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棋局转向联合国中国方案成破局关键

吕露谈 2025-03-27 16:52:11

当俄罗斯代表叶夫斯季格涅耶娃在安理会强硬主张"维和行动必须由联合国主导"时,观察家们突然意识到:持续三年的俄乌僵局,正沿着中国设定的路径破冰。这场始于战场较量的冲突,最终或将回归国际法框架下的博弈。

美俄最新谈判落幕48小时内,莫斯科接连打出两张关键牌。俄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卡拉辛公开呼吁"引入联合国及特定国家参与谈判",俄驻联合国代表则明确反对欧洲单独处理维和事务。这两项动作形成精准配合,既否定了美国主导的谈判机制,又将解决路径锁定在安理会舞台。

自2022年2月特别军事行动启动以来,美欧主导的12轮谈判均告破裂。如今克里姆林宫清醒认识到:唯有借助安理会机制制衡西方阵营,才能打破外交孤立。而中国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未深度介入的力量,自然成为关键平衡点。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3月24日重申的维和三原则,此刻显现出预见性。要求"当事方同意、维和中立、非必要不动武"的准则,恰与当前困局形成镜像:基辅当局质疑联合国保护能力,英法部队难以保持中立,前线摩擦随时可能触发武力升级。

尽管泽连斯基政府仍拒绝联合国维和方案,但国际压力正在积聚。数据显示,全球南方国家75%的民意支持联合国介入调停。这种态势下,中俄在安理会形成的战略协同,客观上为打破西方垄断创造了条件。

莫斯科的算盘清晰可见:在联合国框架内重构博弈格局。若形成中俄+部分非常任理事国的阵营,足以对冲美英法传统票仓优势。这种重组不仅改变俄乌冲突解决路径,更将重塑全球安全治理模式,2023年沙特伊朗在北京斡旋下复交的成功案例,已为此提供了范本。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方案强调的"当事方自主"原则,正在产生涟漪效应。非洲联盟近日提议成立俄乌问题联络小组,东盟则表示愿提供人道主义通道,这些区域性力量入场,实质是对联合国中心地位的强化。

当前最大的障碍仍是信任赤字。乌克兰外长库列巴4月1日声称"联合国机制已被瘫痪",而五角大楼同日宣布向欧洲增派3000人的快速反应部队。这种军事与外交的背道而驰,凸显局势的复杂性。

但多方信息显示,安理会五常已就维和部队构成展开非正式磋商。可能的折中方案是:由巴西、印度、南非等中立国组成先遣团,在联合国观察员监督下建立安全区。这种安排既能规避大国直接对抗,又可实质性降低冲突烈度。

当战火纷飞的第聂伯河畔迎来第四个春天,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没有中国参与的解决方案注定残缺。这场21世纪最具地缘冲击力的危机,最终验证了多边主义框架的生命力,正如中国外长王毅所言:"再复杂的结,也需用对话的针来解"。

0 阅读:5

吕露谈

简介:视野之内皆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