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绘像:清朝军人的最高荣誉,见证一个帝国的巅峰时刻

易云聊历史 2023-06-11 01:10:10

上嘉在事诸臣之绩,因葺新斯阁(紫光阁),图功臣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定边将军一等武毅谋勇公户部尚书兆惠以下一百人于阁内。五十人亲为之赞,徐皆命儒臣拟撰——(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中国古代一向有尊崇功臣的传统,有些帝王会将功臣的画像供奉在专门的地方,以供后世子孙和百官瞻仰,以激励后世之人的荣誉感,进而强化皇权的神圣性。如汉宣帝时代的麒麟阁十一功臣、汉光武帝时代的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时代的凌烟阁十八功臣。但若论规模和时间跨度之最,还得属于清朝乾隆时代的紫光阁绘像运动。

紫光阁,始建于明朝,坐落在太液池西岸,初为皇帝打猎、检阅的地方。清军入关后,接收了明朝的皇宫(紫禁城),随即,就将都城从盛京(今沈阳)迁到了北京,以示天下一统,大清取代大明之寓意。此后,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帝励精图治,到了乾隆即位后,大清帝国已经步入了鼎盛时代。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富N代”帝王乾隆不甘心于在自己祖宗的功劳簿上混日子,他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自己的功业。彼时,大清帝国内部稳定、经济富庶,在内政上乾隆实在找不到突破口,于是他将建功立业的方向对准了帝王功业最高难度也是含金量最高的开疆拓土事业上。乾隆的打击方向从茫茫戈壁到雪域高原、从热带丛林到宝岛台湾,将大清帝国的疆域整整打大了一圈。清军两平大小金川、两平准噶尔汗国、荡平大小和卓之乱、四征缅甸、平定台湾叛乱、两征安南(今越南)、两平廓尔喀(今尼泊尔)。真真是舍我其谁的气势,也是清军最辉煌的时代。

在这一系列的战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将和战斗英雄,作为一个崇尚军功和崇尚英雄的皇帝,乾隆仿照汉唐时代的麒麟阁、云台、凌烟阁,开辟紫禁城内的紫光阁用作专门陈列功臣画像的展示厅,是为紫光阁绘像。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攻灭盘踞西域,与大清帝国缠斗70余年的准噶尔汗国,后又越过天山,荡平大小和卓之乱,收复了千年故土西域,改称新疆,为华夏开拓万里边疆、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乾隆下诏对傅恒、兆惠、班第、纳木扎尔、策布登扎布(车布登扎布)、富德等100名功臣绘像,并于紫光阁陈列,这是紫光阁入选的第一批画像也是乾隆紫光阁绘像的开始。

之后,乾隆增设平定大小金川的100名功臣、平台湾的20功臣,加上此前的100平西域功臣,总计220名功臣画像,全部陈列在紫光阁。每逢国家庆典,乾隆都要率文武百官、皇室成员前去瞻仰,以激励军心士气。而当外国使节和外藩进贡使者到京后,乾隆也要专门安排他们到紫光阁参观,以大清的赫赫军功来威慑远方的不轨之图和不臣之心。

毫无疑问,紫光阁成为了大清军人的最高荣誉,也见证了这个帝国在18世纪的巅峰时刻。1799年,18世纪的最后一年,统治大清帝国60年的乾隆皇帝去世,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乾隆死后,大清帝国进入了衰退期(是为嘉道中衰),紫功阁中的赫赫军功终究是抵挡不了工业革命前进的步伐。就在乾隆去世后41年,来自万里之外的大英帝国用战船和火炮震碎了大清“天朝上国”的迷梦。

10 阅读:3187
评论列表
  • 2023-06-20 06:17

    历史没有细读,没想到乾隆到1799年才去世,1840年就鸦片战争了……万万没想到啊!

    Ajhsn 回复:
    明末也是这样 刚刚万历中兴 又有谁能料到距离改朝换代只剩30年不到了[笑着哭]
    要长成一棵骄傲的树 回复: Ajhsn
    所以啊,真是世事难预料啊!
  • 2023-06-21 07:25

    红的发紫,紫光阁[呲牙笑]

  • 2023-06-21 08:54

    清朝在当时世界上就是三流国家

    侧耳倾听 回复:
    你这人傲慢又偏见,只看人家的败仗,你咋不说说胜利的呢?鳌拜,吴三桂是早晚要解决的,我倒想听听,你咋解决,和对方熬寿命么?看看谁先死?[笑着哭]和沙俄的条约,背后是有利益交换的,换来的是孤立准噶尔。后面消灭准噶尔,和硕特,正式将西藏,新疆纳入中华版图。我最佩服的是坚持将入藏的两条通道,一条属四川管理,一条另立青海行省,这保证了西藏极难从中国分离,这简直是千秋之功。后面还有台湾,没有收腹台湾,台湾孤悬海外数百年,还不知道属于谁呢!
    侧耳倾听 回复:
    你了解的历史太片面了。茶叶,瓷器在欧洲的畅销足见中国文化在西方的盛行。当时,阿富汗,哈萨克等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妥妥的大帝国。
  • 2023-06-21 21:29

    凌烟阁24个吧?这文章都是机器人写的吗?[呲牙笑]

  • dj
    2023-06-22 09:21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