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抄书打卡的第366天:“姑,我可跟你说,感谢爱我的人没问题,但要让感谢批评我的人?门儿都没有!谁惹我,我就炸毛。”年前娘家侄子阿盛突然给我来了这一句,我这火气也是噌噌往上涨,但事儿还得从头捋。
阿盛去年毕业后,听了我们的建议去参军。政审、兵检都挺顺利,接着就是入伍前军训了。谁知军训才三天,市里的领导就通知他体检时发现有条毛细血管偏狭窄,得去做手术修复。这一来二去的,他就和军营擦肩而过了。
看阿盛挺失落的,我就把他介绍到自己原来的公司去上班。还托关系给他安排了个好岗位,环境不错,工作压力也小。刚开始几个月,他干得挺开心,工资都快七千了。可年底那段时间,公司辞工的人多,新人又招不进来,阿盛就得一人顶俩,累得够呛。
事儿一多,忙中就容易出错,阿盛挨批评的次数也就多了,开始他还能忍,后来就干脆和领导杠上了。年前他跟我说上班太憋气了,准备炒老板鱿鱼。我就用董宇辉的话开导他:“爱你的人给了你力量,批评你的人给了你清醒。”但凡是岁月馈赠于你的,都有它的道理。可这些年轻人啊,大道理听不进去,心里有个小炮仗似的,一点就着。年后,阿盛就没回去上班,可愁坏了我们这些长辈。

现在这些年轻人被公司优化后,不是忙着更新简历而是更新游戏段位,整天窝在出租屋里点外卖,还说什么"社会对年轻人太苛刻"。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有些人像被毒蜘蛛咬过的马,不是死于毒液,而是死于自己在原地疯狂转圈。真担心这些脆皮年轻人,还没等生活真正下重手,自己就先被吓破了胆。
还好前两天回娘家,听我老父亲说,阿盛过完年后去朋友的早餐店学做早餐了。这个月初他还盘了间店,和女朋友一起卖早餐。老父亲那天特意去捧场,结果七点多正是高峰期,可阿盛说那才是早上的第一单生意。这地段明明很适合做早餐,怎么生意会这么惨淡呢?

我想可能阿盛经验还不够吧。想想他以前都是饭来张口,从没进过厨房的,现在要开门煮给那么多人吃,这就已经是个很大挑战了。另外,我觉得他有点激进,学了也不过两个多月就自己开店,这步子迈得有点大。我倒觉得他应该多学半年,或者再多找几家学学,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更稳妥。
"万物静观皆自得。"既然店已经开了,阿盛也别急着崩溃,让子弹飞一会儿。好好地提升自己的厨艺,总结经营之道,做好亏损学经验的准备。就像健身教练说的,"肌肉撕裂后才能增长",精神肌肉也是一样的。
生活中,与其追求董宇辉式的"圣人模式",不如先当个"心灵修理工"。我们不必强求自己立刻变成感恩一切的超人,但至少可以试着把"我完了"改成"让我看看这破事能教给我啥"?毕竟生活这个编剧最爱写反转剧,谁知道下一集会不会突然神展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