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一位老友的追悼会,竟意外地让我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
老班长电话里沉痛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57岁的覃昂,我的师范同学,就这么走了,甚至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泛起阵阵涟漪。
人生的终点究竟是什么?
我们又该如何度过这珍贵的一生?
57岁,对很多人来说,正是退休之后安享晚年的年纪。
可对覃昂来说,一切戛然而止。
他的离去让我不禁想起其他老同学,有的身体抱恙,有的已不在人世。
而我,58岁,虽然两年前就离开了工作岗位,却还能每日晨跑五公里,做引体向上,享受着难得的健康与活力。
想起儿子常说的那句话:“爸,你要保重身体啊,活得健康才能把养老金领得久。
”我开始更加珍惜这看似平凡的每一天。
回望我的人生轨迹,1965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兄弟姐妹七人,我是排行老五的男孩。
拮据的家庭条件让我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
“进儿,只能考师范,没钱供你读别的。
”父亲的话语至今仍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畔。
师范不收学费还有补助,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我肩负着全家人的希望,努力学习,最终成为全乡唯一一个考上市级师范学校的学生。
毕业后,由于没有背景和人脉,我被分配到了乡中学任教。
尽管现实与理想有所差距,我并没有放弃,白天教书,晚上自学,两年后便拿到了专科文凭。
我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事们也对我赞赏有加,认为我前途光明。
命运总是充满变数。
因为一篇刊登在报纸上批评学校管理的文章,我被调到了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
崎岖的山路,破旧的校舍,与曾经的踌躇满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段日子,我的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愤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也逐渐消退。
就在这时,县里一家国有矿山企业招聘宣传干事,我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教育战线。
在企业里,我从宣传干事做到了科长,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我运用自己的写作特长,写矿山新闻,写报告文学,作品多次在省级报刊上发表,并获得了一些奖项。
我的收入也比当教师时高出不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并在企业里结识了我的妻子,组建了家庭。
在企业工作的日子里,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但我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丝遗憾,那便是没能坚守最初的教育梦想。
“老公,你说当初要是留在学校会怎样?
”妻子也常常这样问我。
“可能会像覃昂一样吧。
”我总是这样回答。
两年前,56岁的我面临着企业改革,科级干部可以选择退居二线,每月领取3000元退休金。
我选择了提前离开工作岗位,开始注重锻炼身体,生活也变得更加轻松惬意。
儿子在省城安了家,我和妻子也住进了县城的小区。
如今,看着墙上的时钟,我准备出发去送别我的老同学覃昂。
想起他,我不禁想起我们共同的青春岁月,想起那个充满理想的师范生涯。
覃昂用一生坚守了教育岗位,而我却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两种选择,孰对孰错?
也许人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选择坚守,有人选择改变,每个选择背后都有各自的故事和理由。
就像我的老同学覃昂,他选择了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一生,而我则选择了在企业中寻找另一种人生价值。
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人生,演绎生命的精彩。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时常会问自己:如果当初没有离开教育行业,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也许我会像覃昂一样,成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
又或许,我会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逐渐磨灭了热情,最终碌碌无为。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我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从教师到企业,这段经历让我体验了不同的人生,收获了不同的感悟。
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活出真实的自我。
现在的我,更加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美好。
每天清晨,我都会沿着小区的跑道慢跑,感受着微风拂面,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
我开始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而在于你如何走好这条路。
覃昂的离去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当下,不留遗憾。
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