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购入的汽车两年后才知是二手车,消费者是冤大头?

律驰驾道 2024-09-27 17:38:52

在日常生活当中,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时候,往往有可能遇到不诚信的销售商,将二手车当作新车出售给消费者。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起因销售欺诈而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例。

事件经过

某消费者与一家汽车贸易公司签订了购车合同,购买了一辆价值50万的宝马汽车。两年后,消费者在一次维修过程中,竟意外发现自己当时购买的“新车”实际上已经行驶了近六千公里,且保修起始日期比购车日期早了数月。

消费者认为,汽车贸易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隐瞒了车辆的真实情况,存在欺诈行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庭激辩

在法庭上,双方就汽车贸易公司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消费者指出,汽车贸易公司故意隐瞒了车辆仪表盘被更改、车辆已行驶里程数等关键信息,将二手车以新车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认为,这种行为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原则,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汽车贸易公司则辩称,公司已经按照双方签订的销售合同约定,向消费者交付了符合合同约定的标的物,不存在任何欺诈行为。公司声称,对于车辆的情况并不知情,车辆也是帮案外人代为销售的,因此主观上不存在欺诈。

法院审理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案涉车辆在交付前存在5947公里的里程记录,且有证据表明车辆在保修起始日期之前进行了维修。销售合同中未明确说明车辆为二手车,购车发票上显示的车辆价格与新车价格一致,车辆登记证书的转移登记摘要信息栏中无任何信息,表明车辆未进行过所有权转移。

这些事实均表明,汽车贸易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未向消费者披露车辆的真实情况,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二手车。

法院认定

法院认为,汽车贸易公司作为专业的汽车销售公司,有义务也有能力全面掌握其所售车辆的真实情况,并向消费者披露这些信息。由于汽车贸易公司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对车辆的真实情况不知情,法院认定其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

法院最终撤销消费者与汽车贸易公司之间的购车合同,汽车贸易公司需退还消费者购车款项50万元,并赔偿消费者相当于购车款项三倍的赔偿金。同时,消费者需在收到退款后将车辆返还给汽车贸易公司。

律驰驾道观点

本案当中,汽车贸易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未向消费者披露车辆已被使用、存在里程记录及保修起始日期提前等关键信息,而将二手车当作新车销售给消费者,此行为显然构成了欺诈。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欺诈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欺诈故意:汽车贸易公司作为专业的销售机构,理应全面掌握车辆的真实情况,但故意隐瞒这些信息,显示出其欺诈的故意。

欺诈行为:汽车贸易公司通过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式,将二手车以新车的名义出售给消费者,即实施了欺诈行为。

消费者基于错误认知做出交易决定:消费者因不了解车辆的真实情况,错误地认为其购买的是新车,从而与汽车贸易公司签订了购车合同。

造成损害结果:消费者因购买了实际上为二手车的车辆而遭受了经济损失。

针对此类欺诈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了“退一赔三”的赔偿机制。具体而言,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按照其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进行赔偿。本案中,消费者购买了价值50万元的车辆,却因欺诈行为而蒙受损失,因此有权要求汽车贸易公司退还购车款并支付三倍赔偿金,即总计为200万元。

本案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民法典》中关于欺诈的规定:该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同时,基于欺诈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该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综上所述,本案中汽车贸易公司的行为已构成欺诈,法院最终判决其退一赔三不仅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市场中的不诚信经营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

热爱汽车,从关注律驰驾道开始。

0 阅读:4

律驰驾道

简介:专注汽车领域各类法律问题点评,您身边的汽车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