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李丕璋娶亲后,得知前妻和儿子还活着,他怎么做

佳佳喜欢逛北京 2025-04-29 16:32:03

1934年春天,年仅17岁的陈雅芝随同兄长(中共地下党员)离开家乡,投身革命事业。

姐弟俩从陕西宁强县启程,日夜兼程,经历了艰苦的旅程,最终抵达了川北地区,那里是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

陈雅芝完成了高小学业,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因此被安排到团政治处担任宣传员一职。她的主要任务是撰写宣传标语和组织动员活动。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接到命令,向西挺进嘉陵江,准备与已抵达贵州的中央红军会合。经过两个月的行军,红军第一和第四方面军最终在毛尔盖成功会师。

那天,陈雅芝收到了上级的消息,说是红军总医院要选一些女同志去学医,负责接人的干部是李丕璋。

在得知这位高层即将到访后,上级特别指示陈雅芝及其团队对办公环境进行全面清洁。

陈雅芝听错了李丕璋的名字,以为他是“李排长”,于是对姐妹们说:“团里通知,有个李排长要来,让我们打扫卫生。真是小题大做,一个小排长来,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

尽管嘴上这么说,大家还是认真打扫了院子和街道。

很快,三名身着白大褂的人员抵达了宣传队。根据团领导的介绍,领头的李丕璋是红军总医院的知名医生。

李医生长期担任毛泽东和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的专职医师。

在选拔过程中,陈雅芝凭借其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动作脱颖而出。随后,她被调派至红军总医院工作。

陈雅芝在李丕璋手下做事时,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敢有任何马虎。一旦出现失误,便会遭到他毫不留情的指责。

陈雅芝在清洗绷带时,由于肥皂不足,导致清洁效果不佳。李丕璋在检查晾晒情况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随即指出她的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并要求她重新进行清洗。

陈雅芝心里难受,忍不住偷偷掉眼泪。

老话说得好,严厉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陈雅芝跟着李丕璋学习,医术进步神速。

随着与李丕璋交往的时间增加,陈雅芝逐渐听闻了一些关于他的传闻。

李丕璋来自福建长汀,家境殷实,拥有农田和药材店铺。

李丕璋自幼随父习医,内外科均有涉猎,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到父亲离世时,他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

李丕璋接手了父亲的医疗事业,创建了“福民”医院。面对众多经济困难的农民前来求医,李丕璋常常免去他们的医疗费用。

1927年,随着大革命的失利,毛主席带领的红军部队开始在长汀地区频繁行动,与敌军进行游击作战。

在红军被国民党军队围困、医疗物资匮乏的艰难时期,李丕璋利用他在上海的关系网络,成功获取了大量西药,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和福建出发进行战略转移。李丕璋迅速决定变卖家产,将所得全部用于购买药品和医疗设备,并将这些物资捐赠给红军。随后,他毅然加入红军队伍,踏上了艰苦的长征之旅。

陈雅芝被李丕璋非凡的人生故事和高超的医术深深吸引。此后,她对这位年长自己十岁的领导愈发钦佩。

据陈雅芝了解,李丕璋在福建老家曾与一位名叫贾婉素的女子成婚,并育有一子。

红军撤退后,贾婉素和她的孩子不幸落入国民党反动派手中,被关押在监狱里。贾婉素在狱中遭受酷刑致死,而她的孩子则不知所踪。

李丕璋现在独自生活。

从那时起,陈雅芝对李丕璋产生了更多的怜悯之情。

她时常主动帮李丕璋清洗衣物。在她看来,照顾这位受人尊敬的长官,是分内之事,再自然不过了。这种付出,不掺杂任何其他想法,纯粹出于本心。

当红军抵达岷州时,终于成功甩掉了国民党军队的紧追不舍,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然而,喜悦还没持续多久。

红军总部的何长江局长找到陈雅芝,告诉了她一个不幸的消息。陈雅芝的哥哥曾在何长江的部门任职,但在穿越草地时,由于身体无法承受,不幸去世。

临终前,他对何长江说:“我有个妹妹在总医院上班,现在还是单身,麻烦你以后多照顾她。”

何长江始终没忘记这件事。因此,他刚到岷州,就立刻去找陈雅芝了。

得知哥哥阵亡的消息,陈雅芝悲痛欲绝,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何长江表示愿意成为她的兄长,承诺在生活上给予支持,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解决。

何长江和李丕璋关系很好。何长江听说李丕璋的妻子去世了,就想着帮李丕璋和陈雅芝牵线搭桥,让他们在一起。

何长江主动表白后,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由于彼此早已互生情愫,他们的结合显得顺理成章。没过多久,组织上就正式同意了他们结为夫妻的申请。

红军完成长征顺利抵达延安后,李丕璋与陈雅芝夫妇被分配到总后卫生部任职。两人关系亲密,相处融洽,感情深厚。他们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生活中彼此照顾,展现了深厚的夫妻情谊。这对夫妇在延安时期的共同经历,不仅体现了他们个人的情感纽带,也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革命伴侣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共同奋斗。

1936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乃至世界的大事——“西安事变”。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了重大改编,正式更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当天从国民党控制区得到消息,李丕璋的前妻贾婉素和他们的儿子都还活着。

该事件由上报至周恩来副总理,同时李丕璋也收到了通知。

得知妻子和孩子平安无事,李丕璋心中充满了喜悦。然而,一想到自己与陈雅芝的婚姻关系,他又不禁感到深深的愧疚。

李丕璋觉得自己因为轻信传言就草率决定结婚,实在是个大错。他现在非常后悔,觉得不仅亏欠了贾婉素,也对不起陈雅芝。

陈雅芝得知事情经过后,显得非常平静。她告诉李丕璋:“这个误会是历史原因导致的,我不会责怪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得考虑怎么安排好她们母子的生活。”

对于这个情况,党组织早就有所预料并做好了准备。他们未雨绸缪,提前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党组织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已经预见到了这种情况,体现了他们的深谋远虑和周密部署。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展现了党组织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智慧和远见。

贾婉素在红军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不仅积极协助红军工作,还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成功保护了一位中央领导人的子女,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她的这些行为为她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和尊重。

周副主席要求中组部按月给贾婉素汇生活费,确保她和孩子的基本开销。

新中国成立不久,李丕璋与陈雅芝一同来到首都。两人都在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卫生部门任职。

李丕璋始终牵挂家乡的亲人,便与陈雅芝一同前往福建,探望了贾婉素和他们的孩子李子平。

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兵们,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陈雅芝把贾婉素当作自己的亲姐姐,而贾婉素也亲切地称陈雅芝为“小妹妹”。

夜幕降临,姐妹俩共枕而卧,彼此倾诉了许多心底的秘密。

七天后,李丕璋和陈雅芝准备启程。在告别之际,陈雅芝给了贾婉素500块钱,作为她的日常开销。

李丕璋带着儿子李子平回到北京,安排他进入干部学校学习。

陈雅芝和李丕璋共同养育了三个孩子,两女一男,再加上李子平,整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十分活跃。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李子平完成了大学学业,被安排到上海的一家科研机构任职。同时,贾婉素因被确认为红军干部身份,从福建调动至上海,进行离职休养,每月享有80元的生活补助。

贾婉素与儿子同住,后来儿子成家立业,有了子女,祖孙三代相处融洽。

转眼间,我们便进入了那个不平凡的时期。

李丕璋因涉嫌与林彪案件有关联,被拘押在秦城监狱。随后,陈雅芝也因类似原因被关入同一监狱。

三十天后,陈雅芝因缺乏确凿证据获释。重获自由的她,这才得知李丕璋已经离世。

陈雅芝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北京,前往上海。在她和丈夫被监禁期间,他们的孩子由贾婉素负责照顾。

目前,陈雅芝正计划前往上海探视子女,同时将李丕璋去世的消息传达给贾婉素。

陈雅芝在北京失去了丈夫,身边已无至亲。她决定不再留在这座充满回忆的老宅中。在获得贾婉素的许可后,她果断将户籍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从那时起,这对年迈的姐妹开始共同生活。

1978年底,根据国务院的相关政策,李丕璋家属收到了补发的工资和抚恤金,总额为两万四千元。

两姐妹经过讨论,决定把资金分成四等份,每个孩子拿一份。孩子们很懂事,主动提出要给两位妈妈各留一份。

一位83岁,另一位73岁,两位长者共同度过晚年时光,这样的生活安排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归宿。

1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