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本质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而大多数人的一生,赚钱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在解决他人对自己的期待。
很多普通人穷尽一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或许都不曾意识到,活了一辈子可能连自己的基本生理性需求都未曾解决过。
我说的这个生理性需求,不是指情欲上的,而是真真正正通达自我的生理性需求。
好像中国人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新闻,讲的是某个年薪过百万的高管,一直以来勤勤恳恳工作,为妻儿攒下了不少资产。
他自己由于平时忙于工作,甚少陪伴家人,几百万的房子也没住几天,后来得了癌症,等到想要好好感受生活时,发现自己时日无多。
我们中国人穷尽一生把时间花在”要脸“和”争气“上,却忽略了对于生命而言最重要的是:健康、自足、自洽。

吃饭睡觉是头等大事
写字楼里的外卖袋堆成小山,凌晨三点的朋友圈总有人打卡加班,便利店的速食便当永远卖得最快。
我们总说"等忙完这阵子",可体检报告上的脂肪肝不会等待,凌晨心悸时颤抖的手不会等待,胃镜检查单上的溃疡面不会等待。
我的弟弟是个程序员,和我说起他们的同行在工位上晕倒前,刚完成项目上线,醒来时病房里堆满同事送的果篮,可没人能替他的萎缩性胃炎买单。
自我弟弟工作以来,也常常加班,我经常劝他要注意身体,少吃外卖,现在的他也会在周末尽量自己做饭,上下班骑单车,采用健康的出行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有3亿睡眠障碍患者,1.2亿肠胃疾病患者,这些数字背后都是把"先处理工作"放在"先照顾自己"之前的普通人。
当我们用"趁热吃"的泡面应付肠胃,用褪黑素敷衍生物钟时,其实正在透支生命的本金来赚取利息。

花点小钱满足自己的情绪
有些小钱其实维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支出。
写字楼下的便利店藏着最直白的幸福哲学:15元的奶茶能续上被会议榨干的元气,8块钱的关东煮蒸汽能熨平加班皱褶的心。
我认识一位单亲妈妈,坚持每周买支9.9元向日葵,她说每次换水时花瓣展开的弧度,都比学区房更接近生活的本意。
我们总被教育要存钱买房买车,却忽略了那些像毛细血管般细碎的快乐:
早餐铺多给的半勺咸菜;自动贩卖机"哐当"掉下的冰果汁;旧书店里偶然翻到的泛黄明信片。
这些不需要咬牙跺脚的微小消费,恰似暗夜里的萤火虫,用微弱但真实的光亮对抗着生存的重力。
它们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却能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不再失去色彩。
无论是花钱与否,都要记得给自己心里的花园浇水,好好滋养它,呵护它。毕竟,人生短短三万多天,我们不仅要保护肉身,更要养好情绪。

弯下腰去感受生活吧
癌症高管最后的遗憾清单里,排在豪车豪宅前的,是没闻过小区桂花盛放时的甜香,没数过女儿换牙期漏风的齿缝。
我们总在等"财务自由"的生活,却不知自由本就藏在俯身的姿态里:在菜市场听冬瓜和排骨讨价还价;在公园长椅收集退休老人的人生故事;在旧物箱打捞童年玻璃弹珠折射的彩虹。
之前我认识一位金融从业者,每天坚持每天骑共享单车下班,他说链条转动的咔嗒声比股市K线更接近生命律动。
当我们放下"成功人士"的身段,允许衬衫沾上面粉,皮鞋踩进泥土,会突然听懂蝉鸣里的诗歌,尝出白粥里的禅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目标和期待所裹挟,忘记了生活的本质。
赚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并时刻关注自身的生理性需求,而不是透支身体和时间。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妨慢下来,去感受生活的温度。
用一顿健康的饭菜、一杯温暖的奶茶、一支小小的向日葵,去满足自己的生理性需求和情绪需求。
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时,才能活出一个健康、自足、自洽的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