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教育部门的文件里,一直是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家长会发现,很多补习班实际上就是在职教师办的,并且一些在职教师为了生意,还会利用自己的身份胁迫家长。

这不,新学期才刚刚开学,就有一些在职教师迫不及待的要求家长给他们的孩子报自己的补习班了。
据江苏盐城阜宁县某初中的家长爆料,学校才开学,他们就接到老师的电话,提出了让他们孩子补课的要求。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行为,一些家长感到很气愤,直接绕过学校和教育部门,选择向媒体曝光。

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呢?皆因涉事学校的老师太过分了,且无人监管。
根据涉事学校的学生家长反映,该校一直存在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情况,并且很多老师都使用找学生、家长谈话的赤裸裸的方式要求学生补课,通过违规补课,一些老师得以迅速积累财富,购置了多处房产,上海、南京、苏州等大城市都有。关键是无人监管,才导致他们如此肆无忌惮。


这件事情经媒体曝光后,瞬间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网友们展开了热议。
很多网友都愤怒的表示,现在教育已经变性歧化了,教师已经没有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和责任感,都要家长送礼、让学生参加他们的补习班,否则就会被排挤和报复。
有网友认为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让教育失去公信力和公平性,必须严厉打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行为,严惩相关学校和违规补课的在职教师,让教育回归初心。
有网友质疑教育部门不作为,“减负”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群众也没少提供举报的线索,可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现象却没有得到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


这个事件虽然只是个例,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情况其实相当普遍,并且一些在职教师在从事有偿补课时,利用自身职业的身份,使用了相当不光彩的手段,来迅速积累财富,简直就是吸附在学生和家长身上的“吸血鬼”。
为什么文件反复强调禁止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为什么经常开展打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行动,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现象始终得不到遏制呢?归根结底,还是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的监管不到位以及处罚太轻了。
尽管在文件里三令五申禁止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教育部门还经常开展专项的打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动,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文件和专项行动的效力非常小,甚至一些教育部门还充当了“靠山”的角色,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现象放任不管,对群众提供的举报线索也充耳不闻。这种近似纵容的态度,导致越来越多在职教师在利益的驱使下,加入违规补课的行列。
哪怕偶尔抓了个“典型”,对相关违规补课的在职教师的处罚也无非是通报批评、取消几年评优评先资格等,代价太小,远不及违规补课所带来的利益,从而使他们更加明目张胆的违规补课,甚至为了弥补受到处罚所带来的损失,更加变本加厉地从学生、家长身上榨取利益。

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既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违背了国家的“减负”精神,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了加重的经济负担,加剧了教育“内卷”,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公信力以及家校和谐,必须加以遏制和解决。
希望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填补监管上的漏洞,加大执行和处罚力度,让相关单位和人员受到足够的震慑,才能有效打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现象,才能真正落实“减负”精神,才能让教育回归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