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梅)在科技浪潮奔涌的当下,智能化、数字化成为时代鲜明特征,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带来的“算力”,极大提升了社会运转效率,也为党员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但硬币总有两面,在享受“算力”带来的高效便捷时,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脑力”过度依赖“算力”的现象,这一问题值得警惕与深思。(《四川党建网》)
科技浪潮滚滚向前,智能化、数字化成为时代主色调,“算力” 如同神奇魔法,让社会运转效率大幅提升,也给党员干部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部分党员干部正陷入 “脑力” 过度依赖 “算力” 的泥沼,此现象亟待扭转。
不可否认,“算力” 为党员干部工作带来了诸多红利。大数据精准分析,让政策制定更贴合实际需求;人工智能智能办公,使繁琐事务迅速处理。在城市规划中,“算力” 能根据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数据,提供科学规划方案,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
然而,过度依赖 “算力”,“脑力” 便有被荒废之虞。一些党员干部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开动脑筋分析研究,而是求助于技术手段。久而久之,思考能力退化,面对突发情况或复杂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这不仅影响工作质量,更损害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脑力” 是党员干部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力和领导力的源泉。无论科技如何进步,“脑力” 的主导地位不可替代。党员干部需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凭借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 “算力” 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分析和升华。
党员干部自身要树立正确观念,将 “算力” 作为辅助工具而非依赖对象。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不断积累工作智慧。遇到问题时,先运用 “脑力” 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 “算力” 提供的参考,做出科学决策。
党组织也要加强引导和管理。通过开展培训、组织研讨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 “脑力” 的重要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党员干部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他们充分发挥 “脑力” 优势。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党员干部的 “脑力” 不能被 “算力” 取代。要在享受 “算力” 便利的同时,不断磨砺 “脑力”,以智慧的头脑、务实的作风,迎接新挑战,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更大力量。(作者单位:江油市胜利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