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为什么能传承千年?秘密在这里!

微格尔 2025-02-03 05:34:48

当你沉浸在阖家团圆、热闹欢庆的传统节日春节假期中之时,可曾想到,春节的出现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华文明流传至今的重要明证。

作为世界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越过漫长的岁月,华夏文明的传承一直都没有断裂过,也是四个文明古国中的独一份。

为什么这个古老的国家所创造的文明可以经历多个朝代更迭、外来文化的冲击、千年岁月的洗礼而传承至今,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的连续性?

《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不断裂》一书,从考古发现和文明遗存的研究切入,为我们解读“中”与“华”的含义,揭开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不断裂的深层密码。

本书从上古时代诸多文明遗存的考古发现,到各个朝代的建都与文化礼制延续,以及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多角度地剖析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深入解读华夏历史文化的连续性特点。

中华的“中”有什么含义?“中”字是一个空间概念,从甲骨文等古代文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含义所在。

据考古发现和明确的历史记载,濮阳地区早在上古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最早“中国”所在地。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各个王朝都以大濮阳为中心地区建立都城,如夏商周朝,都城的选址都体现了“求中”原则。

这也一直延续至今,世代相承。像从元朝建都开始建设的北京中轴线,在去年就成功申遗。

网友们经常会把“中华”亲切地称为“种花家”,这可以说非常准确。

那么中华的“华”又是如何而来?其溯源要去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庙底沟文化,它的特征就是彩陶的花卉纹。

繁体字的“華”亦即“花”,庙底沟文化人群可以说是最早的“华人”。这里也被认为是形成华族核心的人们的遗存。在这片区域也出现许多并保留至今的带有“华”字的地名、山名和人名。

“中”与“华”融为活动空间与文化内涵一体的“中华”。在史料记载中,“中华”指的就是中原地区。

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汉时代,从秦始皇建立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伊始。

“中”与“中和”使中华文明成为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是因为其根植于物化载体上的“家国同构”形式。

除了王朝都城和宫殿建筑遵循“求中”的规制,平民百姓的家也遵循这个原则。

比如四合院这些民居的建设,讲究堂屋居中,左右两侧对称,室内的家居摆设和装饰也一样讲究居中。

从家庭的会客或宴席座次,甚至是全家福的合影站位,都可以看到,中国家族的人员体现是以当家人、长辈为中心的传统,如此形成一个家族的凝聚力,再上升为对国家认同的中华民族凝聚力。

这种家国一体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重要内涵与文化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根源。

0 阅读:1

微格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