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泉,人称“邱疯子”,这外号可不是白来的。他抗日战争时期,那是真拼命,恨不得一头扎进鬼子的炮火里跟人家拼个你死我活。手底下的兵都怕他:“咱长官疯了!大哥们,往前冲,别让长官冲第一啊!”他靠着这股疯劲儿,真是打出了一片天,硬是在国民党的一群将领里杀出个名号。
但问题来了,这“疯子”有一半的疯是天生的,另一半是对蒋介石的效忠。抗战胜利后,他这股疯劲儿就没往好处使,反倒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对着我党的忠贤下手毫不手软,非要拼个你死我活。最后在淮海战役里,跟随蒋介石拼到最后一颗子弹,结果命也搭了进去。
这人死了倒好,可是家人怎么办?邱清泉的老婆孩子还能去哪儿?
01
邱清泉生在浙江,大在战场,算是个有书有刀的戏精。本来他打算拿着笔在教室里挥洒青春,谁知道时局一变,笔杆换成了枪杆,这转变得比他舞文弄墨的速度还快。
1916年时,他在校就已经是个名震全校的“才子”,想当老师的美梦,被一纸征兵令给打消了。他给爹地写信时这么说:“世道乱了,我这文弄不了几天,还是拿剑去弄点实在的。”他爹看了信,心想这孩子不学文学武也就罢了,结果选了个要命的职业。
到了黄埔军校,邱清泉可不光是读书厉害,一上战场就显露头角,战绩斐然。他在东征和棉湖之役里头,大显神威,甚至有点儿“一战成名”的意思。别看他平时墨子俱乐部的样子,真拿起枪来,那架势比写论文还狠。
1925年,当国民革命军号召成立的时候,邱清泉也是激情满满:“终于有个大舞台了,我这小剧场实在是憋屈得慌。”就这样,他从黄埔毕业后,立马扎进了第二次东征的战火。
第一次上战场,邱清泉这位少尉排长,可不是摆设。他一出场,就是主角光环全开,左冲右突,仿佛在说:“看好了,新人不新手!”那时候的他,斗志昂扬,心里想的是:“要么成名,要么成仁,反正这中原大战,我是豁出去了。”
战场上,他那点疯狂基本成了他的标签。同袍们评价他:“跟着邱少尉,有肉吃,有功拿,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邱清泉回一句:“怕啥,咱们是龙的传人,岂能让小鬼子欺负!”
这番话,直接把他推到了国民党将领的视野里,从此邱清泉的军旅生涯,就像坐了个过山车,一路向上,直到成了那个让人又爱又怕的“邱疯子”。
02
1934年5月,蒋介石坐在他那把看起来比较费劲的大官椅上,突然想出了一个“天才”点子:咱们得让这些黄埔出来的小伙子去德国转转,学学人家的先进军事理论。谁知道邱清泉听说这事儿,兴奋得差点没跳起来,这小子思想活跃,一听说能去德国,立马就拍桌子:“这就是我的机会!”
你别看邱清泉平时在战场上那副杀气腾腾的样子,这会儿一考试就露出了他那学霸本色,把一众小伙伴们远远甩在后头。成绩一出,蒋介石都不得不夸他一番:“这小伙子,真是少年得志啊。”
邱清泉这趟德国行,简直就像开了挂。到了柏林陆军大学,他不仅学了一堆现代战争理论,还特别能折腾,把那些高深的军事知识转化成了通俗易懂的军事文章,一发回国内就成了热点。他的文章里头,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缺实战的技巧,国内的军事迷们都说:“这邱清泉不简单,文武双全,简直就是现代关羽。”
然而邱清泉走上国民党的这条路,其实也是挺戏剧化的。记得那会儿他在上海大学的时候,一心想要搞学术,谁知道有一天偶然遇到了于右任,这位老先生一本正经地给他灌输国民党的理念。邱清泉听了半天,心里还是挺纠结的。于是,他决定找个算命的看看,毕竟在重要的人生选择面前,谁不想求个心安呢?
算命的老头子摆弄了一堆铜钱,最后摇头晃脑地给他出了个卦:“年轻人,你的命盘里南方有贵人相助,向南走,是你的明智之选。”
邱清泉听了这卦,心里嘀咕:“向南?南方不是正好有黄埔军校嘛!这不是明摆着让我去当兵的节奏吗?”思来想去,他就打定主意报考黄埔军校了,谁知道这一报就是一辈子的军旅生涯。
回到国内后,邱清泉满腹经纶的模样,让不少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连我们党的人都评价他:“这邱疯子,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真是不简单。”这话说得,邱清泉听了都得心里美滋滋的。
03
有一次,邱清泉在黄埔军校捋着自己的胡子,心里暗想:“蒋介石这老头不简单,我得跟紧点。”就在这时,蒋介石给了他一个温暖的眼神,那种眼神就像是老司机看到了初学者一样:“小邱,来,跟我混吧,未来可是你的。”
邱清泉当然不是省油的灯,一听这话,两眼一亮,心想:“这不就是我卦象里说的南方贵人嘛!看来我的人生要开挂了。”于是乎,他当场拍胸脯,豪气地回应:“蒋校长,跟您混,那是我的荣幸!”
蒋介石也没辜负他,把他当小弟一样提拔,看他那个意气风发的,连带着邱清泉的胸襟都豁达了几分。可是好景不长,抗战一打响,邱清泉就知道,这下子得真刀真枪地表现了。
在昆仑关的战役中,邱清泉就像个战场上的魔术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日军想撤都撤不了,这技术,可真不是盖的。他在那儿一顿操作猛如虎,把日军打得措手不及,自己心里暗爽:“这下子,我这抗日名将的名号是铁打的了。”
战后,蒋介石拍着他的肩膀,感慨道:“小邱,这次你真给力,可比那些文官强多了!”
邱清泉挠挠头,谦虚道:“哪里,哪里,小弟只是做了分内的事,关键还是蒋校长您的英明指挥啊。”
然而,历史是复杂的,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邱清泉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那一天,他看着一地的狼藉,心里不是滋味:“老蒋,我跟着您混,是图个什么呢?”
蒋介石听后,苦笑一声:“清泉,我也是没办法啊,这棋局已经摆到这步了,咱们只能一路走到黑。”
邱清泉叹了口气:“老蒋,这棋局咱是不是下错了?”
蒋介石摇摇头:“错也错了,现在说这个已经晚了。清泉,你我都是赌徒,既然下了注,就只能赌到底。”
邱清泉微微一笑,回头看了看战场:“赌到底吧,老蒋,不过这局,咱们是真可能要输了。”
04
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当国民党的将军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时,邱清泉却硬是没撂下枪。
结果呢,邱清泉守得云开见月明?当然不是,他被咱们的解放军团团围住,死在了战场上,年仅47岁。国民党还算有点良心,给了他家属一笔抚恤金,好歹让人家老婆孩子不至于沦落街头。
当时,邱清泉的家人正在忙着擦眼泪呢,突然接到消息,国民党凉了,南京也被解放了。邱清泉的老婆这下真是慌了神,她坐在家里跟孩子说:“这下咋办?你爸他虽然挂了,可他还是国民党的人啊。咱们留在这,早晚得给人清算。”
孩子还小,一脸懵:“妈,咱们跑哪儿?”
她一拍脑袋:“对了,蒋介石不是要撤到台湾吗?咱们跟着混个脸熟,说不定还能领点救济粮。”
就这样,邱清泉的家人决定打包行李,跟着国民党的大部队一起涌向台湾。
05
邱清泉一生精彩得很,娶了两回媳妇儿,生了一堆孩子。
他的第一任老婆黄氏,纯良得很,就像那个时候的糖,甜而不腻。可这黄氏给他生了个儿子后,他就像逛超市的老爷们,眼睛开始乱转,觉得还有更好的货。
那时候,他在南京巡查,一不小心在医院撞见了叶蕤君,这位护士姑娘,温婉大方,笑起来有点像当年的电影明星。邱清泉看了两眼,心想:“这才是我要的女主角。”你瞧,这人的心就是贼,有了新欢,旧爱黄氏就变成了配角。黄氏虽然心里难受,但她没闹,体面地退场了,还给他留了道高光的背影。
叶蕤君嫁给邱清泉后,就像是开了生孩子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叶蕤君虽然不参与邱的工作,心里清楚,他在部队不光是唱红脸,偶尔还得演黑脸,有时候甚至得上战场真刀真枪的。
到了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的天已经快要塌下来了,邱清泉的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担心被解放军逮住。刚到福建,还没坐热乎,就被解放军发现了。叶蕤君当时想的是,这下完了,准备好了最坏的打算。
解放军过来一看,认出他们是邱清泉的家属,没有严刑逼供,反而是一番好话:“别怕,邱将军虽然后来跟错了队伍,但他抗日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不会忘记。这是些路费和通行证,你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叶蕤君听了这话,感动得眼泪汪汪,她带着孩子们,先是到了台湾,结果发现那边国民党内斗得跟斗地主似的,哪还顾得上他们这些小角色。叶蕤君想了想,摇头说:“咱们还是换个地方吧。”
于是,一家人又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到了美国。那边的生活虽然清净,但也清苦,跟当年在国内的日子完全不同。
孩子们长大后,偶尔会聚在一起,谈起当年的逃亡,都会感慨万千。
06
叶蕤君这辈子真不容易,从国民党的余波到美国的老人公寓,经历了半世纪的风风雨雨。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成人,她这才松了一口气,想着:“终于可以轻松点,老了就该享享清福。”老人公寓里,她也算过得去,跟那帮老头老太太打打牌,聊聊天,生活闲得很。
而她的儿子邱国渭在国内的日子也算是五味杂陈。他在上海市图书馆混得风生水起,那学问不输给爷爷辈的。偏偏这小子在感情上也不走寻常路,非得找个袁世凯的后代不可,这可真是把古怪的姻缘线牵到了极点。
谈恋爱的时候,俩人是图书馆里的佳话,谁不知道邱国渭追得那位袁小姐紧呢?邱国渭一本正经地对那姑娘说:“你看,我虽然是书呆子一个,但保证对你绝对忠诚,其他那些追求者都是浮云。”
那姑娘听了也是笑,觉得这书呆子挺有意思的。两人就这么风风火火地结了婚,生了三个女儿,本以为可以幸福地过下去。
谁知道命运总爱开玩笑,他妻子带学生下乡的时候突然病倒,邱国渭心急如焚,四处求医:“你们给我好好看看,别弄巧成拙了!”
乡下医生也是尽力而为,可惜医疗条件限制,最后还是没抢过来。那一刻,邱国渭几乎崩溃,抱着妻子的手不放:“你说我们还没一起看够书呢,你怎么就走了呢?”
妻子走后,邱国渭像是换了个人,更加沉默寡言。孩子们问起妈妈,他总是轻轻地说:“妈妈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那里没有病痛,她会一直看着我们的。”
叶蕤君从美国回来的时候,看到儿子这般模样,心疼地只能叹息。她摸摸儿子的头,安慰道:“生命总有许多不如意,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她给过的爱,继续前行。”
这一家人的故事,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翻过一页又一页,尽是波折与温情。但不论怎样,他们都坚持走下去,因为,这就是生活。
07
纵观邱国谓的生活虽然是坎坷,但人生如剧本,他算是演了个全能角色。从国内的图书馆老司机到美国的新移民,变化大得能拍成纪录片。他带着三个女儿折腾到美国,开始的确不容易,连买包方便面都能迷路,那调味料英文名字念起来跟念咒似的。
刚到美国那会儿,他跟女儿们说:“看吧,这就是你们一直想来的美帝,怎么样?是不是比想象中的自由?” 大女儿调皮回道:“爸,自由是自由了,就是连空气都自由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邱国谓在美国虽然语言不通,但凭借着那点坚韧的劲儿,没多久就在一个社区学校找到了教书的工作。这位老师上课讲的都是实用英语,俨然成了移民们的生活导师,生动活泼的授课风格让他很受学生欢迎。
他在课堂上常说:“记住,学英语不是为了装,而是为了不被别人装。”
邱国谓在美国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虽然心里一直惦记着国内的兄弟姐妹,但也明白了一点人生哲学:“不管身在何处,只要家人在一起,那就是家。”
周末的时候,他常带着女儿们去公园,看着她们在草地上追逐玩耍,邱国谓会想:“如果老邱能看到现在的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感觉,他的选择虽然曲折,但至少我们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一家人,虽然历经波折,但在异国他乡找到了新生活的希望,也算是在纷乱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杯苦中带甜的咖啡,初尝之下苦涩,细品之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