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8岁女叛徒被判枪决,毛主席拍案大怒:她是咱全党的恩人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3-19 03:51:18

提起黄慕兰,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她的名字,但要是聊起中国革命史上的那些传奇人物,她绝对算得上一个。

而在1955年时,48岁的她被判枪决,毛主席得知后拍案大怒:她是咱全党的恩人!

若要追溯起这件事的缘由,还要从黄慕兰的经历说起。

黄慕兰,原名黄彰定,1907年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书香之家。她爹黄颖初是岳麓书院的教员,家里书多得跟个小图书馆似的。

从小,黄慕兰就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性格开朗又坚韧。1919年,12岁的她被送到了长沙的周南女校读书。

这学校可不简单,是湖南有名的女子学堂,出过向警予、蔡畅这样的革命先驱。

在这儿,黄慕兰赶上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思想慢慢觉醒,开始关心国家大事。

书香门第走出来的革命少女

不过,那年头女孩子想自己做主可不容易。1923年,她才16岁,家里就给她安排了一门婚事。对方是个抽鸦片的少爷,脾气还特别坏,结婚后日子过得跟炼狱似的。

黄慕兰咽不下这口气,1925年找了个借口——说是母亲生病——回了娘家,从此再也没回去过。

1926年,北伐战争正打得热火朝天,她干脆剪了长发,投身革命大潮,彻底跟过去说拜拜。

在武汉,她认识了妇女运动的先锋杜韫章,很快就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武汉市党部妇女部长。

那时候她才19岁,已经在革命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1927年,黄慕兰跟一个叫宛希俨的革命青年走到了一起。俩人志趣相投,感情好得不得了,由董必武主持结了婚。婚礼简单得很,但满满都是对革命的信念。

同年,他们被派到江西做地下工作。黄慕兰装成普通妇女,四处传递情报,干的都是提着脑袋的事儿。

1928年,宛希俨被调到赣西南搞农民运动,结果没多久就在战斗中牺牲了。那时候,他们的儿子刚出生,黄慕兰才21岁,就得独自面对丧夫之痛。

丈夫没了,她没让自己陷在悲伤里,把儿子送回老家后,继续投入革命。

1928年底,她被调到上海,进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当秘书,还加入了中央特科,直接在周总理、陈赓手下干活。

在上海,她认识了贺昌,俩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越走越近,后来在周恩来的同意下结了婚。

1930年,贺昌被派到江西苏区,黄慕兰因为身体不好没跟去,留在了上海接着干地下工作。

1931年,她有次在咖啡馆无意中听到有人聊起一个被捕的我党高层,特征跟总书记向忠发对得上。

她赶紧把消息报给潘汉年,潘汉年核实后通知周总理,周总理当晚带着人转移,躲过了军统的抓捕。这件事儿可是救了不少同志的命,黄慕兰的机敏立了大功。

为党牺牲个人感情

1933年,党组织为了利用上海律师陈志皋的社会关系,安排黄慕兰跟他结婚。

陈志皋家境好,对黄慕兰一见钟情,她心里虽然还惦记着贺昌,但为了革命大局,还是点了头。

婚后,黄慕兰摇身一变成了上海滩的名媛,混迹在上层社会,用这个身份帮党营救被捕的同志、筹集资金。

1937年,她接手了快倒闭的通易信托公司,凭着自己的本事让公司扭亏为盈,还当上了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

这公司后来成了党的秘密据点,往抗战前线送了不少钱。黄慕兰这脑子和魄力,一般人还真比不了。

1942年冬天,黄慕兰跟陈志皋因为给党帮忙,被军统抓了。

监狱里条件差得要命,审讯的时候也没少吃苦头,但她硬是没吐露半点党的秘密。1944年,多方努力下,他们被放了出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陈志皋却带着他的初恋跑去了台湾省,留下黄慕兰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在大陆。

她盼着一家团圆,可这辈子也没等到。

1955年,因为潘汉年案的牵连,48岁的黄慕兰又被抓了。

而毛主席听说了她的遭遇后,拍着桌子说:“她是咱全党的恩人!”然后下令特赦,她才出了狱。

出来后,黄慕兰在上海市政府当了参事,总算过上了平静日子。

晚年,黄慕兰搬到了杭州,住在西湖边上。她不怎么爱抛头露面,偶尔跟老朋友聚聚,聊聊过去。

1984年,邓颖超在中南海见黄慕兰,俩人感慨岁月流逝,都掉了泪。

2016年,她在杭州去世,活了110岁,走得很安详。

她凭啥是“全党的恩人”?

黄慕兰这辈子,真不是白活的。她年轻时投身革命,剪掉长发那一刻就决定了要跟旧生活彻底切割。后来在特科干情报工作,救周恩来那次更是关键。

再往后,为了党的事业,她牺牲了自己的感情,嫁给陈志皋,愣是把一家公司搞成了抗战的钱袋子。

两次坐牢,她也没低过头。毛主席说她是“全党的恩人”,这话一点不夸张——没有她那几次关键出手,党的不少骨干可能早就没了。

黄慕兰没啥豪言壮语,就是实打实地干。每次面对选择,她都把党的事业放第一,个人得失全往后靠。

那年头,多少人为了信仰豁出命去,黄慕兰算得上其中一个典型。

她不光是党员,还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有过痛苦,有过挣扎,但从没退缩。

有人可能会说,她跟陈志皋的婚姻是不是有点“功利”,可那时候的革命者,谁不是把个人幸福往后放呢?她不是圣人,但黄慕兰的选择让人敬佩。

黄慕兰这辈子,活得值。

她从湖南一个小丫头,走到革命前线,再到上海滩名媛,最后在西湖边安度晚年,每一步都踩得实实在在。

而在我党的历史里有太多像她这样的人,默默撑起了革命的脊梁。

她不图名不图利,就图个信念。这份担当,搁在今天也一样让人服气。

参考文献

2018郎慕中. 带刺"红玫瑰"——黄慕兰隐蔽战线纪事.《vip》

0 阅读: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