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总有人做着看不起眼的工作,还能轻轻松松身价上亿?
或许,黄炳权能给到你思路。
他靠什么发家?
靠几乎0成本卖牛粪,成为亿万富翁。
随便选取他的一段经历,都是难以忘记的精彩。
比如,通过免费送牛粪有机肥,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后续拉爆订单,年销售额达到百万元。
又靠牛粪有机肥培育出来的菌种,一吨竟然卖3000元。
接着用有机肥养殖海洋生物,从而把海鱼养得肥肥的,有时一年销售几百万元。
而这,精彩的故事还得从他童年说起。


黄炳权出生于广西的一个贫困家庭中,读完初中后,不得不面临现实问题,家里没有钱了。
在同龄人还窝在爸爸妈妈温暖怀抱里,在知识的海洋翱翔时,他早已步入残酷无情的社会中。
没学习的他,只能干最苦力的活。随即进入合浦县常乐丝织厂当机修工,不断积累做事情的经验,也为他后续开饭馆提供了帮助。
在1983年,大环境下国家鼓励个体经济发展。黄炳权果断辞职,抓住这次机会。

他敏锐察觉到,广西北海将迎来打工高峰。意味着发财的机会就在那里。
自己到底有什么优势?他反复问自己。
最终得到的答案是自己有制好酒的技术。接下来的问题是做什么能方便卖酒。
他灵机一动,立马想到餐馆和做工的人,他们可以边吃菜边配点小酒,这不就大大推动酒的销售吗。

这家餐馆直接取名为“东园酒家”,一经开业,深受大家的欢迎。
而酒的销路从此一发不可收,在1995年,就能营收上亿。
2005年,为了更好地稳定酒的口感,他直接大手一挥,收购了本地一家被废弃的珍珠蚌养殖场,顺便又赚到买珍珠的钱,真是一石二鸟。

原材料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一个月生产出来的五十吨醪糟怎么办?
送给当地养猪的农户,结果送都送不完。自己其实想过养殖猪,不过猪实在太臭,还是选择了放弃。
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他苦思冥想时,有位农民给他提供一个关键信息,牛一天可以吃八十斤草料。
他大脑立马转动起来,处理不完的醪糟可以给牛吃,解决废料的成本问题时,又降低养牛成本。
还是像第一次开饭店一样,说干就干,直接进了1000多印度奶水牛。这些牛吃东西比较杂,更加容易接受醪糟。

在CCTV《致富经》提到:“别人养牛三年,要一万五千块钱,而黄炳权直接把价格打到原来的30%。”
话说,醪糟的问题是解决了,黄炳权怎么还是愁眉苦脸的?
先是牛不直接吃醪糟。解决思路也很简单,去尝试牛喜欢的吃法,最后试出来是需要和青草一起混合。
不仅消耗醪糟,而且酒精度还让牛安心反刍和卧窝,增加牛的存活率。

这个问题只是开胃菜,后面的选择个个都是面临稍微一不小心便是破产的结局。
刚开始,广西气温持续一个多月都是两三度。而这个品种的水牛是在赤道生活的,根本没有进化到能在低温中生存。更致命的是,温度低到10度以下,会选择不进食。
自然而然,身体产生不了热量,最终的结局便是迎来死亡。
当时将近有1000多头牛啊,按照市场平均价格一头价格一万,计算便是1000万。
他顶着家人不理解的压力,以及周围人的嘲笑,直接花三十万买柴火,给牛取暖。这一烤,烤了整整四十多天。
后来别人直接说:“有钱烧得慌。”

气温太低,草的数量大大减少,牛根本吃不够。他直接用花生壳喂养牛。
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举动,把牛给搞便秘了。长期堆在胃里粪便排不出去,把牛痛苦地直接撞栅栏,时不时发出惨痛叫声。
他的做法让人大跌眼镜,即让员工去掏粪便。
员工后来回忆道:“刚开始下不去手,后面发现牛粪很扎实,像个算盘子一样。”
有次,他看到有牛在吃水果厂堆积成山的水果皮。秉着实践出真知的他,拿起菠萝皮喂牛,之后菠萝蛋白酶把牛的口腔给弄生疮了,硬生生把牛弄的吃不了饭。

这种问题可是难不住身经百战的黄炳权,他找菌种发酵,在这过程中,又加速除干菠萝皮的水分。
而这,大大降低成本。别人的牛一天要花22元的饲料,他的加上果皮和人工成本,只需3元。

虽然,牛的饲料成本降下来,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
一头牛每天产80斤粪便,上千头牛便是8000多斤,相当于装满半个20英尺的集装箱,1.5头成年大象的体重。
只见牛粪堆满了临时搭建的池子里,周围的地堆积成山,臭味直冲天灵盖,引得附近村民的不满。
黄炳权这次直接请来了专家,随后建立一座沼气池,经过发酵后的牛粪,不仅没有了臭味,还能做清洁能源。粗略计算,一吨发酵后的沼气可发电50度,大大降低了电力成本。
他通过引入大量蚯蚓吞食牛粪,解决了牛粪臭的问题,还生产出来有益菌群的蚯蚓粪。
发酵完后的牛粪像山摆在他面前,这些他还能干什么?

第一个字蹦出来“送”。随后直接免费送了一年半的牛粪有机肥,秋收时大家直接想掏腰包继续购买有机肥。有村民纯利润赚了六千元一亩,笑得合不拢嘴。
而一吨有机肥的价格是3000元,一头牛产生的有机肥有4万多元。随着购买人数越来越多,竟能让有机肥一年卖出上万吨,3000多万元的收入。

以及承包起上千亩的废弃盐场,专门养海鱼,又花了上千万修筑海地。这次,直接激化家人的矛盾,女儿说他从小到大,都没有给孩子们满足物质需要,所有的钱一直在投入。

不过,这都没有办法阻止他的脚步。
为了更好养好海鱼,他用牛粪给水里海藻提供丰富营养,这也让小鱼,小虾变多起来,而石斑鱼得到更多食物,使其肉质肥美。靠着这些鱼,黄炳权每年多收入两百多万元。
有机肥越堆越多,因为4000多头牛一天产出150多吨牛粪,发酵的随之变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断向农业科研人员请教,以及每天花几十个小时扎堆牛粪堆。
直到牛粪堆长出不一样的东西,牛粪发酵后的菌,价格达到3000元一吨。
黄炳权咧开嘴一笑,自己看到牛粪堆就像看到黄金一样。越多,他越开心。
黄炳权在最后的采访说道:“做好环保,又把污染变成财富,这是我一个梦想。”

别人眼里的废品,他却一步步做成循环产业。比如他用菠萝蛋白酶溶解珍珠蚌壳,把牛的钙钱都省下来将近上百万元。
这些不一样的视角,成就了他亿万的财富。
黄炳权的养殖行为虽然颠覆了传统畜牧业的商业认知,但却揭示了现代农业价值链重构的深层逻辑。
养殖户通过建立"生物质能-有机肥-生态农业"的循环体系,证明了生态资本化路径中"资源再生价值>初始产品价值"的商业定律。
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农业现代化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可以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资源的多维价值裂变。
-END-
参考信源:
搜狐网:《水牛价格多少钱一斤?小水牛价格多少钱一头?》
央视网:《他把牛粪当黄金,一头牛净赚六万元》
农视网——《不仅一头牛多赚60000,他还让村民每亩多赚6000,真相是》
作者:撒欢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