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可理五脏六腑之气,凡病属气滞寒凝者,皆可用之

鸿朗说健康 2024-10-24 15:21:29

乌药载于宋《开宝本草》,云:乌药生岭南邕、容州及江南。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桠,叶青阴白,根色黑褐,作车毂形,状似山芍药根,又似乌樟根,自余直根者不堪。八月采根。宋《本草图经》曰:今台州、雷州、衡州亦有之,以天台者为胜,木似茶菿,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桠,面青背白,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六月结实。如山芍药而有极粗大者,又似钓樟根。并附有天台乌药、信州乌药、潮州乌药、衡州乌药四图。明《纲目》入香木类,云:吴、楚山中极多,人以为薪,根、叶皆有香气,但根不甚大,才如芍药尔。嫩者肉白,老者肉褐色。其子如冬青子,生青熟紫,核壳极薄,其仁亦香而苦。清《植物名实图考》云:乌药开花如桂。

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于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主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本品辛温香散,上入肺经,中入脾经,下达肾与膀胱经。善行气、散寒、温肾、止痛,治三焦寒凝气滞诸痛及阳虚遗尿、尿频。治一切气,除一切冷,一切气痛,气血凝滞,风气攻四肢,遍身顽麻,风湿麻痹,昏沉抽搐,筋脉拘挛,语言蹇涩,,七情郁结,喘息欲绝,妇人血风,痰食稽留,心腹气痛,两胁刺痛,肾经虚寒,小儿疳积,小肠疝气,吐泻肠鸣皆可以运用。

乌药主两大功效,一是行气止痛,一是温肾散寒。《本草求真》记载有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药。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故胸胁脘腹,适当配伍均用。另善能治冷气,遇冷加重者是寒凝气滞,治寒当以温药,所以乌药配小茴香大能温暖下焦之阳,疏解下焦之寒而缩小便,如腰肾虚冷尿频遗尿可服用缩泉丸治疗小儿遗尿特效。

乌药既行气又温通,对于肝、肾、脾、胃之寒阻气滞用之均有效,尤其是男子睾丸凉、睾丸刺痛,女子痛经、腹痛用之有确切疗效。

本品辛温香散,能耗气伤阴,气阴不足或有内热者慎服。

寒是自然界中常存的六气之一,若人体正气不足外寒入里就变成了邪气攻犯身体,产生如胸腹胀痛、痛经的症状,如寒若凝滞肝脉会使人出现胁痛;寒入膀胱会小便滑利频数。寒者热之,以上可用乌药30克,上等粮食白酒100毫升,入麝香少许尤妙。乌药打碎置于瓷瓶中,加入白酒,麝香密封,浸泡一宿后即可服用温服可温气散寒。

在妇科病中,不少妇女月经来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舒服和明显病症。《叶氏女科证治》中有一个方子叫乌药顺气汤,书中指出经来二三日,遍身疼痛,此寒邪入骨,或发热,或不发热,俱宜解表,服乌药顺气汤。其方主药为乌药,配用炒僵蚕、川芎、白芷、陈皮、炒枳壳、炒干姜、甘草、麻黄。此方最早出自于宋代官司府组织编写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治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后被历代名医用来治疗妇科之疑难杂症。

乌药个子为干燥根,呈纺锤形,中间膨大两头稍尖,略弯曲或连珠状,习称乌药珠。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须根痕,并有细纵皱纹及横生环状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类圆形,断面浅棕色而微红稍显粉性,中心色较深,外层皮部棕色甚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以根呈连珠状、质嫩、粉性大、断面浅棕色者为佳。

乌药有治冷气之理。原来乌药辛温,能够行气散寒止痛,它能够归肺、脾、肾、膀胱,上中下皆至,所以它行气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上至下,通行气机,能理上下一切诸气,大凡一切病,属于气滞寒凝,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可用之。《本草求真》中说,凡一切病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乌药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能快气,对于食积阻滞适合;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对于七情忧郁,用之则妙;乌药气雄性温,对于逆邪横胸,滞塞阻缚,无处不达,所以乌药乃胸腹逆邪要药也。

当然,不是说一味乌药能把胸腹躯干部的所有气机理顺,一般大家要有上中下辨证配伍的思想,要善于用好配伍药,一方面可以加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把局部气机疏解开。

比如胸肋闷痛,可以配瓜萎、薤白宽胸行气止痛;腕腹胀痛,脉象双关郁塞,可以配香附、木香行气止痛,香附走左关,木香走右关,把胀痛理顺,逆气消除。又比如下焦寒疝腹痛,用小苗香配点川洽子,行气散寒止痛,直达下焦。小茴香温升,川悚子苦降,一升一降,再配乌药,可以把局部寒凝气滞之象像解索、理乱丝一样梳理开。《医学发明》里的天台乌药散,就是依据这个思路创制的,专治疗腹中寒疝冷痛。所以,我们治病也可以定位、定性。位置在腹中,用小茴香、川楠子,直沉到下焦去,以诸子皆降之势,理顺下焦寒凝气滞。而乌药善治冷气,遇冷加重者,是寒凝气滞,寒气就是病性,治寒当以温药,所以乌药配小茴香,大能温暖下焦之阳,疏解下焦之寒。

大家从古人创制的一个方里就可以读出这方子背后的医理及用药妙处。乌药通理上焦气,可以治疗胸闷冷痛;通理中焦脾胃气,可以治疗顽固胀痛;通理中焦肝胆气,可以治疗胁肋疼痛;通理下焦腹中气,可以治疗小肠疝气或寒凝气滞的痛经,它们是一个道理的。中医看哪里气机不通,而不是具体的病名。

用乌药还有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是老胃病,焦树德老先生有个三合汤、四合汤,就是集中各个小方子,药简力专,加强行气止痛效果,治疗顽固性老胃病。比如前面讲的金铃子散(延胡索、川楠子)、失笑散(蒲黄、五灵脂)、良附丸(高良姜、香附),还有现在要说的百合乌药汤(百合、乌药),以及以前提到过的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这些小方子一般都是两味药或三味药,大家要把它们记牢,在临床中,通常能够为你的辨证处方增加功效。

比如胃脘当心痛,不可止,加进金铃子散;局部刺痛不移,痛得一天到晚连笑脸都没有,加进失笑散;吃凉的痛,生气也痛,把良附丸加进去;痛得气机往上冲,胀满难受,把百合乌药汤加进去;痛得心慌,或本身胃病,又有心脏病,心血脉不通,把丹参饮也加进去,心胃同治。

大家别小看这些小方子,在临床中常常能起到妙笔生花的作用。曾治一例顽固胃痛,吃止痛片都止不住。寒凝气滞,寒热错杂,就想起仲景那句话,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先不管它气血寒热虚实,让他沉寒痼冷、气滞血瘀之象先疏达开。于是就把上面五个小方子,强强联合一起上,想不到止痛片没止住的,这五合汤共十一味药却把他拿下了。难怪焦树德老先生视此方为家中秘传,一生以此方加减变化治疗胃痛患者无数,对于此方的组合甚是得意。还有一种情况会用到乌药,那就是腰肾虚冷,尿频遗尿。《妇人良方》里有个缩泉丸,就是用乌药配益智仁,加山药,糊成丸,治疗小儿遗尿特效。

特别是小孩子肾虚膀胱冷,阳气不够的,常配合水陆二仙丹,即金樱子、芡实两味药,发现强强联合,效果更好。有些尿床到十来岁的,用了都能够止住。遗尿尿频,小便又清冷,《黄帝内经》认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这里就有寒凝气滞在里面。所以用乌药。《药性赋》说,乌药有治冷气之理。肾与膀胱的冷气可以靠乌药来温肾散寒,化下陷的水寒上腾为蒸气,而游走周身,为身体所用。《黄帝内经》又认为,脾主湿,脾虚不能运化,不能升阳,湿气就会下陷。很多遗尿的小孩子,一般胃口也不好,也不爱长肉,这是脾虚的原因。故而山药在里头,也是意有所指。治疗这种患者时,大夫常会叫父母熬些山药粥给孩子喝,可以健脾,巩固疗效。

大家都知道,益智仁善于收缩,乌药一行,山药一补,益智仁一收,这样肾与膀胱一方面能得以气化,水液不容易残留,另一方面又能得以收敛固摄,精华不容易外泄,所以孩子的遗尿就能够很快恢复过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