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国齐聚哈尔滨,这些亚洲国家却放了鸽子,缺席原因是什么

是百科密码 2025-02-20 09:52:15

哈尔滨亚冬会是这几天冰雪迷们最关注的事儿了,尔滨除了成为南方小土豆们心中的梦想之地外,亚冬会也吸引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运动员。

可参赛名单却让人有些意外,亚洲可不止有这34个国家吧,为啥老挝、缅甸、马尔代夫、土耳其这些国家没有来呢?是冰雪条件不够还是另有隐情呢?

哈尔滨亚冬会是啥样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绝对是出圈儿的存在,参赛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创下了亚冬会的历史新高,东道主我国又一次在大型体育盛会的举办上让世界交口称赞。

人多也就算了,比赛项目也是非常丰富,不管是冰球还是花样滑冰,从越野滑雪到自由式滑雪,几乎把冬季运动项目一网打尽。

哈尔滨举办冬运会的条件还是得天独厚的,作为冰城的哈尔滨,冬天冷得干脆利落,冰雪资源极其丰富,为了让运动员们在最好的条件下比赛,赛事组委会也是下足了血本。

所有比赛场馆都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升级改造,既保留了原有功能又增加了现代化配置,冰上项目的场地全都用上了最新的制冷和除湿技术,为的就是让冰面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顺滑。

为了让世界看出我国对环保方面的决心,所有场馆实现了100%的绿电供应,赛后这些场馆也会直接向公众开放,尔滨的市民们有福了,滑冰滑雪的去处又多了不少。

现在国家的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我们搞了这么大的阵仗究竟图个啥呢?

其实办一场国际大赛远不止体育竞技那么简单,对运动员来说,亚冬会是展示风采的舞台,但对于国家来说,这场盛会的举办是东道主展示综合国力和城市形象的好机会。

哈尔滨通过这次赛事彻底在世界范围内火了,狠狠地秀了一把深厚的冰雪文化底蕴,赛事的举办还为哈尔滨的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冰雪旅游产业一定会随着亚冬会举办的东风直冲云霄。

在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待了超过300万人次的游客,比去年增长了34.45%,虽然表面上看哈尔滨为了举办这场赛事花了不少钱,但实际上带来的好处可远比这些投资要多得多,现在的哈尔滨已经成了中国冰雪经济的一张名片,去哈尔滨看雪已经被很多人写上了愿望清单。

可是亚东会搞得如此热闹,为什么有十几个国家没有来参加呢?

谁没来,为啥没来?

我国这两年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按理说我们主办的大型赛事应该绝大多数国家都会来捧场,可为什么亚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却只有34个国家和地区来参赛了呢?

这里面的原因还真的不少,我们一项一项来分析,先来看没来参加的老挝和缅甸这几个东南亚国家,他们不是不想来,是真的有心无力,这些国家都是热带国家,别说下雪,很多地方一年四季连霜都见不着。

冰雪对于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了,既然没有相应的运动基础,自然也就不可能会有专业运动员出现,而且这些国家也不具备培养运动员的资源和场地条件,让从小在热带长大的孩子去冰天雪地里滑雪,这事也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

马尔代夫和孟加拉国的情况也差不多,马尔代夫是岛国,整个国家就是一群散落在印度洋上的小岛,连块能冻冰的地方都没有,冰雪运动在马尔代夫只存在于电视里。

孟加拉国也差不多,国家热不说,体育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再加上经济条件限制,有点无力承担参加大型国际赛事的开销,所以对孟加拉国来说,派运动员出国比赛这事还真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西亚这边的情况比东南亚要复杂一些,中东地区这两年太混乱了,社会基础设施和体育设施很多都被毁于战火之中,国内体育训练几乎停滞,运动员也都自顾不暇,参赛对于他们来说太过遥远了,派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这事儿成了一种奢侈。

至于土耳其和以色列那就是政治决定思维了,他们打心眼里不愿意跟我们有太多的交集,体育比赛上也更倾向于加入欧洲国家的阵营,觉得那边的赛事更适合自己,所以他们不来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这些国家缺席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几类,要么是冰雪运动传统缺乏,要么是经济条件有限,处于战时状态或者特殊时期,剩下的那几个是因为历史文化和政治倾向。

当然这些国家没有参与对于我国来说倒也没什么,根本就不影响这次亚冬会的成功,只不过有些国家没来中国还是有点遗憾,还是希望下次亚冬会或者其他类似的国际赛事我们能吸引到更多的国家参与!

不管怎么说,亚冬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已经为未来的冰雪运动发展开了一个好头,除了哈尔滨的经济跟着腾飞的之外,这一届亚冬会又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呢?

东道主收获满满,亚冬会带来了啥?

哈尔滨自然是这次冬奥会最大的赢家,很多人买了亚冬会比赛的门票来到哈尔滨,可来了之后自然不能只看比赛,必须要体验一把哈尔滨的风土人情和冰雪经济。

这两年哈尔滨在旅游产业上的底蕴又不弱,冰雕、雪景和冰上娱乐的各种项目应有尽有,光是超过300万人次的游客带来的旅游收入就突破了190亿元。

这其中还没有计算这是游客在哈尔滨吃饭、住宿甚至是体验东北澡堂文化带来的收入长尾效应。

有人的地方就有经济,凭空多出来的300多万人带火了无数商家和地方经济活力,哈尔滨也借着这次盛会成功名扬天下。

举办这样的大型赛事也自然而然的促进了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北部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冰雪资源,但是冬季运动在我国却是一个相对来说很新鲜的事物。

跟一些欧洲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冰雪运动一直都在拼命追赶,但通过这次亚冬会的举办,全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冰雪运动,以往滑雪、冰球这些运动项目只是北方人的特权,但随着冰雪设施的逐步完善,南方的很多地区也开始流行冰雪运动。

虽然室外天气条件有限,没有办法积雪攒冰,但不耽误南方冰雪爱好者们在室内滑雪滑冰,越来越多从未见过雪的人有机会体验冬季运动的乐趣。

冰雪运动火了,冰雪装备、冰雪培训等一系列相关产业自然也就跟着火了,借着亚冬会的东风,我国的冰雪经济再一次进入了快车道。

亚冬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收益和产业发展,它还极大促进了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体育合作。

体育从来不只是竞技,它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加深理解与友谊的桥梁,亚洲各国的运动员们因为这次赛事齐聚哈尔滨,赛场上虽然他们是对手,但场下脱去运动员外衣之后,他们将是很好的朋友。

虽然这些交流看起来没那么直接,但体育交流就是外交和文化交流的润滑剂,就算是老挝、缅甸这些冰雪运动几乎为零的国家,通过亚冬会也看到了冬季运动的魅力和潜力。

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亚洲国家参与到冬季运动的大家庭中来,共同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这次亚冬会还给世界展示了一个绿色办赛和科技运用的样本,100%的绿电供应这还是全球头一次,算是开了国际大型赛事中环保的先河。

场馆内采用的最新制冷、除湿和照明技术也让赛事的硬件条件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对于我国来说,既展现了国家名片,又建设了城市体育基础设施,人民群众在赛事举办完之后也能拥有更好的冰上运动场所,这场赛事的举办就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哈尔滨的城市形象通过这次亚冬会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除了冰雪大世界之外,哈尔滨又成了冰雪运动之城,许多国外媒体对这次赛事的组织和城市风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未来的哈尔滨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结尾

现在亚冬会的大幕已经落下,但留下的遗产和影响却依然在发生作用,我们让世界通过亚冬会看到了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的魅力,也让更多亚洲国家感受到了冬季运动的独特吸引力。

赛事虽已结束,冰雪运动的种子却已在更多人的心中悄然种下,无论是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是城市形象的提升,这些都是哈尔滨亚冬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也通过这次亚冬会看到了冬季运动在亚洲的巨大潜力,随着冰雪运动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会有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到这一冰雪盛宴中来,共同分享冬季运动带来的乐趣与收获。

-1 阅读:93
猜你喜欢

是百科密码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