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燕国发动猛烈攻击,差点灭掉齐国的时候,笑得最开心的国家莫过于秦国。
想当初,魏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把秦国牢牢压制在西方,结果很快被其他几国联手打残了。
秦国借此机会拿下函谷关以西的大片土地,取代魏国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国。
魏国倒下之后,楚国拥有了威胁秦国的力量,也被秦国联合其他国家打残了。
现在,齐国拥有了威胁秦国的力量,又被燕国组织的联军给打残了。
经过这一轮又一轮的角逐,相信所有人都会承认,那就是秦国作为天下第一强国的优势变得越来越大了。
我们能知道的事实,当时的中原各国必然也知道,但他们无可奈何。
与秦国接壤的只有三晋和楚国,他们或许愿意联合抵挡秦国,但齐国和燕国不会有这种兴趣,毕竟他们和秦国并不接壤。
当秦国决定对三晋和楚国动手的时候,齐国和燕国只会从东边发起进攻,像肉夹馍一样,把中间的三晋和楚国瓜分掉,然后再慢慢和秦国对峙。
面对这种局面,关东六国的心思是不同的。
在三晋和楚国看来,秦国固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齐国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
虽说秦国从西边出来,可以收拾他们;但齐国从东边出来,照样可以收拾他们。
有个燕国顶着,情况还好一些,齐国会担心被燕国偷袭老巢。
从三晋和楚国的角度出发,齐国和燕国最好能势成水火,国力也最好是差不多。
这样一来,他们投鼠忌器,就没法很好地东出了。
所以当齐湣王决定灭掉燕国的时候,三晋和楚国会反对;而当燕昭王决定灭掉齐国的时候,三晋和楚国其实也会反对。
只不过在他们反对之前,乐毅就定下了“攻心策略”,三晋和楚国找不到什么机会,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行动。
可一旦燕国真的灭掉齐国,并准备消化齐国故地的时候,三晋和楚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再看乐毅所谓的“攻心策略”,就会清楚得多。
乐毅在等的并不是两座城池的齐国人归心,而是秦国能出面,帮忙牵制住三晋和楚国。
只要出现这样的有利条件,那么以燕国当时的军力,灭掉齐国两座城会非常轻松。
可是乐毅聪明,秦国的宣太后也不是傻子,她怎么会帮燕国这种忙呢?
如果未来的秦国能够横扫天下,那么对付貌合神离的燕国和齐国,肯定比对付一个燕齐结合体要简单得多啊。
所以在乐毅围城的时候,天下各国诡异地出现了一种“围观”的场景,看你燕国和齐国这场战争最后怎么收场。
对于这一切,不仅乐毅看得清楚,燕昭王也看得明明白白,所以他充分信任乐毅:有机会就拿下,没机会就围着,别给其他国家找借口的机会,最好也别给齐国翻身的机会。
如果继续僵持下去,搞不好就是其他五国联合干预,要求燕齐两国和谈。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齐国已无战略人才,无法把控国际局势。
但偏偏齐国出现了一个名叫田单的人,他看透了大势,只有逼燕国犯错,引来各国干涉,齐国才有浴火重生的机会。
最高端的争斗,往往会采用最原始的手段,田单直接派人去燕国使用离间计,声称乐毅之所以不灭齐,是想自己当齐王。
此时,最器重、最信任乐毅的燕昭王已死,接替他的燕惠王立刻相信了这个所谓的反间计,派一个名叫骑劫的将领换掉了乐毅。
乐毅担心回到燕国之后遭报复,于是直接逃到了赵国。
很多人都说,正是由于燕惠王的愚蠢换将举动,才导致了乐毅的出逃,以及后来燕军的打败,齐国侥幸逃生。
实际上,无论有没有这档子事,燕国都无法灭齐,即使侥幸灭掉齐国,其他几国也会很容易地找出一个所谓的“齐王后人”前来复国。
齐国顶不住多国联军,燕国同样顶不住,东部始终会处于两强并立的局面,从多方博弈的角度来看,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