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论吴昌硕艺术|书画印三绝而通初探

乐艺会 2024-06-07 06:40:13

韩天衡 学术系列文章

为纪念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与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共同主办的“雄甲辰——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作品展”于4月26日至5月20日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展出。在此次展览期间,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走进吴昌硕大师的艺术世界,韩天衡美术馆公众号将通过推送学术类专著文章的形式帮助大家读懂展品、获得艺术陶冶。经过汇编整理,将持续推出五篇韩天衡先生所著的关于吴昌硕其人、其艺的学术系列文章。文章中配图的部分作品原件,现阶段正在韩天衡美术馆展出,欢迎大家现场欣赏观摩。论吴昌硕学术系列文章:1、书画印三绝而通初探——兼论吴昌硕的艺术世界2、印风·画格·石鼓文 ——吴昌硕艺术的几点析疑3、元气淋漓障犹湿——吴昌硕《壬辰山水八纸》卷读后4、评吴昌硕四方印5、吴昌硕篆刻代刀人

书画印三绝而通初探

—兼论吴昌硕的艺术世界

文|韩天衡

在今天,艺术家的地位与其得门类的老祖宗工匠们相比,直有天壤之别。如篆刻在明末,许多大名士都擅奏刀,且有印作传世,但唯恐与“工匠”沾边,故都甘愿匿其姓名,不愿以印人传、印人名,即是突出的一例。

今日里,书画印艺,擅其一项者或许为书家、画家、篆刻家、而兼通三艺者则被称为书画印三绝的令千人企求、万人敬慕的艺术家。排除炒作与捧场的因素,三绝的艺术家的是少而又少。其实,初通三门,能写二笔,涂一下,刻几刀,蒙蒙外行,博些掌声,并不难。难的是书画印三门能互为表里,卓著精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古人似乎并不太在意“三绝”。唐人虽有“三绝”之说,但远未风行。自觉而潜行地打通三门艺术,真正获得大成果的大都是近代史上的故事,艺术大师吴昌硕既是就中的一位巨匠。

▲吴昌硕 《菊花》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雄甲辰”展览 在展

我们向往、赞美“三绝”,然而“三绝”之艺来之不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攻艺一如吃饭,得一口一口吃,一顿一顿的吃,还得讲择善而食,消化吸收,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精气神。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求万而得一的过程。以吴昌硕的习艺途径来考察,他早岁攻书习印,继而如其所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我们剔除他的谦逊成份,但可以窥得,他的学习轨迹是先书、印、复诗文,再绘画的。几十年的日日夜夜,是下大工夫先研求一门,得其精髓,再旁及另一门的。换言之,是一个时期主攻一门,而问及其他。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由约而博,变而化之是值得总结、值得学习的一条成功经验。

志当高存远,“三绝”之誉,对每位攻艺者都有巨大的诱惑力,它甚至于是初学者入睡时的一个美妙绝伦的好梦。然而,事实很严酷,厚而又厚的一部《美术家大辞典》。艺家万千,而身怀三绝之艺的堪称凤毛麟角。可见“三绝”之难。近代大家如沈寐叟,工书而不擅画印,沈尹默,也有墨竹传世,而其画艺不足以与其法书相颉颃……可见攻三艺而能克其一二尚夥,(这也很了不起),攻三艺而一无所成者比比皆是(这也很无奈),攻不能克,愿望与现实的相背,或许不是用一句“勤奋努力不够”所能解释的。有失败者叹曰“天不助我”。这或许是找到了一条重要的症结。艺术这玩意儿,得是与先天的禀赋相关。先天不足,似乎百分之百的决定成败。但先天里仅包含了成功的一半。诚然,只仗恃这先天的一半,同样的不到成功的另一半。那么这另一半是什么?吴昌硕给了我们答案,他说:“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要有“真意”,务必“深造”。深造者,即禅精竭虑,奋搏苦攻之谓。深到了底,营造到了头,也就能达到“通”的至高境地了。对于一个攻艺者来说,即使身上的有天分,也切不可自负自满。大聪明者,下大笨功夫,才是求“通”的唯一态度。况且,任何人都无法事先测定出自身是否存在着老天爷“预设”的通衢和馈赠的那一半。故而,也唯有通过孜孜不倦的顽强“深造”,最终才能显示、或证明自身有否“三绝”的本能。

▲吴昌硕 《佛手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雄甲辰”展览 在展

书画印三绝,并非仅美言中听。精三艺而贯通,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元人赵孟頫写过一首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氏是通才艺术家,故而他有出人头地的见解。他认为书画是相通的,有“同”的内核。但真的要书画相得益彰,关键是“会”。“会”是指心悟,而不是指技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其内在的艺术规律。知晓了这一规律,就无往而不“通”的。

▲吴昌硕  《劲竹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雄甲辰”展览 在展

吴昌硕的艺术实践,明确的告诉我们精三艺而贯以通,是触类旁通,互补互惠,升华层次的辩证关系。艺术行当从来不是相互对峙、割裂的、损害的。其本质是相印相吸的、投桃报李的。笔者总认为书画印这三门近亲行当,宛如是马蜂窝上的三孔聚接的蜂穴,穴间只隔着一层蝉翼般的薄壁,只屑成功地去捅破这薄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者相串相通,自会堂奥扩充,左右逢源,新意迭现,生面别出。

试举几例。我们钦佩吴昌硕晚年大写意的花卉,而究其用笔正是得力于学习并发展了的石鼓文和琅邪台石刻文字的书法功力,使其原本书法里有生命的且是力能扛鼎的,但少有形象的线条,在绘画里获得了更具象的可观赏、可玩味的魅力。

▲吴昌硕  《牡丹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雄甲辰”展览 在展

我们赞叹吴昌硕的书法,而究其情趣,正是以画意渗入书艺,令工稳蕴藉的石鼓文在他的笔下变得欹侧生姿、跌宕苍浑。他晚年的行草书,与其所作紫藤老干相通,劲峻刚遒,老笔纷披,在其崭新的书风里我们完全的可以领会到高妙的画意。书画相融,妙趣无穷。

▲吴昌硕  《篆书》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雄甲辰”展览 在展

我们欣赏吴昌硕绘画书法造型构图的大开大合,需适映带,究其本源,正是其篆刻章法“知白当黑”在书画作品中的成功引进。故而后之解人,能从其画幅与书作里感受到斑驳古艳的金石味,和摄人心魄的豪迈气。

▲吴昌硕  《红荔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雄甲辰”展览 在展

我们欣赏吴昌硕篆刻的朴厚大气,前无古人。而究其原委,正是与其解衣磅礴的写字作画的气概,以及绘画里的复笔、叠加,大处求壮伟,小处求精严的气质一脉相承的。从而,使菽豆般的字有寻丈之势,枣栗般的布面有江海之宽,纳须弥于芥子,赢得风起云涌的万千气象。

▲吴昌硕  “雄甲辰”印

“通”之美,“通”之功,由吴昌硕的实践,我们可以获得可益的启示。然而由宏观而入微,由深处而入浅。我们似乎可以作如下一些易于感悟的认识。

以书家论,好的书法线条并非天生的绘画线条。要将书法的点画变成为绘画的线条,当将一贯的以结体为旨归,转移到对实物的造型上来。倘能将高妙的书法线条巧妙地转换为绘画线条,形成为传移模写、有形有神的线条,即“通”。反之,硬将书法线条生吞活剥地用诸绘事则不通。

以画家论,要成为地道的书法家,其优势在于造型能力强,而疏于对书法用笔这一要谛的认识与把握。倘若能使线条在书法中体现出圆而健的美感,有形又有笔,即为“通”。反之,得字之貌而失于质,得画之趣而失于浮则不通。

以篆刻家论,要兼擅书画,其优势在于对古文化、古文字有不寻常的理会,对分朱布白有娴熟的把握,然书画之天地、气局自与印章不同,故除把握上述书家习画,与画家习书之要领外,壮胆气,去雕琢,甩开臂肘,八面用锋,至关重要,得之者为通。反之,谨小慎微,自我束缚则不通。

书画家要攻印艺,其优势在于有构图、造型及结字、间架的本领,且具备高于初级技艺者的审美能力、融冶能力。故以能了解古代文字,布排印章章法,把握刻刀性格,具备用腕技巧者则为通。以不谙布局,不辩文字,腕孱刀弱者为不通。

▲吴昌硕  《对联》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雄甲辰”展览 在展

以上的阐述不免太粘着,流于表面,然或可供冀求拓展艺术门类者参考的入门初步。

事实上,研讨吴昌硕三绝一通的艺术,是一门有待于我们深入探求且至今尚属起步的课题。吴氏的多才艺、善贯通的本事,又本于其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宽博胸襟。以学问养气,以学问滋力,以学问去贯串众艺。有了这一等的学问、一等的胸襟,在书画印上则是易于达到通境的。即便是限于人工天意,不能尽其美、得其全,然其对于书画印某一门类的研讨创作,至少是能攀高却低,择优汰劣,求文拒野,漉沙得金,具有高屋建瓴,追求高格调,提升高品位的保证作用。

“雄甲辰”

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作品展

展 览 介 绍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诗书画印艺术巨匠,海派艺术的一面旗帜和精神领袖,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1904年,农历甲辰,时逢吴昌硕六十花甲之年,缶翁欣然奏刀,在田黄石上镌刻了“雄甲辰”印,以此表达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坚定意志、不懈奋进的精神追求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件充满家国情怀和英雄豪迈气概的印章,成为鼓舞和激励时人乃至后人的精神动力。时隔两个甲子,2024甲辰年,是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与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以“雄甲辰”为主题,举办此次协会会员书画作品大展,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次展览共分三个部分:

一是“长生未央”,意为缶翁的书画艺术和文化精神历久弥新,万世不朽。这部分展呈了吴昌硕多件书法、绘画、印章精品力作,其中,“雄甲辰”原印,无疑是本次展览最耀眼的亮点。巧合的是,一件缤纷洒落的“荔枝图”,也是昌硕先生于甲辰年所作,欢欣喜悦之情尽泻笔端。吴昌硕四十九岁所作篆书联,是其早年之面貌,为读者深入了解和欣赏缶翁从艺的轨迹,提供了实在而生动的资料。

二是“心月同光”,意为前辈先贤的艺术和道德品格如沐清风,纯洁高尚。这部分展呈的是协会创立初期部分前辈老先生的书画作品,如王个簃、沙孟海、唐云、吴青霞、吴东迈、曹简楼、王公助、吴长鄴、吴民先、钱君匋、胡问遂、曹用平等,以及日籍会员小林斗庵、梅舒适、青山杉雨等,让人们领略到他们不同的艺术审美追求以及对协会的拳拳之心。特别是其中一幅“馨香图”,出自协会首任会长程十发先生与其夫人张金琦之手,精湛的笔墨中,传递着老一辈书画家高尚的艺术情怀。

三是“美意延年”,意为新生代的晚辈书画家追踵缶翁,薪火相传,继往开来。这部分汇集了180余件协会会员创作的作品,书法各体兼具,绘画包括花卉、草虫、山水、人物等,篆刻风格纷呈,琳琅满目,充分体现了会员们在传承缶翁艺术精神、开拓创新的追求和探索。现任会长韩天衡先生是协会的领军者,在他最新创作的行草书法中,遒劲老辣的笔致、奔放雄浑的势态、奇崛率意的气格,充分展现了其在艺术上不懈探索进取的精神,为会员们树立了楷模。纵观会员的作品,其中既有潜心钻研缶翁艺术数十载,一灯相传,深入境界的丹青好手;亦有注重笔墨实践和理论思考相结合的探索者、创作者;还有以学艺为乐,孜孜以求的艺术爱好者。在作品的气息、意蕴和格调上,既彰显了先哲泽被后世的深刻影响,也体现了来者踵继前贤的虔诚以及对传统艺术创新的追求。

“龙年逢甲辰,守岁共迎新”,相信,通过此次展览,会员们将在传承缶翁艺术、宏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加强交流,守正创新,不断进取,为迎接新时代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出各自的智慧和力量!

- 版权声明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微信号: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请勿对文章内容擅自修改。敬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