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DeepSeek连续五天开源发布了五个代码库,并且开源了升级版的DeepSeek-V3模型。
阿里的通义千问也开源了自己全新的视觉模型(Qwen2.5-VL),以及推理模型(QwQ-32B)。
根据中国工信部的官方消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开源参与者数量排名第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在之前,AI的制造者还对开源、闭源有过争论。
像百度李彦宏就多次表达过“开源是智商税,只有闭源才能商业化”的理念,Open AI为了维持领先地位,也没有开源自己先进的大模型。
但现在,他们都选择了开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开源和闭源对我们的经营有什么启示?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我们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现在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行业没有垄断性巨头,那我们可能会怎么选择?
是不是申请专利保护,建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体系,换取直接的盈利?
然后,我们再把盈利投入研发中,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和商业机密,利用独占性维持高利润?
这就是闭源的概念。
那假如我们现在是初创企业,有一定的技术,但可能还比不过巨头,那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巨头怎么快速建立行业影响力,抢占市场?

那我就针对特定用户,特别是开发者公开技术细节,允许他们自由修改、分发,甚至用我的技术来开发产品。
这就是开源,代价就是我的产品没办法直接销售了,但我获得了什么?
我获得了一个撬动外部资源的杠杆,会有其他开发者用我的技术开发产品,验证技术路线,相当于为我分摊研发成本,同时,我可以在开源项目找到那些我需要的人才,优化产品。
当然,开源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降低门槛,加快技术迭代,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我的产品,进入我的生态,最终打破巨头的技术封锁,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这个时候,我就能通过定制化开发和增值服务来收费了。
一般来说,选择开源和闭源要考虑四个问题。
1、技术是不是具备独特性?独特性低,就考虑用开源换生态,独特性高就用闭源保持优势。

2、企业的资源能不能支撑长期的技术研发?如果资源有限,技术无法保持代差优势,那就要考虑开源。
3、行业有没有垄断的巨头出现?像在大模型行业,DeepSeek就是用开源破了OpenAI身上的领先光环。
4、考虑政策环境的适配,比如说是不是符合国家技术自主战略?开源的生态是不是可以拿到政策红利?有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
当然,开源与闭源的概念起源于软件行业,但也绝不是软件行业的专属,而是所有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战略选择。
开源就像是“放大镜”,通过开放加速创新扩散,但需要提前设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闭源就是“护城河”:通过封闭来保护自己的核心价值,但需要持续投入来维持自己的优势。
现在在制造业里,也出现了“开源设计+闭源工艺”的模式,我是怎么进行设计的,标准是什么都开放出去,但核心的工艺掌握在自己手里,你有需要,我就帮你制造。

在一些新兴产业里,开源+闭源是常见的策略,像特斯拉早期为了推动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也开放了一部分专利,把蛋糕做大,但核心的工艺依然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怎么切蛋糕还是自己说了算。
所以,关键还在于企业根据行业特性、技术周期和竞争格局,来动态调整开放的边界。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在互联网时代有个说法,企业的阶段分为三个:十亿产品,百亿平台,千亿生态。
开源模式就是通过共享技术底层架构,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形成技术标准的实际主导权。
DeepSeek的开源策略类似安卓系统和华为鸿蒙系统的路径,通过开放核心模型,吸引开发者基于本地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最终形成技术依赖和生态壁垒。
这种"技术开源+商业服务"的模式,下一步就是构建开发者生态的护城河。
像阿里通义千问开源了200多款全模态模型,吸引超过10万衍生模型开发者入驻,也形成"开源-应用-反馈"的良性循环。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2024年11月表示,通义千问的活跃开发者超过800万,截至2025年3月25日,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的下载量超过2亿,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0万个,并且开发者数量增加到超过10万家企业接入。
这也是开源战略的底层逻辑:从技术壁垒到生态护城河。
之前像百度、OpenAI选择闭源,就是觉得自己的技术存在优势,可以直接进行产品的销售,但实际上,AI的技术迭代远远超越了企业单点突破的能力。
1月DeepSeek推出后,百度和OpenAI也就在4、5月宣布免费。
这个时候,对于其他竞争者来说,开源就成为了获取全球智力资源的战略选择,这也是伟人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单独个体的力量并不起眼,但如果能够汇聚所有人的智慧,让开发者一起来共建生态,加快产品的迭代速度,领先企业的优势就会被大幅缩短。

这种“搭积木式创新”会在降低开发门槛的同时,将技术标准嵌入全球产业链,当这样的生态足够庞大的时候,开源本身就成为了智能时代商业规则的制定者。
对于中国的AI发展来说,开源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工信部也提出了完善开源生态圈,推动技术普惠的要求。
像倪光南院士说的,中国通过DeepSeek等开源项目正在重构全球AI产业格局,未来很多科技领域的竞争,将更多围绕生态建设与标准制定展开。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