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惊险一刻:张灵甫差点就能重创华野,却因一疏忽再无机会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5-04-02 10:33:09

孟良崮战役打响后,处在华野重围之中的整编74师,并非一开始就彻底陷入死局,这其中,在张灵甫把部队带上孟良崮前夕,他就曾有过一次可以重创华野的机会。

并且,这个机会对当时的74师来说,不仅“近在咫尺”,同时自身还占尽地利优势,一旦出手,几乎是十拿九稳。

只不过,张灵甫并未把握住这一机会,之所以如此,其太过托大以致疏忽只是其一,华野一纵司令员叶飞的胆识过人,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穿插穿出大麻烦

1947年5月10日,国军汤恩伯兵团以整编74师为骨干,加以25师、83师配合,自垛庄而出,直奔华野后勤基地坦埠而来。

国军出动后,74师的动作极快,很快就占据了包括杨家寨、马牧池等地。

但也正是因为其速度极快,造成了部队位置较为突出且与友军空隙较大,而华野敏锐的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随即做出了围歼74师的决定。

但74师毕竟是国军五大王牌精锐之一,不仅全师为美械装备,同时在不久前的涟水之战中,74师的战力表现颇为强悍。

所以,想要围歼74师,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为了实现“猛虎掏心”,华野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主攻、阻援以及牵制敌援军均在同步进行,而这其中,一纵的任务尤为重要。

一纵是华野的主力纵队之一,纵队司令员叶飞更是身经百战,这次一纵接到的任务,是要穿插到敌后,分割敌整编74师与整编25师之间的联系。

其实在最开始,华野首长是准备让八纵担任此任务的,但当时的八纵距离较远,因此经过考虑,最终决定由一纵担此重任。

不过,当时的一纵刚刚从鲁西南赶回来,战士们都十分辛苦,而当听说要围歼74师时,战士们顾不上疲惫纷纷请战,要求把最重的任务交给一纵。

战士们积极请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纵在宿北战役期间,就在极其惊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穿插任务,为割裂胡琏的11师与戴之奇的69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所以,就穿插分割来讲,一纵是有能力完成割裂74师与25师的任务的。

接到任务之后,叶飞将部队进行了分配,其中,一纵1师前往曹庄附近的黄牛顶,去切断74师与65师的联系,阻止65师东援。

而3师,则作为曹庄方向的第二梯队使用。

剩下就是2纵以及临时派来的独立师了,这两个师由叶飞亲自带领一路向孟良崮方向开进,任务是攻占天马山、蛤蟆崮一带。

但在出发后不久,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按照叶飞的要求,他将会在一个叫做老鼠峪的地方等着两个师汇合,汇合之后一起向天马山开进,其中,一纵2师倒是按时准点到了,但独立师却迟迟未到。

从5月13日刚过中午,一直等到当天黄昏,独立师这才抵达。

问其原因,说是因为没有向导迷了路,具体是什么原因暂且不说,此时已经距离约定的出发时间晚了好几个小时。

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当叶飞在等待的时候,74师也在不断运动之中。

就在5月13日下午,由于附近不断出现华野部队,张灵甫就意识到华野这是要对他“围而歼之”,因此便仓皇往孟良崮退去。

而他走的路线,基本上与一纵一致。

原本若是不耽误几个小时的话,那么一纵必定能抢在74师前面抵达天马山,甚至还有时间抢占孟良崮这个制高点。

一旦如此,那么后来的74师就不会再有机会上孟良崮,而是会被华野围在孟良崮下面的山沟里。

到那个时候,华野不仅能对其完成包围,同时还有占据制高点的优势,居高临下之下,74师必然就成了“瓮中之鳖”。

届时,集华野全力,消灭74师将会更快。

但可惜的是,一纵耽误的几个小时,不仅失去了提前抢占孟良崮的良机,同时也让74师不断逼近。

对此,叶飞也是十分生气,在孟良崮战役结束后,他就在总结大会上提到,“本来有机会能在几个小时内解决74师的”,说的就是因为迟到而错失的战机。

而此时也不是生气和批评独立师的时候,叶飞要求大家,今晚儿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急行军的方式全速前进。

对此,战士们没有任何异议,随即部队出发,而就在大家急行军至凌晨时分之际,一个令叶飞都没想到的大麻烦出现了。

什么大麻烦呢?原来,一纵和74师撞到了一起。

二、凶险异常

一纵2师与独立师出发后,大家一路不停,在夜色之中快速前进,而与此同时,74师也在沿着同样的路线往孟良崮靠近。

正因如此,在走到半夜时分时,两支部队出现了平行的情况。

只不过,当时74师在山岗上走,而一纵则在山脚下走,虽说没有直接撞在一起,但这情况也是极为凶险的。

并且,当时74师也发现了山脚下有一支快速前进的部队。

发现该情况的,最早是74师负责放哨的哨兵,当晚在74师行至接近孟良崮时,因考虑到夜色已深,部队又急行军半天了,因此张灵甫下令,就地安营扎寨进行宿营。

安营扎寨完毕后,74师自然派出了哨兵进行警戒,而到了凌晨时分,其中两个哨兵就听到山脚下有大量人走动的声音。

不仅是哨兵听到了,包括不少74师的军官和士兵也听到了,甚至张灵甫也听到了。

由于声音着实不小,因此包括张灵甫在内的一大群人,纷纷从帐篷里走出来,站在山岗上伸着头往下看。

若是在白天,那么74师的这群人,自然是能把山脚下的情况看个一清二楚,但问题此时是半夜,更要命的,那几天恰逢下弦月,因此能见度相当低。

不仅如此,孟良崮一带是山区,因为昼夜温差大,所以到了晚上这里经常会起雾,如此一来,即便是张灵甫等人站在山岗上拼命往下看,却根本看不清楚下面到底是什么人,只隐隐约约的看到好像是一支部队在行军。

当然,即便是看不到,喊一嗓子问一问还是很容易的,但自始至终,包括张灵甫在内的74师官兵,居然没有一个人这么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当时74师的人一厢情愿的认为,下面的部队应该是黄百韬的25师。

74师的人这么想也不是无的放矢,当时黄百韬确实离74师不远,直线距离仅有5公里左右,这一点,张灵甫等人是知道的。

除此之外,在包括张灵甫在内的74师官兵心里,虽说也知道华野正在对其实施穿插包围,但他们都觉得,华野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分割74师和25师,原因很简单,两支部队之间只有几公里,这点距离几乎是顷刻就到。

所以,华野要是敢来分割,完全属于自找麻烦,完全架不住74师和25师的一个合击。

因此,张灵甫自始至终就没让人问一问,更没有打几发闪光弹看一看,但此时的叶飞,心却提到了嗓子眼。

在74师的人探头往下看时,叶飞已经发现了上面有人,并基本确定了正是74师。

不过,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却让当时的一纵瞬间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要知道,一纵处在山脚下,而74师则在山岗上,这就意味着,对方占据着地利优势。

所以,一旦交火,74师居高临下枪炮齐发,一纵必然会损失惨重。

而趁着敌人没发现自己的身份,抢先发起攻击行不行呢?更不行了,首先,仰攻本就被动,其次,叶飞手里只有两个师,其中一个还是由地方部队组建的独立师,做不到吃下美械装备的整编74师。

更重要的是,此时华野还未完成对74师的彻底包围,所以一纵一旦贸然开打,不仅整个围歼行动就会大受影响,甚至还会因此无法实施,自身能不能全身而退也是未知数。

既不能打,又已经被发现,此时的一纵,处境可谓是异常凶险。

三、胆识过人

那么,面对这种凶险局面,叶飞是如何处理的呢?他的办法就是,将计就计。

敌人已经发现了山脚下的部队,但从其并未做出攻击的反应来看,因此叶飞迅速判定,敌人应该并不知道下面就是华野的部队。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将计就计,利用敌人没发觉的宝贵机会快速离开。

于是,叶飞悄悄下令,让大家加快速度,同时都不要开口说话,此外,若是敌人真的出声询问,也不要回答。

就这样,一纵2师、独立师在74师的眼皮子底下,与其擦肩而过。

而当时的张灵甫做梦都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因为疏忽错失了一次扭转覆灭结局的机会,若他当晚能稍微警醒一些,是完全可以发现实情的。

若是那样,他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大概率是可以重创一纵的,并且他也会因此实现与黄百韬的汇合,届时,华野再想围歼74师,就变得十分困难了。

只可惜,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太过托大的张灵甫,在那晚其实就注定了必然会走向覆灭。

之后在14日拂晓,叶飞率部队赶到了天马山一带,并成功抢占了此处的制高点,与此同时,六纵也赶到了垛庄,一番激战后将垛庄成功拿下,至此,张灵甫只剩下上孟良崮这一条路了。

而叶飞的一纵,不愧是华野的主力部队,在孟良崮总攻发起后,一纵又一次在极为惊险的局势下,克服困难完成了一个艰巨任务。

当时,一纵的主力部队已经投入到总攻之中,而防守天马山一带的任务,则交给了一纵1师,而这个方向,正是黄百韬25师的攻击重点。

相对于其他国军部队的磨磨蹭蹭,黄百韬的25师在救援74师的过程中,可谓是相当拼命,就在15日上午,25师不惜伤亡,向天马山阵地发起了疯狂进攻,截止到中午,已经攻占了天马山阵地的外围,距离74师仅剩一个山头。

而此时的一纵1师,已经是伤亡惨重,但眼看就要顶不住敌人了。

危急时刻,四纵一个奉命前来参加总攻的营刚好路过,经过紧急协调,该营二话不说马上投入到阻击黄百韬的战斗中,最终在1师与该营的合力之下,总算挡住了黄百韬。

作为华野一将,叶飞的胆大心细与胆识过人,与粟大将颇为相似,同时执行命令上从来不打折扣,正因如此,才让粟大将敢在孟良崮这种大仗中,把叶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0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