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抄书打卡的第370天:“成年人的告别仪式非常简单,我没有回你最后一条信息,你也很默契地没有再发。就这样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好像从没认识过一样。”这是某易云的一条热评,说实话,这种离别的伤感,看得多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前几天碰见我姐们阿丽,才知道她女儿跟男友分手了。本来两个人感情挺好的,双方父母都见过了,结婚感觉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要不是阿丽女儿今年本命年,这喜酒早就喝上了。谁能想到,这看似甜甜蜜蜜的爱情,居然说散就散了。
我一听分手的原因,好家伙,差点没直接开骂,那男孩简直就是“渣男本渣”啊!阿丽的女儿条件多好啊,长得漂亮,性格也好,自己开着美甲店,豪车都是凭本事买的。她对那男的还有他家人都特别好,逢年过节礼物从来没落下过。结果呢,那男的在双方父母见面前就脚踩两条船,最可恶的是,这么好的姑娘居然是被劈腿的那个!
阿丽看女儿气得不行,就劝她算了,早点认清这个人总好过结了婚才发现。可姑娘哪能那么容易放下啊,她单枪匹马地去找男方父母理论。回来后说她以后不嫁人了,真觉得自己脑子有坑,自己挣钱自己花不香嘛!这姑娘看似挺洒脱的,可阿丽真怕她从此就不想嫁人了。

年轻人的离别就跟没完成的烟花秀,简单又仓促。处理那些旧感情,拉黑就好,多干脆。成年人的告别也一样,就像茶凉了再续,已经不是那个味儿了。人生中的相遇很多时候都像是过客。就像那张已经泛黄的学生毕业照,当年说要当一辈子姐妹的人,现在都好久没联系了,有的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这不就是大家常说的“同窗易老,友情易散”嘛。
前阵子,我从做微商的同事那儿买了条水晶手链。她问我:“姐,啥时候来深圳聚聚?大家都想你啦!”我就回了个“谢谢,有空联系哦!”其实,我离职一年后那次老同事聚会,大家开始还热热闹闹的,后来都各自玩起手机了。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在那个圈子里我可以开启隐身模式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离别就是这么真实,悄无声息地就来了。以前总觉得时间能治愈爱情里的伤心离别,也能看淡友情里的渐行渐远,但唯独亲人间的生死永别,才是最让人难过的,那种痛,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个月初,我老公的堂哥从发病到离去,也就短短十天。这十天,感觉就像白驹过隙,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虽然我们都希望能像圣人一样豁达地看待生死,但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以后的日子里,在一些相似的场景里,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真的就像大家说的“生者如斯,逝者再无人念及”。
在这个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里,其实没多少人会总是沉浸在这些离别的悲伤中。有的人遗忘速度更快,殡仪馆的二维码还没失效,朋友圈已经刷起了新的吃喝玩乐。毕竟,与其纠结为什么有些人说走就走,还不如在离别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们得接受聚散离合,更要珍惜活在身边的人。记住了:“喝茶要趁热,爱人要趁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