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马制度”到“长青战略”,企业增长的胜负手变了

科技不单仁行 2025-03-05 19:24:43

01

前不久,微软发公告将于2025年5月5日停止运营Skype。

微软曾于2013、2014年先后把国内外的MSN软件整合到Skype网络中,这个当年和腾讯QQ打得死去活来的通讯产品彻底宣告结束。

而腾讯也在近期宣告游戏业务的组织架构调整,从“赛马制度”转向“长青战略”。

游戏业务占到腾讯6000亿营收的近1/3,为什么会做出大动作的调整,是受到什么外部刺激、商业环境变化,还是政策要求?

在经历2021年反垄断和股价暴跌75%之后,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腾讯能否依靠原来的“流量+资本”再现辉煌?

02

在我所有的投资中,腾讯是我研究最多的企业之一,中间有非常丰厚的收获,也有让人沮丧的打击。

我认识腾讯是在1999年开始,中间历经三个阶段,1999年~2006年作为使用者;2007年~2016年作为合作者;2016年至今作为投资者。

身份的转变,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成长,在今年腾讯年会上,有一句话很让人心动——目标是重回700。

二十年前,腾讯总裁刘炽平总结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是流量+资本。

围绕这两个核心竞争力构筑的护城河,腾讯开启了三轮大幅度增长。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铁打的护城河,二十年后,腾讯的长青战略转型本质上是从“流量驱动”到“内容驱动”的适应性调整。

我们用巴菲特著名的护城河理论,来对腾讯做一个企业定性分析,大家也可以参考对自己企业做一个分析。

护城河理论的分析框架有四个标准:

1. 无形资产护城河。

2. 转换成本护城河。

3. 网络效应护城河。

4. 成本优势护城河。

腾讯游戏从“赛马制度”转向“长青战略”的决策,就是在外部环境变化、商业竞争压力及内部资源优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无形资产护城河。

在品牌与专利上:腾讯通过微信、QQ两大国民级应用积累了品牌认知度,在游戏、视频、音乐、文学等领域拥有过独家版权资源(《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周杰伦音乐版权)形成了高壁垒的无形资产。

在政府授权与内容生态上:腾讯拥有网络游戏版号、支付牌照等资质,通过投资阅文集团、腾讯音乐构建的内容IP库,巩固了在文娱领域的垄断地位。

二、转换成本护城河。

在社交关系链的绑定上,微信和QQ的社交关系链、微信支付与用户生活场景(如健康码、小程序)都有着深度绑定,用户迁移成本极高。

更换社交平台,就等同于重新建立社交网络,金融账户迁移也涉及复杂的流程。

三、网络效应护城河

在用户规模与生态闭环上:微信月活超13亿,QQ超5亿,形成“IM+封闭社交+内容分发”的超级平台。

用户越多,平台价值越大,例如小程序开发者依赖微信流量,用户依赖小程序服务,形成双向增强效应。

在游戏与内容协同上:通过社交平台导流游戏用户(如《王者荣耀》),同时游戏内社交功能反哺平台活跃度。

四、成本优势护城河。

在规模经济与投资布局上:腾讯通过海量用户摊薄服务器、研发等固定成本,在游戏、云服务等领域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边际成本,腾讯云就是依托集团资源实现低成本扩张。

雷军说当年米聊输给微信,很重要的原因就在微信有QQ大量的服务器支持,作为新产品的米聊没有这么多服务器,导致经常宕机,用户也自然流失。

在数据与算法优化上:腾讯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基于用户行为的精准广告投放和游戏匹配算法,提升变现效率,降低获客成本。

03

基于腾讯这四个护城河,我们在2016、2018年加码买入腾讯,但是2021年的反垄断给腾讯护城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无形资产被削弱。

版权垄断瓦解:国家责令腾讯音乐解除独家版权,失去周杰伦等核心音乐IP的独占性,削弱内容壁垒。

同时,投资扩张受限,反垄断限制资本无序扩张,腾讯全部减持京东、美团等战略投资,削弱“流量+资本”生态协同能力。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对腾讯未依法申报的44起并购案处以顶格罚款,并要求解除部分交易(如音乐独家版权)。

这限制了其通过并购巩固生态壁垒的能力,被迫通过分红的形式退出京东、美团,减持Sea Limited等。

2、网络效应分流。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分流用户时长,削弱微信的流量中枢地位,广告和游戏业务增速放缓。

3、监管合规成本上升。

数据安全法、未成年人防沉迷等政策增加运营成本,游戏业务需要投入更多资源适配监管要求。

4、转换成本降低。

反垄断政策要求平台开放互联互通,削弱了封闭性优势。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外部链接的开放。

微信此前一直封禁淘宝、抖音的外链,在政策影响下,微信逐步开放外部内容分享,用户跨平台使用成本降低,社交关系链的独占性被稀释。

我当年写了文章对比分析美国针对微软、AT&T等公司反垄断措施。现在回头来看,我对政策力度和腾讯护城河受到的冲击认识不够。

2022年,腾讯营收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叠加腾讯持股40%的南非大股东万亿减持,股价下跌75%,我没有很好的做好风险防范,回吐了大部分的浮动盈利,也一度对腾讯失去了信仰。

04

在反垄断之后,腾讯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把企业的核心优势“流量垄断”转向“技术+生态+合规”的多维壁垒。

从2022年一直到现在,这样的变革还在持续。

像“赛马制度”在腾讯发展前二十年起到了巨大作用,像微信就是腾讯内部四个团队竞争的结果;《王者荣耀》也是在内部击败《全民超神》成为国民级游戏。

但是,赛马模式属于自下而上的竞争,适合应对行业的中小变化,弊端是导致资源分散、项目同质化。

例如腾讯同时开发《和平精英》和《使命召唤手游》造成内部资源消耗,近年来也未诞生现象级新游。

在反垄断后,我关注腾讯做了一系列的调整,这些调整不只是重构了腾讯的护城河,也值得我们企业家借鉴。

从“垄断壁垒”到“生态韧性”,通过技术(AI、云计算)和内容(独立音乐人、短剧)创新,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

从“流量变现”到“产业赋能”,B端企业服务与C端社交娱乐并重,拓宽护城河维度。

从“资本扩张”到“内生增长”,通过组织架构调整(CSIG独立运营)和研发投入(年研发经费超1000亿元),强化内生竞争力。

像腾讯游戏收入占比,从十年前2014年的46.2%下降到2024年的30%,但体量仍有2000亿。

腾讯针对游戏业务,把组织架构调整为“五大垂直工作室+技术中台”模式,天美工作室重组后,工作室数量从13个缩减至4个,集中资源于核心项目。

游戏引擎(QuickSilver)、AI生成工具(关卡设计效率提升60%)、反作弊系统(误封率降至0.01%)等中台能力复用,使新游戏开发成本降低40%,生命周期维护成本下降55%。

成立的AI原生应用事业部,打破传统产品经理-工程师二元结构,建立"场景科学家+模型工程师+用户体验官"的三角协同体系,研发周期缩短30%。

最近我在玩的《三角洲行动》借助AI生成工具,地图更新频率从月更提升至周更,数据显示玩家留存率提高22%。

在《和平精英》接入DeepSeek后,与非玩家角色NPC交互响应速度达毫秒级,支持亿级并发请求。

这种技术融合不仅提升用户体验,更将3D资产制作时间缩短至分钟级,推动《王者荣耀》收入同比激增62%,形成内容端的效率壁垒。

05

从腾讯护城河的重构,以及赛马制度到长青战略的转变上,我们能看到腾讯面对反垄断以及AI时代的改革。

它的底色是用户中心主义的回归,从流量主义到长青主义,从“流量驱动”到“内容驱动”的适应性调整,通过“精品内容×社交生态×技术迭代”三角模型,实现从产品到文化的升维竞争。

在管理理念上,核心转变是从失控式内部竞争,转向集中化、协作化与长线深耕。

这不仅是腾讯游戏业务的调整,我认为腾讯的其他业务也会出现类似的调整。

未来,企业经营从“流量驱动”到“内容驱动、技术驱动、AI驱动”,企业的胜负手取决于能否在“快速试错”与“耐心运营”之间找到平衡点。

那么,腾讯未来的投资价值如何呢?

我觉得如果管理层坚持变革的脚步,腾讯逐步重构护城河,回到700的目标并不难,你认为呢?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