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清晨七点三分的丹东火车站,汽笛声划破鸭绿江的晨雾。我攥着那张薄薄的"令纸签",跟随人流登上墨绿色的95次国际列车。这趟由中国铁路沈阳局运营的列车,即将载着我们开启一场穿越时光的旅程——从丹东到平壤,三百公里,十二小时。
铁轨上的时光隧道车厢里飘着泡面与茶水的混合气息,邻座常跑朝鲜的东北大哥正用手机玩单机斗地主:"这车算朝鲜最高级的了,可咱这趟能准点算你中彩票。"话音未落,车身突然晃动,窗外景色开始倒退。当列车缓缓驶过鸭绿江断桥时,车厢里突然安静——左侧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楼群与右侧斑驳的旧式建筑,在江面上形成魔幻的镜像。
铁路边的群众,普通农村的道路基本以土路和碎石为主,沥青路也只有城市才看到过
列车在朝鲜境内是直达列车,所以没有上下客作业,车站也看起来相对冷清,但非常有特色
闲坐在路边的群众总是给人一种闲的无所事事的状态
车轮碾过朝鲜铁轨的瞬间,仿佛打开了哆啦A梦的时光抽屉。沿途的乡村田野里,妇女们穿着七彩的朝鲜族传统服饰,在收割过的稻田里弯腰捡拾稻穗,孩子们赤着脚追着列车奔跑。每隔几公里就能看到集体劳作的场景:男人们喊着号子搬运石块,女人们排成纵队传递秧苗。那些刷着天蓝色墙漆的民居,屋顶堆着整整齐齐的玉米垛,像极了90年代中国农村的年画。
平壤十二时辰当列车在暮色中驶入平壤站时,站台上方巨大的金日成画像正注视着我们。接站的朝鲜导游金小姐穿着粉色小香风外套,踩着细高跟,普通话带着延边口音:"我们直接去蒼光山饭店,那是专门接待外宾的。"这话不假,酒店大堂的水晶吊灯泛着暗黄的光,电梯按钮上的数字已模糊不清,让我想起老家县城90年代的招待所。
国际列车基本都是停靠平壤火车站的一站台,其他的国内的客运列车都在远处的其他站台,车站很小,经过一个很小的出站口就直接出站了
朝方导游基本都是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普通话也还行,在朝鲜 导游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因为可以接触到很多普通人接触不到的东西,穿着打扮上也很时髦,放国内大街上根本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
次日清晨五点,我被窗外传来的革命歌曲唤醒。推开窗,晨雾中的平壤街道像被水洗过般干净。穿深蓝制服的上班族推着老式自行车鱼贯而行,在十字路口必定下车推行。偶有比亚迪出租车驶过,车轮碾过路面的声响清晰可闻。远处未来科学家大街的玻璃幕墙折射着晨光,与周围灰扑扑的苏式建筑形成奇妙共生。
平壤市内的建筑基本五颜六色啥都有,基本以绿色和红色系为主
平壤地铁作为世界上最深的地铁,一共两条线,票价五朝币?早期是由我国支援建设的,挖的深就是有防空的因素在里边,站台和站台非常有特色。但是不得不吐槽的是。地铁车辆的车门要是手不小心被夹了,估计怕是截肢现场
壁画基本是以朝鲜各地的景色和伟人
平壤的出租车,基本以比亚迪和长安长城等国产车为主,没有私家车的概念,所有车辆都是有单位的,换句话说就是国家的,只有对国家有过特别贡献的个人国家可以奖励一辆车,不过这类人应该也是很少的
平壤市内的警用摩托车,没有看到传说中的朝鲜美女交警,反而看到都是一些男交警
可能是因为长期国际制裁的原因,平壤市内的普通民众出行基本以自行车和老式的电动自行车为主,基本很少能看见摩托车,导游给我们的解释是朝鲜群众的生活和出行方式非常健康,身体好
舌尖上的朝鲜"我们朝鲜冷面要用铜碗才正宗。"在玉流馆,服务员端上来的冷面带着冰碴,荞麦面筋道得需要用剪刀剪断。同桌的广东阿姨尝了一口就皱起眉头,我却意外喜欢这种带着梨汁清甜的滋味。更惊艳的是开城人参鸡,陶罐里整只雏鸡包裹着糯米,金小姐神秘兮兮地说:"这参是特供级别的,各位吃了晚上可要锁好门。"
朝鲜最有名的特色—冷面, 说实话我觉得实在不怎样
对外餐厅的服务员总体来说还行
日本产的可口可乐,好像十块人民币一瓶,泡菜也非常的爽口
在平壤最高档的涉外餐厅,我们吃着人均200元的烤肉套餐。滋滋作响的铜盘上,五花肉油脂滴落激起的白烟里,服务员小崔偷偷问我:"中国现在都用手机支付了吗?"她掏出部翻盖手机,屏幕裂痕里透着对智能时代的向往。
两个人一份的套餐,有烤肉(非常好吃!好评)非常清淡的小火锅,甜点和大同江啤酒(大同江啤酒的地位在国内就相当于青啤等一样的国民啤酒,喝了两口感觉还行听爽口的)
开城的特色小铜碗菜,叫啥名儿忘了,鸡是花了两百块人民币额外加的,导游说里边加了非常有名的高丽人参,非常补人。 味道嘛由于个人对于炖汤不太感冒,个人觉得一般,有股药味
三八线两侧的风去往板门店的"高速公路"颠簸得让人怀疑人生。四小时车程里,我数清了窗外所有类型的交通工具:牛车、二八大杠、贴着"中国援助"的宇通大巴。金小姐指着路旁褪色的标语牌:"这是金日成主席亲笔题写的'祖国统一三大宪章'。"
非军事区的寂静令人窒息。站在朝方观景台,能清晰看见对面韩国哨兵的反光镜。我的手机突然震动,跳出来自KT电信的欢迎短信。金小姐脸色骤变,快步带我们离开。回程时经过开城工业区,那些空置的厂房像被按下暂停键的时光胶囊。
朝韩j事分界线—板门店 也是朝鲜停战宣言签署的地方就在中间那个小房子里签的,对面就是韩国一侧,远处可以看到韩国的村庄,手机也能收到微弱的韩国手机信号
朝韩军事分界线边上的开城市区
作为朝鲜重要的一座城市,整个开城的市区看起来和国内西部小县城相比都还差点意思(个人见解)但是作为历史上曾经统治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的首都,地位在朝鲜半岛还是非常重要的
大同江大桥上骑着自行车的平壤市民
暗夜里的微光深夜的平壤居民区漆黑如墨,只有未来科学家大街亮如白昼。金小姐骄傲地说:"这里住着全国最聪明的脑袋。"可当我们路过普通公寓楼时,分明看见窗帘后晃动的烛光。在凯旋门旁的加油站,工作人员正用漏斗给公交车加油,让我想起小时候见过的粮站售油场景。
最震撼的瞬间出现在返程前夜。大同江畔,落日把主体思想塔染成金色,一群放学的少年追逐着漏气的足球跑过。他们穿着褪色的校服,却笑得比晚霞还要明亮。这一刻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导游总说"我们正在建设强盛国家"时眼里会有光。
餐厅外边
灯火通明的平壤未来科学家大街, 是朝鲜最近两年新建的大街,道路宽阔,灯火通明设施齐全,是朝鲜政府为科学家 大学教授和杰出人才等修建的居住区
归程列车驶过新义州时,夜色已深。鸭绿江两岸的对比比来时更刺眼:丹东的霓虹在天际线跳动,朝鲜一侧只有零星手电筒的光斑。邻座商人老李灌了口二锅头:"知道为啥朝鲜电线杆都是方形的吗?防人爬上去偷看对面啊!"
送行的朝方导游,不是很漂亮啊
十二小时的颠簸里,我翻看手机里上千张照片。那些刷着天蓝色油漆的农舍、柳京饭店尖顶上的塔吊、少年膝盖上的足球疤,还有大同江畔的晚霞,都在讲述着一个复杂而立体的朝鲜。或许正如列车员说的:"别用你们的尺子量别人的日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