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央下发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中共中央主席的秘书任命,当时被任命的有五个秘书,分别是“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
这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五大秘书。
其中,跟随毛主席时间最长的莫过于叶子龙,他成为毛主席秘书的时候才19岁,但毛主席最后还是主动让他离开中南海。
图|右为叶子龙
后来每次想起来这些事,叶子龙心里都十分难受,他本是不想离开毛主席的。
叶子龙80高龄的时候,曾抱病写了一本回忆录,披露了他心中真实的毛泽东,在他的笔下,这位新中国的领袖形象栩栩如生。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936年2月,毛主席开始东征,这是为了表明自己抗日的决心。
1935年12月的一天,叶子龙突然收到一封加急电报,是发给毛泽东的,当时叶子龙刚刚被调入中央机要译电员,按照要求,他应该先把电报交给毛主席的贴身秘书,然后秘书传给毛主席。
但是当时那个秘书临时有事,便让叶子龙直接送过去。叶子龙战战兢兢地说:“我行吗?”
毕竟没有见过毛主席,叶子龙的心里十分紧张,他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在毛主席的门口喊了一句报告。
叶子龙贴着门口听了听,发现没有回音,又大声喊了一句,突然旁边的窗户打开了,露出头的是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
贺子珍说:“进来吧。”
叶子龙推门进去,闻到了一股子刺鼻的烟味,他看到毛主席正坐在炕上靠着被子,一边抽烟,一边在油灯下看书。
“报告主席,您的电报。”叶子龙说。
毛主席一如既往地说:“放下吧。”不过毛主席从声音中听出了问题,怎么一股子湖南口音。他一抬头,发现不是那个秘书,惊奇地对贺子珍说:“呦呵,来了个小鬼,好大的嗓门啊,你叫个啥名字?”
叶子龙敬了个礼说:“报告主席,我叫叶子龙。”
毛主席笑着说:“你是湖南人吧。”
“我是浏阳人。”
“那咱们还是老乡啊。”
毛主席遇到了老乡,自然来了兴趣,他放下书本,微微坐起来,穿上了鞋子说:“好啊,又遇到个老乡。”
叶子龙告诉毛主席,当时浏阳闹革命的时候,他13岁就参加了红军,现在也十分想念家乡。
随后,毛主席便和这个新认识的叶子龙开始交谈起来,叶子龙第一次认识了毛主席,也第一次感受到毛主席居然是如此的亲切。
临走时,毛主席说:“下次来了,直接敲门,喊那么大声,天都让你喊破了。”叶子龙笑着离开了。
不久,毛主席的那个秘书就找人和叶子龙谈话,说毛主席十分喜欢这样的年轻人,想让他去毛主席身边工作,叶子龙激动得很,这样又可以和毛主席见面了。
先遣部队渡过黄河后,叶子龙被正式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机要科第一任科长,负责毛主席的日常电文,他也正式成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叶子龙没有想到,这一干,他就干了27年。
其实毛主席对叶子龙的印象很好,后来他对彭德怀说:“那个叫子龙的小鬼很聪明啊,很机灵,以后让他来我们这里工作吧。”
在跟随毛主席几十年的时间内,叶子龙给毛主席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其中第一张就是和美国记者艾德加斯诺的合影。
1936年夏天,斯诺和美籍医生马海德来到陕北保安县,他们是第一批来到陕北的美国人,贺子珍和毛主席的很多照片就是斯诺拍摄的。
7月的一个晚上,毛主席在窑洞里会见了斯诺,当时叶子龙正好来送电报,毛主席高兴地说:“子龙,把我们的好茶拿出来。”
叶子龙记得,他用一只搪瓷缸泡了一大壶茶就退了出去,毛主席和斯诺谈了很久。
后来叶子龙返回时,发现毛主席一个人在院子里走动,似乎在想大事情。
毛主席说:“子龙,你知道美国在什么地方吗?”
世界这么大,叶子龙哪里知道呢,他只知道浏阳在湖南,毛主席笑着说:“在地球的另一边呢。”叶子龙摸了摸脑袋,觉得还是应该多看看书。
斯诺离开的时候,想和毛主席照个相,毛主席说:“我们也算好朋友了,照相应该的。”但是谁给拍照呢?毛主席说:“子龙,你来给拍个照片吧。”
叶子龙拿着斯诺的相机给毛主席和斯诺照了相,后来这照片还发表在斯诺的《西行漫记》里。
但叶子龙不是专业的摄影师,毛主席就让他多和记者们学习学习,叶子龙很上心,慢慢地,拍照技术越来越好,毛主席在延安期间很多照片,大多都是出自叶子龙之手。
比如毛主席打算东渡黄河那天,在河边站了很久,似乎有点不舍,叶子龙从书包里拿出相机,准备拍照,毛主席擦了擦泪说:“别照了,这次走了,估计不回来了。”
准备登船的时候,毛主席叹了口气说:“子龙,还是照个相吧,留个纪念。”叶子龙真切地感受到了毛主席和陕北人民的那种感情,叶子龙说,那个照片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解放战争两三事叶子龙跟随毛主席久了,毛主席就对叶子龙越来越信任,发生了突然事件,毛主席也一直喊:子龙,子龙。
当年九支队成立后,大部队来到王家湾,那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子,虽然不大,但群众基础很好,毛主席在这里住了56天。
在那段安静的时光里,毛主席一直在关注前线,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彭德怀带领西北野战军在羊马河痛击了胡宗南,胡宗南调整战略,开始从三面拉进,企图把中共中央赶过黄河。
当时情况紧急,国民党第29军军长刘戡率领四个半旅奔袭王家湾。任弼时对叶子龙说:“时刻注意毛主席的安危,及时转移。”
但是往哪里转移?发生了分歧,但毛主席反对向东走,因为不想被胡宗南牵着鼻子走,更何况,东边也不是绝对安全,万一敌人布了口袋阵呢。
最后经过讨论,大部队决定往西边走。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嘱咐叶子龙,让毛主席好好睡一觉,他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觉了。
叶子龙一直守护在毛主席的房门口,他突然听到毛主席喊:子龙,子龙。
叶子龙冲进去,发现毛主席明明在椅子上睡觉。叶子龙问:“主席,您有什么吩咐?”毛主席被叶子龙吵醒了,毛主席也有点纳闷地说:“没什么,记得把书保存好。”说完就睡下了。
叶子龙这时候才意识到,毛主席可能并不是叫他。
叶子龙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久了,对毛主席越来越敬佩,尤其是毛主席的读书精神,他走在哪里,无时无刻不在读书,那几天,叶子龙记得毛主席正在温顾《三国志》。
《三国》也有个子龙啊,也就是常山赵子龙赵云。
毛主席从3岁的时候就开始用《康熙字典》读书了,那还是他最爱读的书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毛主席对《三国演义》是向来钟爱的。
据说毛主席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时候,他给同学们将三国的故事,同学们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闻所未闻。
所以叶子龙推断,毛主席可能是梦到了赵子龙,或者刚刚看到了赵云的情节。因为毛主席不可能专门喊秘书进去,嘱咐一句保存好书这样无关紧要的事情。
叶子龙日后感叹说:“毛主席可能并不是在叫我,而是在叫‘赵子龙’,他多么希望身边有这样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啊。”
当然,这只是叶子龙的一种推测,至于到底如何,多少年过去了,也已经成为了历史。
图|右边为叶子龙的女儿叶燕燕
转移后,中央机关又来到一个叫天赐湾的地方,这是一个2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周恩来依然嘱咐叶子龙:“让毛主席好好休息。”
叶子龙知道,毛主席哪里肯休息,估计又在屋子里看书呢,不过他会时刻关注,等毛主席睡下了,他就好好站岗,尽量不让人打扰毛主席。
解放战争后期,工作十分繁忙,毛主席不睡觉,叶子龙也不能睡,要时刻关注前方的电报,有一次毛主席去机要室,发现叶子龙趴在桌子上不小心睡着了。
毛主席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子龙啊,你怎么睡着了,蒋介石可没有睡着啊。”
叶子龙赶紧站起来说:“对不起啊主席,好几天没有合过眼了,实在太困了。”
毛主席递给叶子龙一支烟据说:“子龙,你跟着大家辛苦了,这几天都是超负荷工作,等全国解放了,我批准你睡三天三夜。”
听到这话,叶子龙马上来了精神,和毛主席一起抽了几支烟,继续修改文件去了。
后来叶子龙说,那段时间虽然很苦,但很值得,他还骄傲地说,自己学会一天抽三包烟的习惯,就是跟着毛主席学的。
想念毛主席1949年3月,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离开了西柏坡,正式前往北平,叶子龙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一直和毛主席待在一起。
在香山住了一段时间后,叶子龙跟着毛主席一起搬进了中南海丰泽园。
叶子龙住在菊香书屋西厢房北面的一间东房,离毛主席的住处很近,这样有什么事情他也可以及时赶到。
抗美援朝那段时间,一直是叶子龙在不停地收发电报,工作极其认真,毛主席对叶子龙的印象很好。
叶子龙的两个女儿和李讷的关系很好,尤其是李敏等人来到北京后,中南海到处一片孩子的欢呼声。
一天中午,毛主席好不容易睡着了。卫生员孙勇看到院子里的树上有知了在拼命地叫,他正打算把它轰走。这时,李讷和叶子龙的女儿叶利亚走了过来,央求孙勇把知了捉下来玩。
知了被捉了下来,两个小姑娘非常高兴,都争着要玩。这时,毛主席走了出来说:“把它放了。”孩子们惊奇地看着毛主席,毛主席继续说:“把它放掉嘛!”
看着知了飞走了,毛主席高兴地笑了起来,看着两个不太高兴的小姑娘,毛主席一手抱起一个,笑着说:“蝉虽然小,但它也是大自然的造化,捉不得哟!”
叶子龙记得,毛主席在50年代曾签过一个土葬协议。
1954年在杭州,毛主席看到西湖的周围有很多坟墓,他叹气说:“人死了都土葬,那活的人都没法种地了,所以我建议还是火葬。”
1956年,在毛主席的倡议下,中共中央的各部门负责人都来到怀仁堂,毛主席在倡议书上第一个签名,接着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也签了名字,共137名。
当时毛主席看到叶子龙没动,笑着说:“子龙,你怎么不签,是不是怕死?”叶子龙说:“主席,我不怕死,那不是领导人签的吗,我不够格。”
毛主席摆了摆手,叶子龙也去签了名字,叶子龙日后说,他是第72个签名的人。
随着社会环境的稳定,毛主席慢慢地把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调走了,毛主席认为他们还年轻,应该出去走走,所以在60年代,包括李银桥在内的跟随毛主席很长时间的人,都到地方工作了。
1961年叶子龙从河南回到北京后,毛主席也对叶子龙说:“子龙啊,你跟了我20多年了,不容易,但你还有前途,到地方工作吧。”
叶子龙不愿意离开,他哭着说不想走,毛主席说:“你们在我身边,权力大,但职位低,出去工作对你们也是好事啊。”
临走时,毛主席说:“我们合个影吧。”叶子龙说,他和毛主席照过很多像,但这是他和毛主席第一次隆重地单独合影。
图|毛主席和叶子龙
叶子龙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叶燕燕,一个叫叶丽亚,两个孩子和李讷李敏等人关系很好,也和毛主席关系很好,她们不想走。
但没有办法,最后叶子龙还是含泪离开了中南海,但他没有想到,他这次离开,便再也没有回去。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叶子龙得知这个消息,已经是下午4点,他匆匆赶往北京天安门,他多想和毛主席做最后的告别。
后来,华国锋同志下令把毛主席的遗体永远保留了下来,还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叶子龙得知后,感动不已。
1979年以后,叶子龙被调在北京工作,这样去天安门就更方便了。此后每年9月9日和12月26日,叶子龙都要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怀念他老人家,直到他离世。
从一个红军小战士,到毛主席的机要秘书,他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无法言喻。
对于自己跟随毛泽东的这段经历,叶子龙在回忆录中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几十年,他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可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叶子龙的今天。我永远怀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