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被誉为是“红色管家”。
然而,功勋卓著的他,在退休后却拒绝国家给他的优渥待遇,晚年还靠捡垃圾资助贫困山区学生。
他就是——丁先国将军!
丁先国,湖北省麻城市人,1909年出生。
1927年11月,年仅18岁的丁先国参加了由潘忠汝、戴克敏发起的“麻黄起义”,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之后不久,丁先国又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参加红军之初,丁先国年纪尚小,于是部队领导便将他安排在后勤部工作。
但年轻气盛的丁先国却不满于此,他专程找部队领导表明了自己参军的初衷和决心:我参军的目的是为了上战场杀敌建功的,不想做后勤工作。
部队领导告诉他:行军打仗,向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虽不像前线部队一样要上阵拼杀,但其重要性一点也不比作战部队低,有了完善后勤的保障,前线的作战部队才能打胜仗。
在部队领导的细心劝说下,丁先国顿然领悟,不仅心甘情愿留在后勤部工作,而且工作做得十分突出,深受部队领导的赏识与器重。
后来,部队领导为了磨练一下丁先国,将他从后勤调到了前线的作战部队,但这一调却不得了!
在战场上,丁先国就如同一头猛虎,猛打猛冲,表现得极为勇敢,很快便受到了提拔,先后担任过副班长、班长、重机枪连排长、副连长等职。
由于丁先国懂得一些文化知识,后来还成为了一名政工干部,先后担任过红九军第二十七师政治处主任、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1937年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120、129三个师。
丁先国历任129师385旅769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三十九团政治委员、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二十七团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等诸多战役、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打响后,丁先国又继续奔赴解放战场,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四纵队第四十一旅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郑州战役、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丁先国担任第70军第209师政委。
不过,随着当时国内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我军进行了统一整编,70军和209师的番号被相继取消,丁先国此时又重新回归“老本行”,继续干后勤。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如何保障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成为当时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想要健全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体系,没有人才的配套是万万不行的。
于是,丁先国以丰富的后勤实践经验,被任命为志愿军后勤部第二分部部长,之后又担任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丁先国曾参与组织了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诸多战役的后勤保障,为我志愿军在前线作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55年9月,丁先国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从1969年起,丁先国正式升任为总后勤部副部长。
然而,他在这个岗位上干的时间并不长,仅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因卷入事件被免去了职务,当时的他时年62岁。
从这之后,丁先国将军就没有继续工作,一直在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初期。
1983年10月,丁先国将军按正兵团职待遇离职休养。
当时,国家给丁先国将军的待遇是非常优渥的,不仅为他配了厨师,还配了保健医生和司机,但将军对此却一概不要。
离休后的丁先国将军,生活过得极为节俭,他除了国家发的礼服和皮鞋外,其余的衣服都很朴素,甚至可以说是“寒酸”,他的鞋大都是布鞋、草鞋和胶鞋,衣服也都很旧,衣着打扮根本不像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
但老将军是经历过苦难的人,他觉得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和就已经非常满足了,至于奢不奢华,那就不重要了。
将军晚年时经常在自己的住所周围捡破烂,然后拿去卖掉,最终将捡破烂卖来的钱和他自己的一部分离休金总计3200元钱全部捐给了贫困山区儿童。
2001年11月11日,丁先国将军正式走完了他传奇而精彩的一生,享年93岁。
将军早年南征北战,曾多次负伤,重伤就有两次。将军的遗体在火化后,还发现了残留在身上的3块弹片。
丁先国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丁先国将军,致以崇高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