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供应商、投资人输血撑起的蔚来,到底有没有未来?

科技不单仁行 2025-03-25 19:46:48

01

进入到财报季,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财报就像一个宝藏值得挖掘,比如昨天的联合利华。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的财报就像火药,越看越吓人,值得经营者警醒。

比如说:蔚来。

在前几天,蔚来发布了全年业绩公告,2024年营收657.3亿,同比增长18.2%,但净利润再度扩大到亏损224亿,这是什么概念呢?

蔚来一天就要烧掉6140万,相当于每分钟就要烧掉4.26万。

所以,我们特意计算一下了蔚来的净亏损比,2024年同比增长8.1%,这确实是一个奇妙的指标。

因为蔚来成立到现在超过10年,这10年没有一年盈利,亏损已经超过千亿,实在让人惊叹,亏的钱都比蔚来的市值还要高了。

如果还有谁告诉我中国投资者没有耐心,我一定会请他来看看蔚来。

当然,历史不是没有亏损超过千亿还能盈利的企业,比如在汽车产业就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但他们都曾经非常成功,祖上阔过,靠着破产重组和壮士断腕完成了自我救赎。

但从创业一开始就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还能盈利的企业,我们找来找去,好像只有优步(Uber)这么一家企业。

但人家是互联网出行服务的鼻祖,靠着全球市占率超过7成的行业垄断地位,赢得了投资人咬着牙的长期输血。

那么,蔚来,还有未来吗?

02

过去这几年,已经有相当多的车企给我们上演了各种奇迹一般的故事。

比亚迪用垂直整合和技术创新,积累了巨大的优势,哪怕是面对智能化的转型,也快速转身捍卫了新能源销量第一的地位。

小米用全域营销特别是雷军个人IP的影响力,以及轿跑的独特定位,让小米第一辆车su7销量超过32万。

哪怕是理想,深挖家庭用户的痛点和场景,同样在MPV的小众赛道杀出。

唯独我们去仔细翻看蔚来的财报,就感觉是在看一部科幻现实小说,愿景宏大,什么都想,什么都要,但偏偏现实骨感,充满着矛盾。

比如说第一大矛盾:研发投入。

蔚来确实舍得花钱,研发费用率占到19.8%,绝对值也超过130亿。

但问题在于,能产出价值的研发才叫技术,没有价值的研发叫错误。

我们横向对比一下,蔚来每一元钱的研发投入,只能创收3.4元,这个数据在国产新能源车企当中几乎是垫底。

在财报里,蔚来说在“智能辅助驾驶(NWM架构)、三个品牌新车型开发、电池技术”上增加投入。

确实,不管是换电、自动驾驶,还是三品牌矩阵都可以说是蔚来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但这些几乎没有得到市场的正面回应,没有转化为销量的爆发。

这就像企业试图用技术挖出一个深深的护城河,但问题是代表着现金流的河水快要被抽干了。

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就警告过企业:“技术垄断需要的是极致效率,不是极致投入。”

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能瞬间想起MVP理论,能把一件事做好,打磨好就足够了不起。

苹果、特斯拉、比亚迪哪一个不是从半产品开始磨练和聚焦,逐步向市场展示自己的进步?

汽车已经够复杂了,我非常好奇蔚来准备什么时候能把手机给停了?还要继续在手机技术上烧钱吗?

03

第二个矛盾就是用户帝国的“奢侈税”。

在2024年,蔚来的销售和行政费用高达157.4亿,同比增长了22.2%,比营收增长还快,占到了收入的24%。

相当于蔚来每收到1元钱,就要花0.24元去讨好用户,比亚迪只要3分钱。

当然,蔚来定位自己是高端品牌,是“用户至上”的品牌。

这种定位没有任何问题,但让人想不通的地方在于落实的思路。

蔚来参照“体验经济”理论,专门做了牛屋(NIO House),要打造用户的第三空间,而且,成本结构堪比五星级酒店,里面一瓶洗手液的价格就超过200元,单店成本超过2000万一年。

这是准备开酒店还是开餐馆?

当然,我相信在金钱的堆砌下,用户的体验肯定很不错,但问题哪个用户没事干,天天要去4S店玩?

从企业角度来说,我非常好奇蔚来到底有没有统计过车主进店的时长和频次,以及对转化的贡献率?它在用户心目中的价值和企业想要实现的价值,对等吗?

这就像为每个信徒修建了专属教堂,结果发现信徒的奉献金还不够买砖瓦。

还有就是换电站,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并不能否认换电站对于用户便利的作用,但它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每座换电站固定成本超过300万,2000座就是60亿的硬件投入,每年还要再烧10亿元运营费和员工成本,这更像是国家去主导的基建项目,起码不是靠一家不能盈利的企业自己去做。

二就是技术进步的效率,像比亚迪发布的兆瓦闪充技术,虽然同样面临着铺开的基建难题,但它成本更低,铺设效率更高,如果有合作方去推广,蔚来的换电站就成了鸡肋,对用户的价值大大下降。

所以,回顾2024年,蔚来如此高昂的投入换来了什么呢?

在2024年,蔚来获取每个新用户的成本是7.09万,高的吓人,并且,这些投入基本上都集中在了线下的硬件。

最让人想不明白的地方在于,李斌在财报会上说,市场的负面舆论对蔚来旗下乐道品牌的销量带来了40%的影响,在各个平台,乐道的品牌知名度也远低于竞品。

原来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动作呢?

我想,对所有企业来说,经营就是一个投资回报的游戏,我们把钱投入到哪里能获得最大、稳定、持续的回报?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果每一分钱花的没有价值,还要往里面扔钱,那实在无法理解。

04

第三个矛盾就是债务雪球的越滚越大,投资人、供应商还能被抽血多久?

我们对比了一下蔚来三季度和四季度的财务状况,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事。

在在四季度总收入只比三季度多11亿,并且四季度亏损了71亿的情况下,蔚来的现金储备只下降了区区3个亿,堪称商业奇迹。

这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要感谢可爱的供应商和投资人了。

在第四季度,蔚来应付账款大幅增长了43多亿,整体应付账款来到了343亿,占到了蔚来现金储备的80%,现金流紧绷如走钢丝。

同时,合肥国资的投资到账了28亿,可以说是蔚来是靠着延长供应商的账期以及投资人的输血,才刚刚支撑住四季度的巨额亏损。

但是,目前的蔚来,流动负债已经高于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小于1。

理论上这个数字要到2才叫健康,也就是企业的流动资产要是流动负债的2倍,不然,短期的偿债能力就非常堪忧,如果销量不及预期,或者是融资受阻,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我们也用了之前在单仁行里跟大家讲过的经典的公式进行了计算,也就是阿特曼Z-score破产模型。

一般来说,Z值高于2.99就可以安心投资,扩大经营,低于1.81就是高危,需要紧急止损,在中间的分数就是灰色,需要优化成本、改善现金流,防范风险。

蔚来的得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计算一下,我们计算的是-0.807,已经是非常高危的状态了。

05

蔚来的故事,就像了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用蜡和羽毛做了一双翅膀飞向太阳,然后因为高温坠入大海。

蔚来的困境在于:他既想飞得比谁都高,在技术上领先,又想飞得比谁都远,打造爆品,用规模制胜,还想飞的比谁都快,成为用户认可的高端品牌。

我想,在2025年,蔚来需要的不是飞了,而是一场精准的降落,如果不能提高销量,或者是削减开支和成本,只靠压榨供应商,让投资人输血,等待蔚来的只有那一个结局。

当然,我们无法知道蔚来会如何取舍,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场空中芭蕾的每一秒,现在都在消耗最后的燃料。

同时,我想,我们很多创业者和经营者也能从蔚来的故事看到很多,学到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活下来的企业,才有资格书写历史。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