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弱视患者视觉皮层微环路异常机制

大刘的备忘录 2025-04-26 20:03:25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朋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文雯团队合作,利用超高分辨率7特斯拉(7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频率标记脑电图(EEG)技术,揭示了弱视患者视觉皮层微环路层级上的神经活动异常。

这项研究首次以亚毫米和毫秒级的精度描绘了弱视患者视觉皮层微环路的异常变化,揭示了关键期内异常视觉经验如何塑造人类皮层微环路功能。研究成果对医疗人员理解弱视的神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弱视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有望开辟未来弱视治疗的新方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当前,弱视的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传统方法,如屈光矫正、遮盖疗法、视觉训练等,或药物治疗,但效果有限。这些疗法需要患者进行严格的训练,但存在依从性差导致影响疗效的情况。而手术治疗虽能治本,却难以有效改善已形成的皮层异常(衢州晚报,2023)。

本次研究为理解弱视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突破性视角,从神经机制层面解释了传统疗法的局限性。未来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开发靶向增强输入层功能或调节兴奋-抑制平衡的新型干预方案,有望突破现有疗效瓶颈,为弱视治疗提供全新方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