至面带微笑。
这个人看上去也就二十八九岁,生得俊俏,跪在那里是个犯人,要是站起来,也是一个白面书生模样。李勉不解,说你都是行之将死的人了,有啥乐呵的呢?这人又笑了笑,说我们当了叛军是该死,但你们不会办事。
他接着说,自己就在安禄山史思明的地盘上,不跟他们干,他们就会要了自己的命,实属无奈之举。说白了是被乱党裹挟。现在等于是弃暗投明了,可结局依然是个死。即然这样,还不如跟大唐继续作对当叛军得了。说白了,你们还是在帮叛党的忙。
李勉一琢磨好像是这么回事,觉得这年轻人见识不凡,就让刽子手等一等。过去杀犯人一般都在午时三刻,过去的“午时”是中午11:00—13:00,过去的“一刻”是20分钟,那么午时三刻是正午12:00。之所以这时候杀人,因为阳气最盛,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较符合自然规律。李勉这边要求停止行刑,那边就忙不迭回宫把这件事向皇帝禀报。
李勉一五一十向唐肃宗说了事情经过,并对皇帝谈了自己的想法。说如果把这百号人给释放了,其他叛军会有感皇帝的恩德,皇帝完全能体量他们,他们就不会再造反,相反会奔着朝廷来效忠。反之,如果这时候把他们杀了,虽然杀这些人简单,可那些叛军余党就会跟朝廷死嗑到底。因为做了一天的叛军,就不会得到皇帝的宽恕,干脆一条道走到黑。
皇帝想了想,觉得李勉说的有道理。就吩咐李勉把这些人暂时收监,调查清楚,如果是被裹挟,就无罪释放,如果是死党再杀不迟。李勉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些人大都是被裹挟的,是被迫的,因此把他们放了。
有一次李勉回家,下人报告说后门口有两人等了几天了,说你是他们的恩人,特来见你一面。两人当中有一位就是那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见到李大人就扑通跪下了,直言李大人就是他的再生父母。紧接着他向李勉介绍了自己的过去。
原来这位年轻人叫李九,跟李勉是本家,他在史思明手下是个小官,是被迫参加叛军的。李勉再深入了解,李九原来还参加过唐朝的科举,甚至中过举人,也算是文武双全。李九这次来是两手空空,因为没有钱,所以只能通过磕头来报答李勉。李勉觉得这个年轻人知恩图报,是个重情义之人,随即吩咐下人拿了银两拿了新衣新鞋,给主仆二人,另外一个是李九的随从,叫来福。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救了许多人性命,李勉觉得自己内心深处安心了许多。然而福兮祸所伏,就是这样一件大好事,在20多年以后,却给李勉引来了杀身之祸。
李勉因此事立功,由监察御史一路升为当朝宰相。李勉为人正直,可正是因为这样,才容易得罪小人。那些馋臣在皇帝面前经常诬告李勉,皇帝偏听偏信,就把李勉的宰相给罢免了。此时李勉已经年逾古稀,唐代平均寿命是30多岁,能活到70岁也算是高寿。李勉自嘲,虽然被罢官,但活了这么久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他看得很开。所以跟皇帝辞官,告老还乡。
李勉老家山东青州,从长安回家的路上,李勉一路游山玩水,心情非常愉悦。北上过河北燕山地界时,在一个集市上,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李大人”。李勉转身一看,只见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人后面还有几个随从站在那里。李勉感觉陌生。正想着,那人一下子跪在李勉跟前。说道,本打算指望李大人寻个差事,但又不敢见你,如今却在此相逢实乃天意。李勉再仔细瞧了瞧那人,原来就是当年自己从刽子手里救下来的李九。
李九说20多年里,自己做马场生意,经营几家门面,积累了一些家产。说着就拉着李勉到自己家里去。李勉将家人一一介绍,极力挽留李勉在他家多住些时日。就这样,李勉在李九家被好吃好喝招待着小住了六七天。但是李勉归心似箭,还有虽然别人口口声声叫自己恩公,其实自己也就是举手之劳,主要是皇帝开恩。所以总这么住着不好意思。李勉就跟李九说,第二天准备启程回老家。但李九非要李勉再住3天再走,以表恩情。
一晃三天又过去了,就在第二天回城的头天晚上,李勉吃过晚饭准备上床休息时,一阵急切的敲门声响起,门外人喊道:李大人快开门。
李勉把门开了,一看是来福。来福上气不接下气让他赶紧走,迟了性命不保。李勉不明所以,问到底怎么回事。来福对着李大人耳语了一番。李勉听后脸色惨白,说怎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来福赶紧拽着李勉往后门逃去,将李勉推出门外,并嘱托千万不要让人看见。
李勉走过小道,穿过树林,来到一条大道上,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心想自己跟丧家之犬似的。因为夜色黑,李勉为了不暴露目标还是选择马路边上一个岔道往前跑,慌不择路。也许是心理作用,李勉跑的过程中,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他。不知跑了多久,天渐渐亮了。他来到一个客栈,店伙计问他是否住店,说着掌柜从里屋走了出来。
掌柜抬眼一看李勉,巧了。原来这个掌柜曾是李勉手底下的一个小官,比李勉岁数还大,也就是说他在李勉前面退休。这个掌柜名叫卢龙。
两人在客栈里寒暄了一会,李勉就把事情经过跟卢龙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原来,李九把李勉接到家里后,他就跟媳妇商量,说李勉恩同再造,我们必须好好报答人家。李九就想把自己马场那些宝马良驹卖掉千匹,把卖得的钱财赠予李勉。但李九觉得这点钱还是不足以报答恩人,那干脆把所有产业送给李大人呢,好像也不妥。整整一晚上,夫妻二人还是没有商量出结果来。
这件事成了两口子一块心口石。到了最后3天,眼看李大人要走,夫妻两人还在愁报答的事。妻子沉思半晌最后说,李大人对于咱家的恩情,我们就是给人当牛做马也报答不尽。既然报不了恩,那他就是咱们的仇人。李九不解。
妻子说,自古以来,大恩如大仇,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点水之恩配不上,涌泉相报我们也没有,这人在世一天就始终是我们的心病。李勉让妻子拿主意。妻子就直言杀了李勉大人。李九当时一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而且对妻子充满怨恨,这不是典型的恩将仇报,以德报怨吗?李九妻子接着说,你既然报答不了人家,以后我们周围邻居包括你以后生意场上的伙伴会怎么看你,还不得戳你脊梁骨。反正李大人如今也70多了,也活不了几年了,权当再对你施恩罢了。
李九这时候没有反驳妻子,他自刑场被救下来后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也练就了一番强大的心理,根上来说他并非善良之辈,否则当年也不会参加叛军,即便被裹挟,可总能想办法脱身。此时李九把妻子的话想了又想,觉得很有道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但是自己恐怕是下不去手,索性拿点钱雇个杀手,干净利索。
这个杀手有点名气,因为他杀人从未失过手。而且杀手有个职业习惯,把事做在明处。就是说杀你我要让你知道是谁出钱雇我杀你,自己不背锅。李九也同意了杀手提的要求。杀手说了他的杀人计划,准备在李大人回城上路时下手,这样也神不知鬼不觉。但是等到杀手晚上踩点的时候,却发现李大人早已逃走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杀手只能沿着小道追。杀手可不仅仅会杀人,他追踪的水平也是高超的。
这边卢龙跟李勉正在谈这事,就听得屋顶哗啦啦瓦片响。接着他们便听到有人说:险些错杀好人。紧接着屋顶没了动静。两人出门往屋顶上看,什么也没看到。很明显,杀手已经离开了。卢龙说,一定是李九雇的杀手听到了咱们的对话,说不定你的一番话救了自己一命。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天渐明,卢龙替李勉烫壶酒,接着闲话家常。卢龙打算天亮后送李大人回城。
两人刚坐下没一会,又听到有人咣咣咣敲门。卢龙刚想去开门,李勉上前一步阻止,因为他知道自己身处危险之中,这时候门外来者说不定就是取自己性命的杀手,他不能让老部下以身犯险。李勉深吸一口气,把门打开。只见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身着一身黑衣立在门边,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包。
年轻人看着李勉,说道,今日差点错杀好人,说着把包一扔转身走了。此时包里有血水渗出。卢龙打开包一看被吓得不轻。原来里面正是李九和他夫人的头颅。可以想见,杀手已经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跟奴仆来福进行了求证,就这样杀了丧尽天良的两口子。
卢龙此时乐了,说他见过很多不守规矩的,但没见过像今天这个杀手这样不守规矩的。杀手拿了雇主的钱办事,结果却将祸事引向雇主,雇主自食恶果,杀手不讲“武德”。李勉却哈哈大笑,说自己白活了70年,你说杀手不守规矩不对,但他却守住了天底下最大的规矩:大彻大悟、大是大非。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