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眼看就要解体了,手头正缺钱,缺物资。
而中国这边,正好在1989年之后,被西方国家制裁,买不到先进武器。
歼-7、歼-8都是60、70年代的老技术。
两家一个缺钱,一个缺货,买卖就这么成了。
苏联允许中国只给35%的现金,其它全用轻工业产品结算。
12月一个寒冬,3架造型优美的苏-27战斗机降落在安徽芜湖机场时,可把现场的中国空军人员给兴奋极了。
要知道,这可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
每架造价高达3-5000万美元。
苏-27有多厉害?
最大起飞重量30吨,最大速度可达2.35马赫。
作战半径达1500公里,能同时跟踪10个目标,最多携带10枚空空导弹。
比起中国当时主力战机歼-7和歼-8,简直是天壤之别。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后来评价:
“中国获得的那3架顶级战机,成为了中航工业赶美超俄的重要契机。”
80年代的中国空军80年代的中国空军,真是捉襟见肘。
来看看当时的主力机型:
歼-6(米格-19仿制)、歼-7(米格-21仿制)和歼-8。
歼-7的最大速度,是2.0马赫(约245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仅仅700公里,而且只能携带2枚近距离空空导弹。
它的雷达探测距离,只有20公里左右,连导航系统都是最原始的那种。
就是说,天气不好都不敢起飞。
再看看人家啥水平:
美国F-16战斗机,最大速度2马赫。
作战半径800多公里,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还能携带各种精确制导武器。
更别提F-14“雄猫”了,雷达探测距离能达到190公里,一次能跟踪多个目标!
法国“幻影-2000”也不差,航程能达到1550公里,还有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
这差距有多大?
不光是速度、航程的差距。
关键是“大脑”(航电系统)和“眼睛”(雷达)的差距。
在实战中这差距就更明显了。
80年代的空战,已经进入了“超视距”时代,就是说还没看见敌人就能把它打下来。
但我们的战机,连像样的中距空空导弹都没有,这仗还怎么打?
就像是拿着弹弓去跟人家的狙击枪过招。
可以说,80年代是中国空军最难熬的时期之一,技术差距之大,让人揪心。
当时中国也想引进战机。
看中了好几款西方战机:
法国的幻影-2000、美国的F-16,还有英国的“狂风”战斗机。
一打听价格,直接就傻眼了。
一架幻影-2000要3000万美元(约合当时人民币1.5亿),F-16要1500-2000万美元,英国“狂风”也要2500万美元。
这还只是飞机本身的价格,后续的维护、备件、训练可都要花钱。
按照惯例,买一个中队(12架)起步,光飞机钱就要3-4亿美元。
这什么概念?
相当于1990年中国一个月的外汇储备!
1990年中国的GDP大概是36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只有110亿美元。
老百姓的年人均收入才1500多块钱。
买这些飞机,就像是月薪3000的人去买500万的豪车,实在是力不从心。
而且,西方国家卖飞机还有不少附加条件:
必须购买配套的后勤保障系统。
关键技术不转让。
使用有限制,比如不能用于某些任务。
需要定期接受卖方检查。
这就更难接受了,买了还得让卖家随时来查岗,关键维修还得靠他们。
最要命的是,关键技术还不给看,这就等于永远得依赖人家。
还有个现实问题:就算咬牙买了,训练和维护也是个大问题。
苏联解体前的“甩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解体前的“甩卖”给了中国一个机会。
苏-27,这款战机不光长得帅,性能更是一流。
它那双发动机加上鸭式气动布局的设计,让它能在空中“跳舞”。
这啥意思呢?
就是说它能完成“眼镜蛇机动”、“铃铛机动”这些高难度动作,在空战中占尽优势。
打个比方,其他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正常走路,苏-27就像是会功夫的,想转就转,想翻就翻。
苏联人一开始是不愿意卖的。
为啥呢?
苏-27可是他们的镇国之宝,是用来对抗美国F-15的王牌。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到了1990年,苏联经济都快崩溃了:
通货膨胀,外债高达688亿美元。
粮食短缺,连面包都要排队买。
工人罢工此起彼伏,卢布汇率暴跌。
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要买24架苏-27。
这批订单总价值30亿人民币(约合5.7亿美元),对于当时快要揭不开锅的苏联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
1991年12月,苏联已经到了解体的边缘。
但他们还是抓紧时间,把首批3架苏-27给装配完成了,横跨4000多公里,飞到了安徽芜湖。
中国航空工业的专家们,对这些战机“研究得那叫一个透”。
从发动机到机翼,从雷达到航电,都给盯得死死的。
就跟小时候拆玩具一样,不过这次不是为了玩,是为了学习人家先进的技术。
过五关斩六将从1991年引进苏-27到1998年造出自己的歼-11A,这7年可不是白费的。
沈飞的工程师们,那是过五关斩六将:
先说技术难关:
要搞懂几千多张技术图纸,建立起几千个技术标准。
研究透几万多个零部件。
这活儿难度有多大?
打个比方:
就像是要把一本俄语写的《战争与和平》一字不差地翻译成中文,还得理解透每个人物的性格。
沈飞的工程师们经常加班到深夜,有的人甚至记不清回过几次家。
再看看成果。
1998年,第一架国产歼-11A上线,这可是个大日子!
从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生产重型战斗机的国家。
从打工仔变成了老板,从此不用看别人脸色。
但,中国没有满足于“照葫芦画瓢”。
要想赶超世界一流,光会模仿还不够,还得有创新的勇气和实力。
到了2008年,更牛的歼-16开始研发。
歼-16的升级有多大?
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大幅增加。
普通雷达就像手电筒,只能照一个地方,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像是LED大屏,能同时“看”多个方向。
安装了中国心,国产涡扇-10B发动机。
全新的航电系统,作战能力翻倍。
能挂载各种新型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
到2010年,歼-16的性能已经超越了俄罗斯的苏-3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1991年的拿来主义,到2010年的创新引领,中国航空工业走出了一条令人惊叹的发展之路。
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2017年,对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个大年。
这一年,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给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真功夫”——歼-10C和歼-20相继亮相。
要知道,1991年咱们还在抱着三架苏-27研究。
26年,就拿出了能跟美国掰手腕的战机,这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歼-20,正面的有效反射面积为0.2平方米。
在敌方雷达系统中几乎难以被捕捉到,隐身性能非常出色。
不用开加力就能超音速飞行,机动性能更是一流。
能同时处理,来自各个方向的信息。
就像是给飞行员装了个“超级电脑”。
弹药也藏在肚子里,比起苏-27那种把导弹挂在外面的“大老粗”,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产品。
再说说歼-10C,这也是个狠角色。
它用上了咱们自己研发的发动机,装备最先进雷达系统,战斗力已经超过了美国F-16。
就是这3架战机,给了中国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这话一点不夸张。
你看看现在,中国的歼-16、歼-20哪个不是顶级战机?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那年冬天降落在芜湖的3架苏-27。
从1991年引进苏-27,到2017年成功研制歼-20。
中国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美国靠深厚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财力,俄罗斯靠继承苏联的技术积累。
而中国却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发展道路,没有固定模式。
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从歼-20这样的尖端装备,到歼-10C这样的主力战机,再到各种配套的预警机、加油机,中国形成了全方位的空中力量。
当一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世界顶级的战斗机时。
在国际谈判桌上的分量,自然就不一样了。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总想遏制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