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抄书打卡的第376天:深圳33岁的谢先生走了,带着对亡妻的思念,也带着网友的审判。这是一场不被理解的告别!
“我的确累了,我要好好休息了,我要结束的并不是生命而是痛苦。”谢先生在网上留下了一封向亡妻表达思念的绝笔信,就这么离开了,去另一个世界寻找他的挚爱了。三毛有句话挺适合他的:“一个太过文艺的人,注定不会太快乐,心里有爱、有善良,但往往也多愁善感。”谢先生,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位文艺到骨子里的人吧。

他和妻子相识于三年前,计划着美好的未来,拍婚纱照、摆酒席,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可谁能想到,命运会提前喊了“卡”?谢先生失去妻子后,把她的遗物全部打包送回给岳母,连一把牙刷都不舍得丢。这份深情,让人动容。岳母劝他早日放下,但他终究没能走出来,最终还写下了“希望和妻子合葬”的愿望,让这场告别成了永恒。
这事儿一传到网上,各种声音都来了。有人感动,有人不理解,更有人直接开喷。就像网友说的,谢先生无论怎么选,好像都逃不掉网友的评判。我就纳闷了,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连别人的悲伤都要打分了?
有人觉得,谢先生应该为了年迈的父母活下去,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嘛。可感情这事儿,又岂是简单的孝道所能涵盖?谢先生失去挚爱,心里可能已经生无可恋,这时候,让他怎么去履行对父母的责任呢?
还有人说,谢先生应该代替妻子照顾女方的父母,延续这份爱情。这想法听起来是挺美好,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道德绑架嘛 ?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哪能强求大家都以同样的方式去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呢?

更有人说谢先生太脆弱,不够坚强。这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些人,第一个喊出“他没穿衣服”的孩子会被夸勇敢,但第一个说“我痛到活不下去”的谢先生,却被骂脆弱。《论语》里孔子都说了,“恕”字可以终身奉行,“恕”字是“如心”,即“将心比心”,与“恕”字对比的“怒”是“奴心”,被“奴役的心”。可见键盘侠们修的是“怒”字诀。
心理学家荣格也说过:“人们会爱上那些能治愈自己灵魂的人。”谢先生的妻子,或许就是他生命中的“光”。她走了,谢先生就像失去了阳光的植物,最终只能枯萎。现代人总觉得“接受现实”就是坚强,可有时候,接受现实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谢先生没能从失去中走出来,不是因为他懦弱,而是因为他太爱了。

谢先生的选择,可能在旁人看来挺极端的,但对他来说,却是唯一的解脱。他的悲伤,我们可能无法完全体会,但那些学会与悲伤共存的人,我们也会感动。这事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对“深情”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另一方面又苛责那些无法放下的人。
谢先生岳母说:“我想不到他会深情到这个地步。”是啊,这世上总有些深情,浓烈得让人害怕。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去面对生活和情感,珍惜生命,珍惜爱情,珍惜每一个与你相遇的人,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