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1943年9月份德军正值第聂伯河会战的时候多给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100万人力,德军有可能防守住乌克兰吗?这个假设很有意思,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时德军和苏军的具体情况,还需要明确这100万人是什么构成,最后还要考虑这100万军队该如何使用。但是无论如何,如果给的是相当于100万人的步兵师,那么曼施坦因守住第聂伯河问题不大,因为在1943年9。月份,曼施坦因最缺的就是足够数量的步兵师。

1943年9月份时在乌克兰在德军与苏军是严重不成比例的,此时的曼施坦因麾下有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集团军。其中南方集团军群下辖有第八集团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总兵力在50–55万人,加上第二集团军和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的部队,德军总兵力不会超过80万人。
在武器装备方面,德军此时只有600–800辆坦克、突击炮和自行火炮,在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之后德军装甲师普遍损失严重,而此时后方的坦克产量还没有提升上来,因此坦克的补充非常有限。另外德军火炮还有大概3000多门,飞机约400架,不管怎么看都是一副残兵败将的样子。
而对面的苏军此时称得上是兵强马壮。苏军参战部队有我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总兵力在160–280万人。装备的坦克、突击炮是两位2400–3000辆,火炮、火箭炮数量超过20000门,空中力量有三个空军集团军大约2500–3000架作战飞机。苏德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大到让人绝望的程度了。

在历史上的第聂伯河会战期间,曼施坦因要求的增援最多的不是装甲师这些精锐部队,而是需要大量的填线步兵师。当时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尤其是步兵师只有一个集团军,这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上千公里的第聂伯河地区啊,因此曼施坦因天天拍电报让后方增援步兵师,希特勒咬着牙从后方送来了六个步兵师。
但是这点儿数量相较于苏军的260万大军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整个第聂伯河防线在10月份就被捅的千疮百孔,由于防御兵力严重不足,曼施坦因只能防御重点地带,而用宝贵的装甲力量铲除已经成气候的桥头堡。刚开始这种战术还比较有效,但是随着苏军的突破口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德军渐渐力不从心,在11月份防线整个被突破。

如果在9月一开始就给曼施坦因100万部队,如果给的是步兵师,那折算下来就是60多个步兵师的力量,这一下子就扭转力量差距了,原本是70:260万人,增加这些部队就变成了170:260万人,德军还是处于防御作战,苏军想要突破德军构筑的防线,那真的要付出天文数字的伤亡了。历史上苏军在第聂伯河会战中的总伤亡在120–150万人之间。
如果增加这些步兵师,那苏军这最后的260多万人精锐要全都消耗在第聂伯河的天堑下了。如果第聂伯河防线能够坚守住,那么苏联大概率要和德国谈判和平了,原因很简单,此时的苏联人力已经严重不足了。虽然苏联收复了东乌克兰,但是这些地区早已经被德军祸害干净了,曼施坦因执行的焦土政策枪毙了左岸乌克兰几十万青壮年,又拉走了100多万人和大量的物资。

当时曼的要求,之前在前线再展开一个集团军群。撑死20万人,要再有100万德军,还谈什么守住乌克兰?
再给他1800万也是个败,德国人除了靠运气偷袭,打仗真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