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的省:因没适合省会的城市,竟去别家“抢”了一个当省会

南斋孤风中 2024-07-24 20:04:11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有一个省份。

它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电视剧,让人既惊讶又好笑。

这个省份,我们暂且称它为“霸道省”。

因为它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省份中的“霸道总裁”。

这个省份,在自家地盘上挑来挑去。

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城市,能够胜任省会的重任。

每个城市都在努力表现,但最终都败下阵来。

于是,“霸道省”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既然自家没有合适的,那就去别家“抢”一个!

这个决定,简直就是省份版的“抢亲”。

它的目光瞄准了邻省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而且经济发达,人文荟萃。

简直就是省会的完美人选。

中国西部-青海

在中国的西部。

有这样一个省份,青海。

这里的人口分布,就像是一幅精心布局的棋盘,每个棋子都恰到好处地落在了它应该在的位置。

然而,这样的布局也带来了一个挑战——在这个省份之内,很难找到一个适合建立特大型城市的地方。

青海省的城市,建设规模。

就像是一群谦逊的小弟,没有一个敢自称“老大”。

这是因为,青海省的城市规划和发展,需要考虑到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里虽然没有那种,摩天大楼林立的壮观景象。

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选择一个省会,就是在挑选一位全能队长。

第一,这位队长的经济实力必须得强,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就像是一场接力赛,省会城市就是那个跑第一棒的选手。

它的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到整个队伍的成绩。

第二,城市规模必须得大,能够容纳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口。

一个城市如果规模太小。

就像是一个小餐馆,虽然温馨,但却无法承办大型的活动。

最后,交通必须得便利。

这就像是一潭活水,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一个城市的交通如果不便,就像是一潭死水。

即使再美丽,也难以吸引人们前来。

在青藏高原的怀抱中,青海省静静地躺着,它的地势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壮丽而又险峻。

这里的地形,就像是上天的一次巧妙布局。

给了它独特的风貌,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整个青藏高原的版图上。

只有两处河谷之地,它们就像是高原上的两颗明珠。

一处镶嵌在西宁。

另一处则在拉萨闪耀。

拉萨,作为西藏的城市中心,已经名声在外。

而西宁,这个青海省的宝贝,却因为历史的原因,归属于甘肃省管辖。

历史渊源

西宁,这个城市,虽然暂时不属于青海。

但它与青海的联系,却是千丝万缕。

它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经济实力,都让它成为了青海省会的理想人选。

而青海,也急需一个像西宁这样有能力、有潜力的城市,来带动整个省份的发展。

13世纪的某个午后。

元朝的统治者们,在一张羊皮地图上轻轻一划。

甘肃行省就此诞生。

而西宁这座城市,便如同一颗被镶嵌在甘肃版图上的宝石。

时间流转至1929年,国民政府的一纸令下,青海省如同一位即将成年的少年,从甘肃的怀抱中独立。

在此之前,西宁一直是甘肃的一名“忠诚的子民”。

默默地在甘肃的庇护下成长。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西宁也迎来了自己的“成年礼”。

这一决策,无疑是对西宁这座城市的一次重要机遇。

也是对青海省,未来发展的一次深思熟虑的布局。

中国夏都

在2022年的中国地图上,青海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GDP为3610亿元。

而西宁,作为青海省的心脏,人口和GDP的比重更是引人注目。

1644亿元的GDP,分别占到了全省的45.5%。

这样的数据。

让人不禁感叹,西宁在青海省的地位,可谓响当当的“一哥”。

但放眼全国省会城市。

它却像是个害羞的小弟,总是排在倒数第二。

旁边的兰州,GDP是西宁的三倍。

这让西宁在比较中。

显得有些“小家碧玉”。

西宁,这座城市,镶嵌在蜿蜒的河谷之中。

它地形复杂,每一个转折都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在这里,城市的扩张不是一场简单的“圈地运动”。

平原上的城市。

它们的扩张,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随意涂抹。

每一次外拓,都像是在画布上添上几笔,轻松而又自如。

而西宁,它的河谷地带就像是一块精致的刺绣。

每一针每一线都要恰到好处,不能有丝毫的浪费。

西宁的地皮空间,有限。

这就像是给这座城市的发展,戴上了一副“金手铐”。

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激励。

然而,西宁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

它依托自己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始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上大做文章,努力打造城市名片。

西宁的夏天,凉爽宜人。

被誉为“中国夏都”。

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避暑。

这无疑为西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这里的山川河流,这里的蓝天白云,都成为了西宁最宝贵的财富。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西宁的河谷地带,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

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西宁的河谷地带。

虽然限制了城市的发展,但也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

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

都像是经过精心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节奏。

它既不像大都市那样喧嚣,也不像小镇那样宁静。

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42 阅读:47029
评论列表
  • 2024-07-25 21:01

    看这标题明显就是南京,但是内容严重不符,胡说八道。

    陈先森 回复:
    南京还需要抢?湾湾抢着来跪拜
    落下的九零后 回复: 陈先森
    抢安徽的地盘。
  • 2024-07-25 01:25

    第一眼以为是南京了!

    用户11xxx13 回复:
    南京苏州扬州徐州
    飞羽 回复:
    江苏能当省会的很多,民国时期镇江就是省会
  • 2024-07-25 08:57

    不要说一个城市了,宁夏全区都是从甘肃划出去的。😊

  • 天马 25
    2024-07-25 13:01

    甘肃不是被周边的省,瓜分了一大圈了嘛[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

    星辰 回复:
    我擦,你这帽子戴的好。但是没有甘肃还真的有可能没有华夏,因为黄帝是在甘肃出生的,咋滴,不服气。
    天不升火万古如长夜 回复: 星辰
    你怎么不说在西疆在中西结合部?
  • 2024-07-26 00:22

    不举报,拉黑了。这也叫文章?

  • 2024-07-24 22:17

    不是安徽抢了徽京吗?

  • 乐天 14
    2024-07-26 08:25

    我以为是徽京

  • 2024-07-24 22:07

    其实玉树做省会是不错的!

    星辰 回复:
    不可能,交通就是大问题。
  • 2024-07-25 15:27

    高原城市,夏天温度确实是低,特别是三伏天更低点。确实凉快,被称为夏都名付其实。[点赞][点赞][点赞]

    炎黄之夏 回复:
    你™一个陕西乡党,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些夏姓子孙后代如何想?夏都,首先想到的就是夏朝都城,然后夏朝都城就被你搬去青海了? [无奈吐舌][无奈吐舌]
    猩猩哥。 回复:
    没错,你说的就是昆明[静静吃瓜]
  • 2024-07-26 10:01

    政府机关应该设在该地落后地区。由于机关的特殊性,周边发展会快一些。

  • 2024-07-26 17:49

    江苏凭什么抢安徽的南京。

  • 217 4
    2024-07-30 00:22

    安徽湖南双省会[滑稽笑][滑稽笑]

  • 2024-08-05 03:32

    瞎放屁

  • 2024-07-26 13:20

    三亚不也是东北的省会吗

    临 兵 斗 者 皆 阵 列 前 行 回复:
    广西出生 广东打工
  • 2024-07-28 20:07

    你不说我都忘了青海有个西宁!

  • 2024-07-24 20:24

    “在浩瀚的跟贴里,你的才华熠熠生辉”

  • 2024-07-25 06:29

    “这位仁兄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好人 回复:
    好卖弄的感觉,不自然
  • 2024-07-25 00:49

    湟河流程太短,水流量太小

    天不升火万古如长夜 回复: 时光如初
    你说的是湟水下游汇入大通河那段?
    时光如初 回复:
    湟水河流经西宁水量可不小。看着也沒啥落差,河面也不太宽,但水流速度很快,声响很大,
  • 2024-07-26 14:03

    [笑着哭]我还以为是江苏

  • 2024-07-28 22:46

    东北四省共同的省会是哪儿

    霜之哀伤 回复:
    海口
    回复:
    新京吗
  • 2024-08-04 12:54

    安徽省南京市

  • 2024-07-25 01:26

    不如迁城到平安镇联,合达川、西河、花庄三镇成立省会。

    天不升火万古如长夜 回复:
    迁到共和县看着也不错
  • 2024-08-22 23:46

    我还以为说的是江苏十三太保

  • 2024-08-22 03:18

    甘肃两边跑了,一边青海一边宁夏 剩下一条线了。好像一条蜈蚣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