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或部队晋升到中央委员,这无疑是件大喜事。当上中央委员,就能出席重要会议,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有句话说得好,有多大本事就得担多大担子!想当上中央委员,没点真才实学和丰富经验可不行,要是水平不够,组织上也不会考虑提拔你。
1956年,唐亮将军被推荐为中央委员候选人。以他的职位、经历和才干来看,当选中央委员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时中央提名的委员候选人数量比较多,党中央决定先精简一部分,留待以后再选。这一决定让不少人感到纠结,因为候选人名单已经公布,谁愿意主动退出呢?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唐亮主动提出不参加中央委员的竞选,给大家树立了榜样。毛主席听说这件事后,连连称赞:"这位同志真不错,他的申请我完全支持!"
唐亮是位品德高尚的解放军将领,在众多事件中体现出了老一代革命者的优良作风。
他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为什么能当选为中央委员?
【一、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唐亮1910年6月13日生在湖南浏阳永和市火石岭的一个穷苦家庭,为了糊口,他只能在地主家干活,靠种地挣些口粮。
唐亮出生在这个家庭,日子过得特别艰难,连吃饱都成问题,上学读书更是奢望。他父亲觉得读书没啥用处,还不如干农活、放牛实在。唐亮刚六岁,就被父亲赶去放牛了。
家里原本打算让年仅六岁的唐亮去放牛,但亲戚们觉得不合适,都主张送他去读书。经过讨论,家族祠堂决定资助他上学。唐亮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课堂上非常认真,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三年的学习生涯过去,老师看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便破格让他跳级进了高小。但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到处是欺压和剥削,他哪能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呢?
1920年,地主上门向唐亮家讨债,他父亲无力偿还,一病不起,第二年便去世了。父亲走了,家里却连办后事的钱都拿不出来。无奈之下,唐亮的母亲只好把年仅两岁的小儿子卖掉,用这笔钱还了债,又买了副棺材安葬了丈夫。后来,唐亮去爆竹店做学徒,母亲几年后也改嫁了。
唐亮对那个黑暗的旧时代充满了憎恨,到处都是欺压,难道穷人就只能默默承受这些不公吗?
1926年,唐亮因为对旧社会的不满,加入了赤卫队,投身革命事业。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后来有人问唐亮是什么时候开始干革命的。他每次都回答是1930年。但要是按大家通常的算法,得从他加入赤卫队那会儿算起,这么一来就差了四年,这四年可不是个小数目。
但唐亮并不在意这些。他认为赤卫队属于民兵组织,算不上正式军队。在填写个人档案时,不少人为了显得革命资历老,都把加入赤卫队算作起点。可唐亮始终坚持从1930年开始算起。
1930年,村里党组织吸收他入党,还打算推选他当乡苏维埃主席。没想到这时红军转移到了浏阳地区,唐亮一听说这个消息,立刻决定去投奔红军。
乡亲们原本打算推举他担任领导职务,怎会轻易放他离开?但唐亮铁了心要加入红军,经过多次恳求,最终乡里才勉强同意他参军。
1930年,唐亮为了加入红军队伍,毅然辞去了乡苏维埃主席的职务。到了1956年,他再次主动放弃了中央委员的竞选机会。对于自己的资历、荣誉和地位,唐亮从来都不太在意,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唐亮加入红军后,主要负责政治工作,并在红军大学等地方接受培训。他不仅政治工作出色,赢得战士们的敬重,而且在军事指挥上也表现突出,曾参与广昌战役等重要战斗。
红军离开苏区开始长征时,唐亮也跟着队伍一起走。他在筹集粮食、资金和收留掉队战士这些事上表现特别出色,领导们经常夸奖他。因为他做事踏实又能干,在长征路上得到了特别的关照。
当时,唐亮连续行军,身体疲惫不堪,浑身长满了疱疹,一个个像黄豆般大小,却薄得像蝉翼,疼得他寸步难行。有一天,红四师十一团的政委王平见他走路十分吃力,便关切地问:“你的马去哪儿了?”
唐亮笑着说:“早就不知道扔哪儿去了!”
王平让警卫员把驮着机枪的马让给唐亮骑。警卫员立刻问:"机枪咋处理?"
王平毫不犹豫地说:“就算给我十挺机枪,我也只选唐亮一个。”
通过这件事,我们就能明白唐亮的重要性,也能感受到领导对他的重视程度有多深!
在抗战期间,唐亮先后担任了旅政委和军区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到了1944年,他出任山东滨海军区政委,与司令员共同指挥了多场重要战斗,成功扩展了山东解放区的范围。到了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时,唐亮已升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在解放济南的战斗中,流传着一句特别有名的口号:"攻下济南城,抓住王耀武!"这句话至今还被人们广泛记住。其实,这个口号最初是由唐亮喊出来的,只不过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
1948年,华东野战军计划攻打济南时,唐亮也参与到了这场战役的策划和决策工作中。
攻打济南的计划确定后,部队开始进行战前动员。政治工作组到基层做思想工作时,有位班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唐亮听完汇报后,立刻受到启发。他结合这位班长的想法,融入攻打济南的战略目标,最终提炼出了这句响亮的口号。
唐亮认为,战斗口号必须实用、简洁、切中要害,同时考虑到不少战士文化水平有限,口号要简单明了,朗朗上口。
“攻下济南城,抓住王耀武”的口号一传开,战士们就像被点燃了斗志,个个争着上战场。不仅正规军,地方武装、民兵、后勤支援人员也都行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在攻打济南的战役中,友军部队在城外构筑了层层防线,成功阻击了企图增援的国民党军队。无论是冲锋在前的战士还是坐镇指挥的将领,都时刻牢记"攻下济南城,生擒王耀武"的战斗口号。经过全体官兵的奋勇作战,这个目标最终得以实现。
唐亮后来提到:“打仗时的口号,目的就是让大家清楚该怎么打,避免稀里糊涂地上阵。口号不仅要简短有力,还得容易记住。一句好的口号,能让我们的人听了士气高涨,让敌人听了心惊胆战!”
“攻占济南城,抓住王耀武”这个口号,确实实现了这个目标!
【二、退让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唐亮被任命为南京市委书记。后来华东军区成立,陈毅和粟裕分别担任第一和第二书记,唐亮则担任第三书记。由于陈毅和粟裕工作繁忙,军区的日常事务主要由唐亮负责处理。
1955年,华东军区改名为南京军区,唐亮担任了南京军区的首任政委,许世友则是司令员。同年,唐亮荣获上将军衔,成为55位上将中的一员。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唐亮以解放军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在预备会上,毛主席提出,每届中央委员可以适当增加,但不要一次性增加太多。看到这次提交的名单后,毛主席认为人数稍多,提议减少一些。
毛主席的提议让不少干部感到左右为难,眼下人选名单已经确定,要是再从中去掉几个人,肯定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唐亮这次也顺利入选,他不仅是南京军区政委,还兼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军衔也是上将。无论从资历、能力还是职务来看,他进入这个名单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大家都很认可。就算需要调整人员,唐亮也绝对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唐亮听了毛主席的话,立刻给解放军代表团的刘伯承团长写了封信,明确表示:“我决定不参加中央委员的选举了!”
唐亮在信中详细说明了自己不具备参选资格的原因,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唐亮觉得自己本事一般,理论功底浅,政治经验不足。以前没干过什么大事,名声也不怎么响亮。
其次,考虑到选拔名额有限,唐亮担心那些资历深、能力强的人没能入选,而自己却上了名单,这样既影响团队凝聚力,他自己心里也觉得过意不去。
第三,唐亮那时刚满46岁,正值壮年,认为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继续历练提升。
唐亮在信的最后诚恳地表示:“这些都是我的真心话,希望能被您接受!”
唐亮认为,虽然自己不是中央委员,但作为大军区政委,依然能够参与中央会议,随时了解毛主席的最新指示。
唐亮的信里透着一股谦逊平和的劲儿,连中央委员都愿意主动让贤,体现了他们懂得权衡轻重、以大局为重的品格。
毛主席听说这事后,夸赞说:"唐亮同志真是好样的。有些人为了名利争来争去,可唐亮同志却在这么关键的事情上主动退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他的报告我批准了。"
经过讨论,组织上同意了唐亮的请求,把他的名字从候选人名单里撤了下来。不过,唐亮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在党内广为传颂,大家都对他称赞有加。
唐亮因为心胸宽广、品德出众,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唐亮为人正直,作风正派,这绝不是做做样子。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家庭,他都一丝不苟,对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十分严格。
【三、处处做表率,严格要求自己】
唐亮做事踏实,强调机关和部队要廉洁自律。为了以身作则,他自己首先严格遵守这些要求。
1950年,唐亮当上了南京市委书记,他的老上司陈毅来到南京视察工作。两人共事多年,关系密切,陈毅到了南京,唐亮当然要热情款待。
唐亮本可以去部队招待所或机关食堂简单解决,但他却自掏腰包,让家人买了肉、鱼、蔬菜和酒,亲自下厨做了红烧鱼、辣子鸡等几道菜,特意请陈毅到家里吃饭。两人边吃边聊,陈毅对这次家宴感到十分满意。
唐亮在南京做市委书记那会儿,他老婆的二舅听说外甥女婿升了官,特意从老家赶来,想让他帮忙安排个工作。
唐亮好奇地问道:“你打算做啥呀?”
二舅说:“我打算去当兵!”
唐亮干脆地回绝道:“你都这个岁数了,当兵不合适吧?”
既然不能当兵,那做官总可以吧?
唐亮压住性子问:“你既没什么特长,也没为革命出过力,凭什么能当官呢?”
二舅毫不害臊地开口:“要不先给我个团长当当?”
唐亮听到这话顿时火冒三丈,立刻把他轰出了门。说起来,这已经不是他二舅头一回来找他安排工作了,早在抗战那会儿就曾上门求过一回。
当时,全国各地战火纷飞,唐亮正担任山东滨海军区的政委。我二舅从河南一路赶到山东,想找点活儿干。
唐亮听了挺开心:“眼下全国各地都在支援抗日,部队正在搬运粮食,正缺人帮忙,你要是愿意就过来搭把手吧。”
二舅虽然心里有点不情愿,可还是去了,不过只干了一天就偷偷跑回来了。
唐亮对待亲属从不搞特殊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自家人也是一视同仁。
1953年,中央军委发布了一项调整命令。考虑到部队里女兵数量较多,决定适当缩减编制。根据具体情况,对部分女军人分别采取转业安置、退伍回家、办理离职或退休等不同方式安排。
组织上因为唐亮家里人多、经济压力大,决定让他的妻子张锐暂时留在部队。唐亮得知后,马上找到负责的干部,认真地说:“为什么要让我爱人留下?她凭什么留下?就因为我当领导,她就能搞特殊吗?”
主管这事儿的领导一时也没辙,只能回答:“领导,我们回头再琢磨琢磨。”
经过机关党委研究,张锐已经在连级岗位上干了12年,按照相关规定,是时候让他以副营职的级别退休了。
唐亮听说后,再次找到负责人表明态度:“我同意让我妻子离职。”
听完唐亮的话,那名干部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没想到唐亮话锋一转,说道:“我认为他不够格升副营长。”
干部赶紧解释:“领导,咱们完全是按规矩办事。您家属在连级岗位上干了12年,退休前提拔一级,这是正常流程。这个提拔主要是给个荣誉头衔,退休待遇也能提高一些。还请领导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唐亮回应道:“我明白情况,但身为军区政治部的副主任,作为军区的重要领导之一,我必须在这次女干部精简工作中带头示范。对于我自己的家属,处理起来应当更加严格,不能有丝毫的特殊待遇。”
由于唐亮一再坚持,最终同意按照连级干部的待遇,让他的妻子办理了退职手续。
唐亮的妻子辞职了,现在家里全靠他一个人挣钱。有人可能会问,唐亮不是当大官的吗?他的工资应该不低吧?
唐亮的收入具体是多少,我们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南京军区工作期间,家里经济状况一直很紧张。一家老小全靠他一个人养活,每个月的工资根本不够花销。
唐亮的媳妇张锐为了省钱,平时穿的衣服都是缝补过的,去商店购物也总是精挑细选,专挑最便宜的东西买。不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打扮得挺寒酸。
张锐有回去军区总医院看病,因为她穿着很普通,医护人员误以为她是偏远农村来的妇女,对她态度冷淡,还嘲讽她是“土包子”。
张锐到家后,跟唐亮说了这件事,唐亮笑着说:“乡下人挺好的,咱们本来就是从农村出来的,要不是乡下人,我们哪来的吃的穿的?”
张锐觉得家里钱不够花,想出去打工赚点钱贴补家用。唐亮劝她说:“家里这么多活儿都忙不完,你还出去干啥?你到单位上班,人家看你是个干部家属,就算你活儿干得不好,他们也不好意思说你,这样对谁都不好。”
张锐不得不安下心来,专心做起了“全职煮夫”!
唐亮对家里人和工作都特别较真,事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给大家树立了榜样!
1958年,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到部队去搞"试验田",唐亮马上行动,去了苏州的一个部队驻扎。在那里,他和士兵们一起吃住,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每次下连队,唐亮都会跟干部们打招呼:“今天就在你们这儿吃个便饭,别特意加菜。”
唐亮视察完连队训练后,跟官兵们一块儿坐在地上吃了顿饭。饭后,他问随行的干部:“今天这顿饭,连队有没有额外加菜?”
“别担心,我们已经提前跟他们说好了!”
唐亮略带不解地说:“麻烦叫炊事班长来一下。”
炊事班长急匆匆跑过来,还以为自己烧的菜不合大家胃口,一副犯了错的样子。
唐亮温和地开口:“你是负责做饭的班长吧?”
“好的,领导!”炊事班的负责人回应道。
唐亮接着说道:“跟领导讲话,可不能说假话,这一点你明白吗?”
炊事班长显得有点慌张,好像意识到自己闯了祸:“我明白!”
“行,你老实交代,今天这顿饭你们在背后搞了什么鬼?”唐亮直勾勾地看着他,质问道。
炊事班长发现秘密被发现了,赶紧提高嗓门喊道:“领导,我在你们的菜里多放了一勺油,请您给个指示!”
唐亮转过头,脸上带着笑意,对大家说:“你们听听,我说得没错吧。”
唐亮转身对炊事班长说:“不能只给我们的菜多放油,这样对别的战士不公平,明白吗?以后别再这样做了。”
炊事班长立刻回答:“明白了,领导,以后一定注意。”
1960年,全国上下都面临严峻挑战,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国家也有不少困难。为了让部队高级干部能更好地工作和保持健康,江苏省委特别给他们增加了一些粮食和副食品的供应。
唐亮家里也收到了那些补助物资。唐亮回来后,看到这些东西,马上对家人说:"你们替我去省委办公厅表达谢意。不过这些物资还是退回去吧,应该发给比我更需要的人。"
唐亮做出这个选择时,家人都默默支持,按他的意思办了。当省委知道他退还了补助金,不少人都被他的做法深深打动了。
三年饥荒期间,军队的粮食供应也严重不足。当地老百姓和干部看到战士们饿着肚子还要坚守岗位,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就自发地把粮食送到部队里。
唐亮特意给写了封信:“以后不管哪个部队或地方送东西过来,都该礼貌地回绝。实在推不掉的,也得按市价给钱,不能当成礼物收下,免得违反规定。”
唐亮认为,中央明令禁止送礼的规定必须坚决落实,不能让这种不良风气滋长蔓延。
1964年,唐亮由于工作压力大、身体透支严重,患上了冠心病,无法继续正常履职,只能向中央军委递交申请,请求提前退休养病。
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军委同意了他的申请。唐亮随后向军区党委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愿意搬出现在住所,让给新上任的领导居住。他请求军区在郊区为他安排一处简单的住处,以便安享晚年。
军区领导自然不会同意这个请求,不过唐亮展现出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军区的其他负责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唐亮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历史资料的整理上。他接受各地编委会的邀请,专心撰写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的详细记录,同时还参与了山东滨海区党史大事记的审核工作。
生命垂危之际,不少领导前来探望,问唐亮还有什么心愿。他没提个人和家人的事,唯独放心不下一批历史资料,特地叮嘱秘书务必妥善整理。
唐亮无论对待工作、家庭还是个人,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
1986年11月20日,唐亮在北京因病去世。
唐亮展现出的那些优秀品格,放在今天看,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是真的。
唐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主动放弃中央委员提名,让妻子从连级岗位退下来,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简朴作风。这些看似平凡的选择,展现了他崇高的品格和坚定的信仰。
唐亮的品格在当今社会尤为珍贵,他身上体现的老一辈革命家那种朴素无私、光明磊落的精神,将不断鼓舞我们以他们为榜样!
这篇文章献给伟大的唐亮将军,以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