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聊到七七事变,很多人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日军那时的蛮横和狂妄。
大家都听说过那个说法,就是说日军扬言三个月内要打垮中国。这话一出,让好多人对日军的狂妄自大有了切身的感受。
他们拿七七事变当由头,立马就动手全面攻打中国,扬言三个月内要把中国给灭了。
尽管1937年的日军确实表现得嚣张跋扈,狂妄自大,但他们并非没有头脑。
说起那个“三月亡华”的说法,其实是个挺离谱的误会。日本政府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心里头那叫一个纠结,打还是不打,真是个难题。
为啥七七事变会迅速发展成日本全面攻打咱们中国的大战呢?其实这事儿得从多方面来看。一开始,七七事变就是日本军队找茬儿挑起的事端,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试探咱们的底线。可没想到,咱们中国军民坚决抵抗,没让他们得逞。但这下日本方面可急眼了,他们觉得咱们不好对付,但又不想放弃已经占到的便宜。于是,他们开始一步步加大侵略力度,从局部冲突逐渐升级到全面战争。再加上当时国际形势复杂,有些国家可能想观望一下,或者觉得这事儿跟自己没关系,也就没怎么出手阻拦。这样一来,日本就更加肆无忌惮了,觉得可以趁机扩大战果。所以,七七事变之所以会迅速演变成全面侵华战争,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军队的野心和侵略性,另一方面也跟咱们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有关。总的来说,就是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那场残酷的大战。
在那个时候,日本政府和军方高层是怎么被下面的人逼得没办法,最后发动了战争的呢?说起来,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但简单来说,就是下面的军人和一些势力,他们的想法跟上面的政府和军方高层不太一样。这些人觉得,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他们的某些目标或者野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开始不断地给上面施加压力,甚至有时候还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动。这样一来,政府和军方高层就被搞得非常被动,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发动了战争。总的来说,这就是当时日本政府和军方高层被下面的人逼得发动战争的大致情况。
今天咱们聊聊七七事变前后的那些事儿,带大家瞅瞅日军动手前,他们国内政治那摊子事儿,还有军方都是咋反应的。说起这事儿,得把时间往前捯饬一下。在七七事变爆发前,日军国内政局那叫一个复杂,各种势力你争我斗,跟唱大戏似的。而军方呢,也是各有各的小九九,有的想打,觉得时机到了;有的呢,又觉得还得再等等,别太着急。然后,到了七七事变那会儿,日军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子炸了锅。他们国内那些政客、将军们,也是各有各的盘算,有的忙着表态,有的忙着找盟友,都想着在这场大戏里捞点好处。但话说回来,不管他们国内政局咋变,军方咋反应,最后还不是得靠实力说话。而这场实力较量,最终给咱们带来了多大的伤痛和损失,那都是血淋淋的历史,咱们得铭记在心。所以啊,今天咱们聊这些,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历史不是儿戏,每一步都有它的因果和代价。咱们得从历史里吸取教训,别让那些悲剧再重演。
【02】
日本有个老规矩,那就是下级挑战上级,九一八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本政府其实并没打算把战事给闹大。
然而,以石原莞尔为领导的一批年轻激进军官,采取了以下犯上的手段,自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事件发生后,关东军自个儿上了阵,硬是把日本政府推到了吞并东北三省的路上。
九一八事件后,石原莞尔这个主谋一下子火了起来,成了日军里的风云人物,备受瞩目。
这些举动后来引发了日军中许多基层军官的纷纷效仿,卢沟桥事变也是这类事件中的一个典型。
聊聊卢沟桥事变吧,九一八之后,日军就悄悄往长城那边儿渗透了。
1936年那会儿,日本在华北的军队占了丰台,说起来,北平那会儿基本上就被日军给团团围住了。
在北边,关东军被安排在了热河和察哈尔的东部区域。
往北偏西的方向,是那些被日本人操控的、打着蒙古旗号的军队。
在东边,那是日本人扶持的一个假政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手下的一帮安队。
往南边看,那边是日军已经掌控的丰台地区。
卢沟桥现在成了北平往外界走的唯一出路。
这时候,日本在华北地区蠢蠢欲动,但他们的真实意图并非要全面进攻中国。
日本当局想方设法要让华北地区不再受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琢磨着弄出个所谓的华北五个省份自己管自己的局面。
石原那一伙日军里头,有些机灵的家伙还算头脑清楚,他们心里有数,晓得不能把中国惹毛了,得留点余地。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通过和平、合作和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分歧。这样的做法不仅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也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坚持平等、互利和共赢的原则,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那个军阀割据、纷争不断的中国,民众的情绪不会一下子就被撩拨到极致,更不会出现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一致对外抗日的大团结局面。
然而,石原莞尔对人的本质判断失误了。
有些底层军官瞧见了石原莞尔在九一八事件后捞到的好处,心里头那个羡慕啊,简直无法形容。
石原策划了九一八事件,同样的,他自己也明白,利用类似的突发事件可以谋求私利。
于是,日本在华北的军队突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他们打算攻占北平,好让华北的五个省份能听他们的,自己管自己。
等事情搞定后,那就跟九一八事变差不多了,那些参与的中层、基层军官都能趁机升官又发财。
就这样,日本政府还没完全搞清状况呢,七七事变就急匆匆地发生了!
【03】
从卢沟桥事变之后,瞧瞧日本政府的那些政治打算,你就能明白,那时候他们并不是铁了心要打一场全面大战。
日本方面对当时的中国民国政府主要有两大政治上的要求:
一个重点是,要让民国政府官方承认那个所谓的伪满洲国。虽然日本已经实际控制了满洲地区,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日本的侵略行为罢了。
要是国民政府主动放手满洲的主权,那日本在国际上就能从被动变为主动。
第二件要说的事儿,就是关于华北那五个省份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华北五省自治。
1933年那会儿,日本跟咱们民国政府搞了个协议,名叫《何梅协定》。
这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向华北地区扩张的速度。
然而,这种侵占行为是渐进式的,一点点地慢慢吞噬。
如果华北五省能够实行自治,那日本就可能会扶植起一个傀儡政府,就像他们在东北干的那样,以此来控制华北地区。
所以,卢沟桥事变其实是源于第二个要求的激烈爆发。
基于这两个目标,日本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占领了北平,随后把平津地区也给并入了他们的控制范围。
战场上硝烟弥漫,战斗异常激烈,可出人意料的是,日本军队和政府高层之间却闹起了别扭,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有些人是支持继续战斗的攻击派。
有两群人意见不合,一直在争论。一方坚持要一点点慢慢推进,稳扎稳打;另一方呢,也是主张这种逐步侵占的策略,但两者就是达不成一致,吵个不停。
最终,两拨人闹得不可开交,直接把这场纷争闹到了天皇那儿去评理。
日本皇上其实心里也没谱,不知道该怎么挑。
这时,日本陆军的一位大头头,闲院宫载仁亲王,抛出了一个挺有名的说法,叫“三月论”,意思就是打算用三个月时间摆平中国的事儿。
不过得留意,闲院宫载仁亲王那会儿提的是,想在三个月内搞定中国的事情。
这个处理中国事务的方案,其核心在于寻求华北地区的自我管理。
说白了,就是用武力手段强迫国民政府认同华北五个省份自己管自己。
当时,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钱越来越不值钱,东西的价格涨得飞快。
利用战争手段来分散国内民众对内部问题的注意力,虽然可能看似有效,但绝非明智之举。
结果是这样的:接着,日本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层都点头赞成了那个方案,随后就动手往中国加派军队了。
然而,日本内阁的真正打算,其实是想在三个月内搞定华北那边的事儿。
想要完全吞并中国,对日本来说绝对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到最后只会让他们自食恶果。
【04】
在作出向华北增派兵力的决定后,日本那边的外交人员就找上了国民政府,想让国民政府跟他们签个协议。
其中,最关键的两点就是认可伪满洲国的存在,以及中国军队得从华北那五个省份撤出来。
还有其他经济上的事儿,比如大幅削减关税这些,要求特别高,简直比袁世凯那会儿的二十一条还要离谱。
民国当局哪能咽得下这口气,两边谈不拢,最后不愉快地散了场。
接着,日本往华北地区增派了大量军队,对华北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实际控制了北平、天津等地。
有关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的说法,在日本被不少人议论纷纷,传来传去就变成了三月让中国消失的说法。
民国政府一听对方扬言三个月内要灭掉中国,觉得这话太过狂妄,自然更加不乐意了。
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全面抗日战争,在种种复杂情绪交织下,正式拉开了序幕。
说实话,对日本来说,要想吃掉一个大国而自己只是个小国,最妙的办法就是一口一口慢慢来,跟蚕吃桑叶那样。
一点点侵占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壮大,像这样国内军阀仍在争斗不休的中国,实在是难以找到应对之策。
只有当军阀们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直接冲击时,他们才可能会意识到全面抗战的重要性。
然而,整个日本被一股狂热的浪潮席卷,无论是军队还是民众都深陷其中,就连天皇也难以抗拒这股力量,无法不顾及广大日本民众的情绪与立场。
特别是当日本没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后,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加轻视。
在很多基层军官眼里,三月亡华这个说法,就是认为中国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被征服。
华北的日军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与此同时,上海那边也动手了,淞沪会战打得那叫一个惨烈,满地都是牺牲的战士,血流成河。
日本方面原以为,只要击败了老蒋的中央军,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可没想到,就算他们占领了南京,民国政府还是不肯低头认输。
上海、南京、武汉这些地方,老蒋他非但没想着投降,就连坐下来谈谈的心思都没有了。
老蒋不光把国民政府的家当挪到了重庆,还琢磨着要在西康,也就是那片西藏的地界,继续他的战斗部署。
现在轮到日本政府头疼了,因为在中国战场上的日本军队人数已经飙升到了百万之众,这让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岌岌可危,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05】
为啥日军占领了武汉后,就没再大举进攻了呢?说白了,就是他们真没那个劲儿再打了。
到了1939年年初,日军的气势已经大不如前,他们再也没力气发起那种大规模的进攻了。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快撑不住了,战前存的那堆战争物资,现在都快用完了。
继续打下去,日本恐怕要先撑不住了,这场侵华战争对日本而言,简直是危机四伏。
1939年那会儿,德国突然对波兰动手了,欧洲大陆上的战争就这么爆发了,二战也跟着进入了最火爆的阶段。
英法那会儿正被欧陆战争拖得抽不开身,没多余力气管别的。日本呢,先后挑起了长沙会战和昆仑关战役,可最后都打了水漂,没能成功。
为了能让战争持续下去,日本那边采取了另一个招儿,就是支持汪精卫,让他在中国搞了个汪伪政权。这样一来,日本在占领区花的钱和精力就少多了。
另一边,他们踏上了一条更为疯狂的冒险之路——那就是太平洋上的战事。
日本瞅准时机,往南闯进了东南亚,主要是为了抢那些战争必需品,特别是石油和橡胶这些玩意儿。这么一来,太平洋上可就热闹了,战争爆发了!
【06】
从清朝和日本打的甲午战争开始,一直说到后来的日俄冲突。
从九一八事件开始,一直到后来的七七事变,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九一八那会儿,日本突然袭击了我们,占领了好多地方。这事儿让大家都挺震惊的,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从那之后,咱们就开始了各种抵抗和斗争。再到后来的七七事变,日本又找借口挑起了更大的事端。他们进攻了咱们的城市,引发了全面的抗战。那时候,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外敌,保卫家园。总的来说,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这段时间是咱们国家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它见证了咱们的抗争和牺牲,也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
从咱们中国的全面抗日那会儿,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事儿就这么一步步来了。一开始是咱们中国自个儿跟小日本干上了,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豁出去了,就为了保卫家园,不让外敌得逞。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但咱们中国人骨头硬,愣是没屈服。后来呢,这战火还烧得更旺了。小日本不光跟咱们中国过不去,还把手伸到了太平洋那边,跟好多国家都干上了。这一来二去的,整个太平洋地区都乱套了,大战一触即发。反正啊,就是从咱们中国开始抗日那会儿起,事情就越闹越大,最后整个太平洋都卷进来了。这场大战,改变了好多东西,也留下了好多故事,让人想起来就心里不是滋味。
在日本的老早以前,疯狂和碰运气就像是日常的背景板。
不过每次都全力以赴,总难免会有栽跟头的时候。
七七事变是日军那次没赌赢的较量。
当全中国的百姓发出要站起来的呐喊,显示出中国人民誓死抗战到底的坚毅意志时,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绝不屈服的勇气,他们下定了决心,要与侵略者抗争到底。这份力量,这股决心,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和坚定。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都决不会退缩,他们会一直战斗下去,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日军再也不能像对付满清那样,靠武力威胁和欺骗手段捞取好处了,结果他们最后啥也没落下,全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