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莉)近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教学合作模式正式拉开序幕。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岳麓山大学城高校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实施方案(试行)》,从政策层面为高校资源互补融合夯实了制度保障。(《光明日报》2025.2.27)
近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携手开启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教学合作新模式,恰似一道璀璨曙光,照亮高校教育发展新征程,而湖南省教育厅印发的实施方案,更是为这场资源互补融合盛宴筑牢了坚实制度根基。
在这场创新合作中,党员干部成为积极的推动者,他们深入高校调研,倾听师生需求,了解合作难点。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平衡各高校的优势与特色,以高度的责任心,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实施方案顺利推进。比如,有的党员干部积极促成高校间的沟通会议,搭建交流平台,让高校领导和教师能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合作细节。
各高校组织则是合作的主力军,他们精心挑选优质课程,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在学分互认的过程中,严格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公平公正,同时,积极探索后勤共保、设施共用的新路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合作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可以跨越学校界限,选修心仪高校的优质课程,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不同高校的学术氛围相互交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更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未来,我们满怀期待,在党员干部的有力引导和高校组织的积极实践下,这种合作模式将不断深化拓展,更多高校或许会加入其中,形成更广泛的教育合作网络,教育资源将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共同谱写高等教育事业的辉煌新篇章。(作者单位:江油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