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信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进入关键落地期,政策明确要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AI技术应用覆盖率超50%”,AI视觉技术被列为重点突破领域。
在这场全国性的“智改数转”浪潮中,杭州升恒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自主研发的AI视觉磁材分选设备,悄然成为中小制造企业的“降本增效利器”——据企业实测数据,其设备可帮助工厂减少30%以上人力成本,分选精度达微米级,直击制造业转型痛点。
在传统制造业中,磁材分选长期依赖人工目检,不仅效率低、误差率高,且面临招工难、人力成本攀升的困境。以新能源车稀土回收为例,报废电机中的钕铁硼磁材需精准分选杂质,人工分选每小时仅能处理200件,而升恒科技的AI视觉设备可提升至700件/分钟,杂质剔除率超99.9%。
技术核心突破:
多光谱成像技术: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与AI算法结合,识别磁材表面微米级裂纹、成分差异;
动态适配系统:根据材料类型自动调整参数,支持柔性化生产需求;
全流程无人化:从分选到仓储数据实时上传,杜绝人为干预风险。
行业观察:AI视觉的“政策+技术”双轮驱动当前,制造业AI视觉赛道呈现两大趋势:
政策加码:江苏、山东等地推出“智改数转”专项补贴,企业采购AI设备最高可获30%资金支持;
技术下沉:AI视觉从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向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渗透。例如,升恒科技近期与多家钢铁企业合作,用AI分选技术替代高温高危环境的人工操作。
专家观点:
“AI视觉的爆发,本质是解决制造业‘质量与成本不可兼得’的矛盾。”一位工信部智库专家表示,“未来三年,具备高精度、高适配性的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将主导市场。”
结语:制造业转型没有“神话”,只有“硬功夫”升恒科技的案例揭示了一个真相:在政策红利与技术革名的交汇点上,唯有“解决真问题”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当国家砸钱推智造时,工厂需要的不是噱头,而是一台能省下30%人力成本的AI设备——这或许才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