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统一后,在东亚的地位以及突厥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调侃历史 2022-02-01 09:46:43

隋朝统一全中国,意味着以往中国内部分裂基础上的国家、民族间关系秩序与势力平衡被打破,此后隋朝的每一个政治动向,都会对周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例如远在南方的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听说隋朝平定南陈,就立即派使者前来进贡。

而且隋朝平定南陈的辐射效应,对隋朝那些潜在的敌人和对手影响更大。

例如西北部地区的吐谷浑自隋朝建立以来,屡屡进犯中原,虽然开皇初年在和隋朝的几次军事较量中遭到失败,但始终觊觎隋朝的土地和财物,多次侵扰边境。当他们得到隋朝平定南陈的消息后,吐谷浑高层大惊失色,他们没有想到隋军还有灭掉一个国家的实力,其国王吕夸担心隋军会对吐谷浑报复,立即率部北迁据山固守。

开皇十一年(591年),吕夸在惊恐中死去,其子伏即位,为了缓和与隋朝的关系,改善自己所处的窘境局面,派侄子无素奉表向隋朝称臣,并请献美女以充实后宫。杨坚一眼看穿了伏的意图,知道这是伏不得不采用的权宜之计,并非出于真心,于是婉言谢绝。到了开皇十六年(596年),突厥与隋朝的关系以及其内部势力的平衡也开始发生变化,隋朝需要巩固与叶谷浑的关系来牵制突厥,以达到稳定帝国西北边疆的目的,于是就退让一步,将光化公主嫁给了伏。但是转年吐谷浑发生内乱,吕伏被杀,弟弟伏允即位为王,伏允即位伊始便遣使入隋称臣,得到了杨坚的同意,此后吐谷浑便每年向隋朝进贡,从而西北边疆安定了很多年。

但是,吐谷浑每次来的使者都会打听隋朝的内部政事,这让杨坚十分反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吐谷浑与隋朝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稳定边疆的基础之上,而且是因为隋朝平定南陈才让吐谷浑改变了对隋朝的策略,杨坚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巧妙地加以利用,才让隋朝在东方世界更加站稳了脚跟。

隋朝和吐谷浑关系的变化,让北部的突厥也十分关注,而且他们和隋朝的关系也随着隋朝平定南陈而发生微妙的变化。 当时突厥在位的是都蓝可汗,他虽然表面看起来有些懦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工于心计。自从当上可汗后,便每年向隋朝进贡,显示对隋朝的忠心,想赢得隋朝对自己的认可,以便自己可以放心向西扩充势力。

到了开皇十年(590年)的时候,都蓝可汗的势力已经到达天山地区,攻占了高昌国四个城,有两千多名不愿投降的高昌人归附了隋朝。此后突厥又逼迫高昌人改依突厥人习俗,使其沦为附庸。都蓝将俘获的大批高昌珍宝进献给了杨坚,但是杨坚不为所动,他警惕的是都蓝的势力越来越大,所以他决定试探一下突厥人。

平陈之后,隋军缴获了南陈宫中无数的珍宝,杨坚特意挑选了一件屏风,派人送给了突厥的大义公主。大义公主当年在北周灭亡后深陷窘境而投奔突厥,其实内心并不甘愿。杨坚送她屏风目的是想向突厥人炫耀武功,但是大义公主却睹物伤情,联想起北周灭亡一事,于是一腔幽怨化作了诗句,愤恨地写在了屏风之上。

大义公主的做法很快便传到了杨坚的耳朵里,这也印证了杨坚对突厥的怀疑,而且随着都蓝势力的不断增强, 内心隐藏的叛隋想法也逐渐显露出来。开皇十一年(591年),有一个叫杨钦的隋朝人到了突厥,他告诉都蓝可汗,隋朝的彭国公刘昶和宇文家族的人联合谋反,派他来联合都蓝,,请求都蓝可汗派兵支援。都蓝信以为真,立即改变对隋朝的恭谦态度,大义公主接见隋朝使者长孙晟时,更是出言不逊。其实这一切都是杨坚的安排,派长孙晟出使突厥,就是特意观察其内部的反应与动向,所以都蓝的一举一动都在杨坚的监视之下。

刘昶是北周的驸马,在朝廷内声望很高,和杨坚也是故交,所以在隋朝面子很足,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庆州(今甘肃庆阳)总管,但刘昶此时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说他图谋造反简直就是笑话,当然这件事情的真相在史料上已经找不到记载,只知道他有个被宠坏的儿子叫刘居士,整天与一帮纨绔子弟在京城长安为非作歹。

后来有人告发刘居士召集党羽同游长安城,自己爬上未央殿面南而坐,党徒位列两侧,大有坐殿登基之势。甚至还有人揭发他秘密引突厥人南下,准备在京城造反等,当然刘居士这种恶少做什么坏事都有可能,所以被泼多少脏水也不冤枉。

杨坚得知消息后,将刘居士抓了起来,杨坚本意不想严惩,他将刘昶招来问这件事情该怎么办,没想到刘昶自恃与杨坚是故交,不但不叩头谢罪,反而对杨坚说"黑白在于至尊",等于让杨坚自已看着办。杨坚大怒,将刘昶父子赐死。

依据《隋书·高祖纪》记载∶刘昶被赐死于开皇十七年(597年)三月,距离前文说的刘昶暗通突厥已经整整过去了六年,而且刘昶顶撞杨坚,也说明他心中并无谋反之意,因此说刘昶勾结突厥都蓝可汗纯粹是无中生有,说明是有人想利用刘昶北周驸马的身份做文章。

无论真相如何,杨坚都已经确认都蓝有异心,事实上都蓝也确实在做着叛隋的准备。此时杨坚又得到了大义公主与突厥西部的泥利可汗联合的消息,杨坚担心东西突厥串通会生出变化,决定首先除掉大义公主以绝后患。

开皇十三年(593年),杨坚派长孙晟奔赴突厥,索要协助大义公主勾结西突厥的杨钦,但都蓝却说本地并没有此人。让他想不到的是,长孙晟早已经买通突厥高层的人,连夜抓获杨钦并将其带到都蓝面前,当众揭发了大义公主与胡人私通的丑闻,不仅让都蓝,更让整个突厥人全都深以为耻。为了彻底断绝都蓝对大义公主的感情,杨坚特意让长孙晟带去了四名国色天香的美女, 当都蓝看到四名美女后,顿时来了精神,再看大义公主已经是人老珠黄,哪里还记得她军事般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想起她和人私通的丑闻,都蓝对大义公主起了杀心。

正在此时,突厥北部的突利可汗向隋朝求婚,杨坚趁机开出条件,只有除掉大义公主才能允许求婚,干是突利便立即劝说都蓝杀掉大义公主,都蓝经过多方的劝说,最终杀掉大义公主,亲手为隋朝除掉了心腹之患。

都蓝杀掉大义公主等于是向隋朝示好,他趁热打铁向杨坚进贡,一方面是为了修补关系;另一方面是请求继续和亲,但这一次杨坚不再信任都蓝,并且已经做好防御边境的准备。他将老将贺若弼和平陈有功的杜彦都调到边境,杜彦到任后几次击退突厥的小股侵犯部队,由此可知边境并不太安定,因此杨坚没有同意都蓝的请求。在朝议时,长孙晟为杨坚献上一计。

长孙晟认为都蓝在隋朝的支持下,已经取得对西部突厥达头可汗与北部突厥突利可汗的优势,隋朝也已经预见到了都蓝将要反叛,依据扶弱抑强的原理,隋朝准备以和亲的手段,在都蓝和达头两个强大而又互相敌对的关系之外,培养新的亲隋势力。长孙晟建议扶持势力相对弱小的突利可汗,让其南迁以逐步取代都蓝,在隋朝北部建立一个缓冲地带,以抵御突厥势力南下侵扰。

应该说长孙晟的建议符合以隋朝为中心的周边地带国家安宁的原则,所以杨坚立即采纳,并让长孙晟全权负责突利可汗的和亲事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和亲之事就要马上办理,换句话说隋朝并不急于外嫁公主,而是要利用各方都想和亲的心理,待价而沽,谁能为隋朝带来利益最大化,隋朝就倾向谁,进一步加深突厥的内部矛盾,静观其变。

在隋朝观察各方势力期间,一方面努力培养突利可汗的势力,以加强中原文化对他的影响。当时突利可汗为了达到和亲目的,遣使入隋的人数达到了三百七十人,隋朝将这些人安置在太常寺,教他们学习六礼,通过传播中原文化,增强彼此之间的亲切感。另一方面则在突厥内部持中立态度。这就意味着都蓝一下子失去了隋朝的支持,在与达头、突利的较量中不再占优,转入了拉锯的态势,双方都向杨坚请求支持自己。

杨坚在那个时间段倒是不偏袒任何一方,只是派工部尚书长孙平持节到突厥进行调停,劝他们各自罢兵,即使这样都蓝依旧感谢隋朝的调停,送给长孙平两百匹马。从中也可以看出都蓝从主动西征到请求隋朝调停,都蓝的处境越来越窘迫。

从吐谷浑和突厥的事例可以看出,隋朝在平陈之后地位大大提高,国家的周边形势开始发生变化,隋朝处在一个中心地位上,并且积极扩大对外影响力和交往范围,排除敌对势力,努力营造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地区格局。

1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