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摆摊”成了运营商必修课
“扫码送鸡蛋!办卡送油壶!宽带免费装!”——如果你在地铁口、菜市场、甚至村门口听到这样的吆喝,别怀疑,这可能是运营商员工在冲KPI。

从前坐在办公室敲代码、搞网络的“白领精英”,如今被迫化身“地摊战神”。这场荒诞转型的背后,是运营商行业愈演愈烈的KPI地狱。
疯狂内卷之下,打工人和用户谁更崩溃?
KPI进化史:从“合理指标”到“不可能任务”
要理解摆摊现象,先得看看运营商的KPI是怎么一步步“变态”的,温和年代(2020年前),“躺着赚钱”。
用户自然增长,考核基础套餐渗透率;内卷初期(2020-2022年):“5G大跃进”,指标层层加码到基层,为完成任务,全员开启“地推”模式。
为了活下去,运营商员工把摆摊玩出了“七十二变”:
1. 时间战:24小时游击
早市档:6点抢占菜市场,目标人群——买菜大妈(办卡送洗衣液)。
晚高峰档:18点蹲守地铁口,主攻上班族(“扫码送充电宝,只要1分钟!”)。

深夜档:22点转战烧烤摊,忽悠醉酒大哥(“兄弟,办张卡醒醒酒!”)。
2. 道具战: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传统流派:鸡蛋、大米、食用油“老三样”。
创新流派:某南方运营商推出“办宽带送麻将桌”,当天业绩暴增300%;北方某公司祭出“扫码撸狗”大招,自带柴犬吸引年轻人。

3. 话术战:奥斯卡级演技
亲情牌:“阿姨,您儿子在外地上学,办张副卡帮他省话费吧!”
恐吓牌:“您现在不升级千兆宽带,下周就要涨价了!”
玄学牌:“靓号888,用了能发财!”
用户“怒”了:谁在为疯狂KPI买单?
当运营商拼命内卷时,用户也在遭遇“魔法攻击”。套路陷阱防不胜防,消协报告显示,2023年电信服务投诉量增长45%,七成与营销套路相关。
当摆摊卷到尽头,行业或许应该学会自救:向上改革——别再让员工背锅,应规范考核指标,禁止“全员营销”式摊派。

向科技要效率:少点套路,多点AI。比如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潜在需求,让用户“需要时才被服务”,用AI外呼替代人工推销,转化率提升25%。
某论坛调查显示,83%的人宁愿多花20元月租,也要避开摆摊推销。
回归服务本质,当KPI成为枷锁,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运营商摆摊的魔幻现实,本质是行业转型阵痛的缩影:当5G投资压力、用户增长瓶颈、互联网冲击三重暴击袭来,KPI也不好使了。
但历史早已证明:靠压榨员工换来的增长,终将被反噬;靠套路用户抢来的业绩,迟早要还债。

下一次在地铁口看到摆摊的运营商员工,或许我们可以少一分嘲笑,多一分思考——这场内卷狂欢中,你我皆是局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