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移动宣布今年一季度将推出三款AI眼镜,电信、联通也开启相关布局时,这场过去由互联网科技巨头主导的智能穿戴“战争”,突然“闯入”了运营商这支“国家队”。

那么以卖手机套餐、云计算业务为生的电信运营商,为什么也要来“凑热闹”卖AI眼镜?这场千亿级市场争夺战的背后,又藏着什么新逻辑?
AI眼镜:科技界的“新宠儿”2025年被业内认为是AI眼镜的元年。随着多模态大模型、芯片升级、光学技术优化等技术的发展,AI眼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AI眼镜不再仅仅是科幻电影中的道具,而是逐渐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报告显示,2024年AI眼镜的出货量将达到约200万部,市场渗透率约为0.1%,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6.5亿元。

而根据Wellsenn的测算数据,2030年,全球AI智能眼镜的出货量有望达到8000万部,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约4.3%。AI眼镜或将成为科技届的“新宠儿”,引领智能穿戴设备的新一轮发展浪潮。
与此同时,预计4年后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1067.78亿元。在全新的千亿市场里,华为、OPPO接连曝光新品计划,甚至“造车”的蔚来都推出了车载AR眼镜。
想蝶变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运营商,也想在AI眼镜市场上分一杯羹。
通信大佬的“阳谋”:AI眼镜不只是硬件生意
运营商抢滩AI眼镜,绝非跟风凑热闹。中国移动相关技术专家介绍,面向C端,AI眼镜能够成为使用者的超强智能助手。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AI眼镜和智能手机两者功能将进一步融合,AI眼镜有望冲击智能手机的市场地位;
在B端场景中,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和MR(混合现实)技术,AI眼镜能够将虚拟信息无缝叠加到现实世界中,赋能远程手术、线上连接指导以及虚拟创作等场景。

去年10月,中国移动以自研九天大模型为能力基座,为多款AI眼镜产品提供AI能力服务。其中,九天75B模型已通过镜像方式接入“魅族”和“李未可”等品牌的AI眼镜。
今年,移动计划推出涵盖拍摄显示版、拍摄版、显示版及音频版四大系列的十余款AI眼镜产品,抢滩AI终端生意。

面对传统业务增长放缓,运营商正从“管道商”向“服务商”转型。中国电信2024前三季度,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956.2亿元,全年收入冲破千亿大关。
而AI眼镜也可能成为其健康监测、远程教育等增值服务的新载体,有利于其智慧家庭生态圈的构建。

而中国联通入局更早,2024年9月,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eSIM AI运动眼镜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开售,并推出了眼镜终端有独立号码和单独流量包的独立号套餐,与自身的传统业务进行了紧密的捆绑。
未来十年,AI眼镜可能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智能设备之一。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传统运营商,都在积极布局这一新兴领域,构建新的生态圈,这场“千亿大战”,谁会是最后的赢家,犹未可知。
那你们看好运营商“跨界”卖AI眼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