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站在代国王宫的廊下,望着远处黑漆漆的天际发呆。长安来的信使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功臣集团要立他为皇帝。这个消息让他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该不该接受。
薄昭急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刘恒接过信,仔细读了起来。他的眉头越皱越紧,看来这事不简单。薄昭在旁边站着,不敢出声。过了好一会儿,刘恒才抬起头来,问薄昭觉得这事靠不靠谱。薄昭支支吾吾地说不上来,他也觉得这事来得太突然了。刘恒叹了口气,说自己在代国当了二十多年藩王,突然有人说要让他当皇帝,这馅饼掉得也太突然了。
刘恒心里其实明白,这些功臣是想找个傀儡。诸吕之乱刚平,他们手握重兵,朝廷大权在握。这个节骨眼上找他这个偏居一隅的藩王当皇帝,摆明了是想找个好控制的人。刘恒决定先派周昌去长安探探虚实。他叮嘱周昌,进了长安城就说他病得起不了床,看看那些功臣什么反应。
几天后,周昌带回消息。功臣们一听说代王病重,立马就急了。这下刘恒心里有了底,看来他们是真想立自己为帝。薄昭分析说,这些功臣就想找个软柿子捏。他们觉得刘恒母族薄氏势单力薄,妻族也早就不在了,正好拿捏。刘恒笑了笑,说正因为如此,反倒有机会。
刘恒决定只带七个人进京。薄昭担心这太冒险了,但刘恒却说,带多少人就安全了?当年高祖还不是一样从关中起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再说了,这些功臣现在需要他这个名正言顺的刘氏子孙,未必就是弱势。商议已定,刘恒带着七个心腹启程。一路上走走停停,看似谨小慎微,实则步步为营。
渭桥相见时,周勃捧着玉玺就要递给刘恒。周围群臣屏息以待,都等着看这个藩王如何应对。刘恒轻描淡写地说,还是到代王邸再议吧。这一句话,直接让谈判主动权回到了自己手中。刘恒心里暗笑,你们以为我是个好拿捏的软柿子,那就让你们先这么以为着。
代王邸的夜谈才是重头戏。刘恒心里打定主意,该让就让,该争就争。这些功臣想找个傀儡,自己偏要让他们失算。其实刘恒心里明白,这些功臣也是无奈之举。诸吕之乱刚平,朝廷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皇帝。他们选中自己,就是看中了刘氏宗室的身份。
看着渭水在夜色中静静流淌,刘恒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从代国到长安,看似千里迢迢,实则近在咫尺。只要拿捏准了分寸,这皇位就稳了。代王邸里,灯火通明。刘恒正襟危坐在主位上,下面坐着周勃、陈平、郦寄等功臣。大家表面上谈笑风生,实则暗流涌动。
陈平捧着酒杯,语气看似随意,眼神却紧盯着刘恒的表情变化。他说,代王,这天下可不是闹着玩的。刘恒举杯相应,说陈丞相说得是。我在代国二十多年,就管着一亩三分地,哪懂得治理天下?还得靠诸位大臣多多扶持。这话说得谦逊,却让陈平眉头一皱。这位代王,说话滴水不漏,不露半点把柄。
酒过三巡,周勃按捺不住,直接挑明。他问代王,明日早朝就要册立您为帝,不知您可有什么想法?刘恒放下酒杯,面露难色。他说,周将军,我倒是有个不情之请。众功臣精神一振,这是要来真的了?刘恒继续说,诸位也知道,我初来乍到,连长安城都还没转过几圈。不如先让我当几天代王,熟悉熟悉朝中事务,再谈即位的事如何?
这话一出,在座的功臣都愣住了。他们原以为这个代王会迫不及待地接受皇位,没想到居然想要缓一缓。郦寄皱眉问道,代王这是何意?刘恒叹了口气,说诸位想想,我要是贸然即位,连朝中大臣都认不全,如何服众?再说了,诸吕之乱刚平,朝廷百废待兴,总得让我先摸清门道吧?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让功臣们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周勃试探着问,那依代王的意思?刘恒说,不如这样,给我三天时间。这三天里,我每天都去上朝,但只是旁听。等我对朝政有了了解,再举行登基大典,岂不更稳妥?功臣们面面相觑。这个提议听起来合情合理,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但刘恒不给他们多想的时间,起身道,时候不早了,诸位请回吧。明日朝会,再详细商议。送走众人后,薄昭忍不住问,主公,为何要推迟登基?刘恒笑道,你没发现吗?这些功臣虽然表面客气,可眼神里都带着算计。他们急着让我即位,无非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我要是急着接受,岂不正中下怀?
薄昭又问,那主公这三天打算怎么办?刘恒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说这三天啊,就是我的机会。朝中大臣,各有各的小算盘。这三天,我就要把他们的底细摸个透。果然,第二天早朝,刘恒就坐在旁听席上,认真观察每个大臣的言行。他发现,这些功臣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人想揽权,有人想置身事外,还有人在观望。
第三天下朝后,刘恒把几个心腹叫到身边。他问他们,都看明白了吗?这些功臣表面上团结,其实各怀心思。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这种微妙的平衡,变成我们的机会。薄昭恍然大悟,说主公高明!刘恒站在窗前,望着院子里的一棵老槐树。他说,你看这槐树,看似枝繁叶茂,实则根系分散。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分散的根系中,找到突破口。
三天后的早朝,当刘恒再次走进大殿时,已经胸有成竹。功臣们以为自己在考验他,殊不知这三天里,他才是真正的考官。升平宫外,天还没亮。刘恒带着几个心腹往宫门走去,却发现禁军已经列队守在那里。领头的将领一脸为难地说,代王,您还没正式即位,不能随意进宫。
刘恒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他问,这是哪位大臣的意思?将领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刘恒转身对薄昭说,看来有人等不及了。原来这三天里,刘恒的表现让某些功臣心里打鼓。这个代王太精明了,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好控制。薄昭急得直跺脚,问主公现在怎么办?
刘恒却笑了,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他们要玩,那就陪他们玩到底。他让人把长信侯周勃请来。周勃一看眼前的阵势,脸色大变,问这是谁的主意?刘恒不答反问,周将军,您说这事该怎么办?周勃犹豫了一下,说老臣这就去问问。不一会儿,周勃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说是陈平......陈丞相的意思。
刘恒点点头,说果然如此。周将军,您说陈丞相这是什么用意?周勃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刘恒直接挑明,问是不是想逼我就范?想让我答应某些条件?周勃不说话,算是默认了。刘恒叹了口气,说周将军,您跟着高祖打天下的时候,可曾想过有朝一日会落得如此境地?
周勃一愣,问代王此话何意?刘恒继续说,您想啊,现在朝中大臣争权夺利,哪还有当年和高祖一起打天下时的气象?这样下去,汉室江山怎么办?周勃沉默了。刘恒这番话,正戳中他的心事。刘恒又说,我知道,您们担心我即位后会秋后算账。可您想想,我要是真要这么做,何必只带八个人来长安?
周勃深深看了刘恒一眼,问代王的意思是?刘恒说,我的意思是,汉室江山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也该大家一起守住。您说是不是这个理?这番话说到周勃心坎里去了。他想起当年跟着刘邦打天下的情景,再看看眼前这个年轻的代王,突然觉得他身上有几分高祖的影子。
周勃说,老臣明白了。您在这等着,老臣这就去找陈丞相说理去。不一会儿,周勃领着陈平匆匆赶来。陈平一见刘恒,就知道自己这步棋走错了。刘恒笑着说,陈丞相,您这是何必呢?大家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何必搞这些弯弯绕绕?陈平低头不语。
刘恒正色道,这样吧,咱们把话说开。您们担心什么,我都知道。但是现在,朝廷百废待兴,经不起再折腾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陈平抬头看了刘恒一眼,发现这个年轻人眼神清澈,不像在说假话。陈平说,臣......知错了。刘恒拍拍陈平的肩膀,说好说,好说。以后朝廷大事,还要仰仗丞相多多费心啊。
看着禁军让开道路,刘恒迈步走向宫门。他知道,自己总算过了这一关。有时候,化解危机的最好办法,不是硬碰硬,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金鼓齐鸣,万众瞩目。长安城内,处处张灯结彩。升平殿上,刘恒身着帝王礼服,接受百官朝贺。表面上看,一切都按部就班,但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场登基大典背后,暗流汹涌。
周勃带头高呼,臣等恭请陛下接受册封!刘恒微微一笑,说众位爱卿请起。这一声,说得情真意切,让在场的功臣们都愣了一下。他们原以为这位新君会趾高气扬,没想到态度如此平和。但紧接着,刘恒的下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他说,朕初登大宝,百事待理。今日就先宣布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