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炮战,毛主席为何下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事后才知主席高明

方圆文史 2022-08-15 20:22:35

1958年8月23日,毛主席在北戴河作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炮击金门。

随着毛主席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的400多门大炮一起开火,整个金门岛顿时淹没在硝烟之中。

此次炮击规模空前,新闻界更是将其形容为——“万炮轰金门”。

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3万发,击毙击伤国民党中将以下军官600余人,其中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24日这天,我人民解放军炮兵和鱼雷快艇、护卫艇部队又联合实施了第二次大规模炮击,击沉、击伤敌大型运输舰各一艘。

经过我军两次大规模的猛烈炮击后,金门岛基本被封锁!

然而,此次震惊世界的炮击行动,也极大触动的美国人的神经!

金门炮战打响后,美国人慌了,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更是一连几天都寝食难安。

由于摸不清毛泽东发动此次炮击行动的真正意图,艾森豪威尔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他认为毛泽东策划的这次大规模炮击金门的行动,决不仅仅只是为了解放金门和马祖,而是要大举渡海解放台湾。

于是,为了保住台湾这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艾森豪威尔立即下令:抽调第六舰队一半舰艇赶至台湾海峡,与第七舰队会和,并从日本、菲律宾等地调兵遣将,以增强台湾海峡美军力量。

然而,这正是毛泽东所希望看到的!

炮击金门,并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行动,它更是出于多方面的政治考量。

毛主席通过炮击金门,成功把美国人的目光转移到了远东地区,从而使中东的紧张局势得以缓和。

正如叶飞将军后来所说:“艾森豪威尔不是毛主席的对手,完全被毛主席调动了!”

到了8月底,金门已经完全被封锁,驻守在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只能靠储备品勉强度日。

在这样一片大好的形势下,解放金门指日可待。

事实上,当时国内外很多分析人士都一致认为:解放军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将是登陆金门。

然而,毛泽东却在9月3日果断下令:“从4日起停止炮击三天,以观各方动态。”

实际上,毛主席此时作出停止炮击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连日来的猛烈炮击已经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守军,并牵制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力量,目的已经达到。

9月4日,毛泽东发出了一则震惊世界的声明:

“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

同样是这一天,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发表了一则申明,公然声称要出兵帮助台湾当局防守金门、马祖。

此外,杜勒斯还狂妄地宣称:

“如果不得不出面干预,就得动用一些小型原子武器。这是一种令人不愉快而我们必须面对的前景。”

但其实,杜勒斯的这句狂妄之言,不过是想吓唬一下我们,让我们知难而退。

然而,他却严重低估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统一的决心和意志,几年前在朝鲜战场上都未曾怕过,更别说还是几年后的今天。

9月7日,美军出动七艘军舰为蒋舰护航,妄图帮助蒋军恢复金门的海上补给线。

当时,美军七艘舰艇将蒋舰和运输船夹在中间,如果我军断然开炮的话,肯定会打到美舰,如此一来,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怎么办?到底打还是不打?身为前线指挥官的叶飞深感事关重大,赶紧拨通主席的电话请示。

面对叶飞的请示,毛主席不假思索地回答:“照打不误!”

叶飞又问:“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

毛主席说:“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接着,毛主席又进一步交代:要等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才打,要求每隔一小时报告一次美蒋联合编队的位置、编队队形、航行情况,到达金门料罗湾时,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开火。

为了准确无误地执行主席“不打美舰,只打蒋舰”的命令,叶飞又请示道:

“我们不打美舰,但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

按照主席的性格,如果对方先动手,那就一定要还以颜色,但这一次,主席却明确表示道:“没有命令不得还击。”

听到这一回答,叶飞顿时感到极为紧张!

首先来说,美舰和蒋舰只相隔2海里,我军又是多个炮群、几百门大炮同时轰击,如果有哪一个炮群瞄不准确,稍有误差,那就会打到美舰。

其次,如果美舰向我军开炮,而我军又不能给予还击,那势必损失严重。

尽管这个命令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但身为一个军人,对于统帅的命令就应该不折不扣地完成。

为此,叶飞亲自向各炮群下达命令:待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北京下了命令后才开炮;各炮群只打蒋舰,不准打美舰;如果美舰向我军开火,没有命令,我军不予还击。

各炮群接到命令后,都感到极为吃惊,纷纷追问中央为何会下达这样一个命令。

但叶飞没有对此作过多的解释,而是又把命令重复了一遍,然后问各炮群:听清楚了没有?

各炮群回答听清楚了,一定按照毛主席的命令严格执行!

9月8日上午,毛泽东接到报告:美蒋联合编队再次驶向金门海域,蒋军两艘运输舰进入料罗湾码头港口卸下军用物资,美舰停在附近海面助阵。

事实上,美舰再次出动为蒋舰护航,早已在毛主席的意料之中,但有一点不是很清楚,那就是——美国人帮助蒋某人的决心到底有多坚定?目的何在?

如果美国人是真心实意帮助蒋某人,那么情况可能会变得复杂,但如果不是,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

可问题是,怎样才能探知美国人帮助蒋某人的决心呢?

很简单,打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毛主席当即下令:前线部队按预定作战方案开炮,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当天中午时分,我军数百门大炮同时发出怒吼,炮弹如雨点般朝蒋舰砸去。

这是我军对金门发动的第三次大规模炮击,整个过程长达5个小时,发射炮弹21700余发,轰击了金门重要的军事目标和停泊在金门料罗湾的舰艇。

我军的猛烈轰击,将蒋舰“美乐”号击沉,“美珍”号重伤逃窜。

值得一提的是,我军炮击开始后,美舰便立即丢下蒋舰,掉头直奔台湾方向逃去。

美舰的行为,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当然,美蒋双方并非“夫妻”,顶多算是一狼、一狈而已。

美舰一走,蒋舰及所有的运输船就完全暴露在了我军的炮火面前,其遭受的打击不言而喻。

金门岛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蒋军纷纷向台湾告急。

但台湾方面也懵了,不解地问道:“美国朋友呢?美国军舰呢?”

驻守在金门的蒋军听后大骂道:

“什么朋友不朋友?美国军舰已经掉头逃跑了!美国人混蛋……”

驻守在金门岛的蒋军真的慌了,他们直接用报话机通话,连密码都不用,我军的侦察机听得清清楚楚的。

据统计:此次炮击中,蒋舰被我军击沉3艘,击伤数艘。

面对这样的惨败结局,台湾方面只能下令让所有蒋舰返航,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此次炮击作战,我军又一次大获全胜!

9月11日,我福建前线部队又对由美舰护航的蒋舰实施了又一次炮击行动。

此次炮击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发射炮弹2.5万余发,摧毁岛上军事设施10余处,击伤运输机1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炮击的场景跟前一次一样,我军刚一开炮,美国军舰便匆忙退往外海。

当月中旬,福建前线地面炮兵增至14个团又7个营、14个连,海岸炮兵增至8个连。

此后,我军对金门的炮击规模相对缩小,变为了中小规模炮击和零炮射击。

通过这两次大规模的炮击,使毛泽东终于摸清楚了美国人的战略底牌——确保其既得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守势。

此外,在台湾海峡问题上,美国人看得也十分清楚,他们想及时从金门、马祖两地脱身,重点保护台湾。

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其眼光之独到令人叹为观止。

几十年后,上将叶飞在回忆此战时,仍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我还不明白主席“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命令的意图何在,事后我才明白,原来主席就是想以此来摸清美国人的“底牌”。

叶飞将军回忆道:

“……经过这一次较量就把美帝国主义的底全都摸清楚了。美帝国主义虽然貌似凶恶强大,在全世界到处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其实也是一只纸老虎。所谓美蒋防御条约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只要涉及美帝自身的利益要冒和我军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它就不干了。”

以至于“炮击金门”一战,还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之为是——世界战争史上“独特”的战役。

那么,“炮击金门”到底有多独特呢?

从战役的整体形式来看,“炮击金门”只能算是一场“单调”的军事行动。

毕竟整个战役的过程没有涉及到登陆、冲锋等,只是用大炮隔着大海向对方轰击。

但就是这样一场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的军事行动,却很好地表现出了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战略眼光。

从此,海峡两岸国共两党仅在单日打炮的历史延续了20年之久,这种十分奇特的作战方式,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不由得怀疑:“我奇怪我们是不是在进行一场滑稽歌剧式的战争。”

当然,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军事指挥能力,艾森豪威尔虽有自己的特点,但却远不及毛主席。

所以,他自然就无法理解毛主席决策指挥“金门炮战”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这种形式的炮击行动,已经是一种政治上象征性的战争,成为了国共两党保持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反观整个战役,我们不难发现:毛主席虽然指挥对金门进行炮击,但却始终没有登陆,就连封锁,也没有真正封死,即所谓的“打而不登、封而不死”。

此外,炮击金门并非持续轰击,而是打打停停,时打时停,除了前几次炮击的规模比较大之外,后面基本只是象征性的炮击。

这其中的原因也比较容易理解,那就是:为了反对美国的“停火”阴谋和蒋介石拒绝谈判的顽固态度。

10月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台,继续玩弄“两个中国”的阴谋,并与蒋介石签署所谓的联合公报。

针对美方的这一行动,我福建前线部队遵照中央指示,于10月31日实行“双日不打单日打”。

当然,这一指示也是有意让国民党当局继续固守金门,从而将美蒋拖在金门、马祖这两个“绞索”上,使其无法脱身。

与此同时,向台湾当局和广大军民表示我党和平解决之诚意。

所以你看,这正是毛主席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典型范例,确实让人佩服。

对于这场充满特殊意义的炮战,叶飞将军更是多次赞扬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说:

“美蒋完全被毛主席高明决策牵着鼻子走,打炮也变成了美蒋我三方之间一种特殊的对话,一种不在谈判桌上进行的谈判。这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

事实证明,这样一场极富独特性的炮战,在人类整个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这场经典炮战的总指挥,毛主席巧妙地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其成为最有效的“武器”,既严惩了蒋军,又挫败了美国妄图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从而有效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时间到了1959年1月3日,金门国民党军炮兵在遭受我军多轮轰炸后,突然向大嶝岛实行狂轰滥炸。

此次轰击,炸死托儿所儿童31人,炸伤17人,其罪行让人气愤不已。

为此,我福建前线炮兵决定于7日实施第七次大规模炮击,摧毁其炮兵阵地12处、观察所15个。

截止到现在,我军对金门共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炮击、数十次小规模炮击和近千次零炮射击。

此外,我军还与其进行了13次空战、3次海战,共毙伤国民党军7000余人,击落、击伤飞机36架,击沉击伤舰船27艘,给予国民党军以有力的惩罚。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后,美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便就此宣告终止。

自此,我福建前线部队便停止了对金门的炮击。

这场战役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每当我们回顾起来的时候,总能被其深深震撼到。

“金门炮战”不仅规模宏大、战果丰厚,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艺术。

这样一场看似“戏剧化”的战争进程,实际上却体现着毛主席那出神入化的指挥决策艺术。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

1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