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新城:国际机场城市的路径探索

财经西部 2021-10-29 17:16:03

撰 稿:刘军伟

编 辑:唐执简

编 者 按

2021财经西部特刊《陕西再出发》日前出炉,全面聚焦陕西高质量、低碳化转型之路,深度解读这座科教大省、能源大省当下的改革新政逻辑,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随着中国各大枢纽机场货运吞吐量数据的公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再一次脱颖而出。2021年1月-7月,航空货邮吞吐量25万吨,同比增长35.1%,增速位列全国十大枢纽机场第一位。与之同频共进的,则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近年来“港产城人”的加速融合——城市机场与机场城市,构成了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一体两面。

看看上海虹桥便知,十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是中国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基于同样逻辑,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从无到有,从郊区到城市,结合正在建设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超级体量来看,成为中西部对外开放战略高地,似乎也是应有之事。

上海虹桥与西咸空港,一个位于中国经济中心,一个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临空经济所依托的区位优势,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客观讲,又颇多不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焦点在于,它是内陆开放的一个样本,尤其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其资源要素的配置逻辑、“港产城人”的创业路径,以及战略空间的功能支撑,对于内陆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路径参考和现实意义。

机场城市的图景

一家业务遍布全国的集团公司,出于成本和效率考虑,其职员或产品在最短时间内集结,需用时多久?集结点又该如何选择?答案是唯一的,摊开地图,位于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小时航程覆盖全国75%的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3小时航程覆盖所有省会和重要旅游城市。

在今天,走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乘车漫游,可以领略到一座极具特点且快速成长的机场城市图景——路网发达、生态宜人,城市天际线起伏有致,围绕临空经济兴起的城市板块与产业结构层次明晰。

具体来看,以机场为核心,按照临空产业圈层布局规律,由内及外,飞机后勤、航空货运、航企总部、酒店会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以及住宅、医院、学校等业态和配套呈现出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整体形成以“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三大产业。

这是西咸新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五大组团之一,空港新城“港产城人”融合的真实写照。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空港新城早前争取到了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队”的入场券,集齐了“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六大开放功能。如此政策配置,在业内看来,几乎是临空经济最全面最优先的发展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起了空港新城眼下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度活跃。

资源的聚焦促使相关的产业园区日渐成型,包括临空产业园、自贸蓝湾园区、双创产业园、中南高科西安临空产业港等,组成空港新城临空经济的核心产业。

从一组数据也能体现,近三年,空港新城市场主体平均增速超50%,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20亿元,空港口岸进出口额约占陕西省的75%。

快速崛起的逻辑

相较于如今成为内陆机场城市的建设样本,大约十年前,人们对空港新城的感受尚截然不同。彼时飞抵于此,最直观的印象是,机场犹如孤岛,外围一片荒凉。回头审视其创业路径,对于中西部临空经济发展,颇具参考价值。

其实,基础条件与资源配置弱,是内陆新城大多会面临的问题,空港新城也不例外。就城市化而言,这片144.18平方公里的土地,当初只能算是“零下”起步——除航空枢纽功能以外,其余所有功能基本缺失。

难得之处在于,空港新城发展之初就坚持高标准规划及创新发展方式,突破“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传统新城建设理念,提出“功能整体构造、项目协同建设”模式,打造“圈层扩散式”城市布局,短时间内产生乘数效应,实现了基础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核心产业的集聚和扩张,并快速塑起城市标杆形象,聚集了人气。

创新也贯穿着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依托六大功能平台的开放创新、产业发展的机制创新及行政效能的改革创新等。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战略机遇叠加,抑或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均显著赋能于空港新城。

以会展业为例,空港新城以其高效链接全球的优势,催生临空型会议、会展等产业发展,陆续举办了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航协物流发展大会等数场具有影响力的展会。正在建设的西安空港绿地国际会展中心,由全球最大的会展商汉诺威集团运营,在航空枢纽的优势支撑下,被视为空港新城临空产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加之营商环境是空港新城长期以来的核心竞争力,上述西安绿地空港会展中心项目建设进程中,政府的“续航”服务,让企业拍手称赞,“从谋划签约到开工建设,新城都派驻了工作组,及时解决了各类行政审批问题”。

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之下,短短数年间,从城市机场华丽转身为机场城市,也就不难理解了。

后续成长的研判

对于空港新城后续成长性,正在建设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被普遍视作关键变量,该项目总投资超496亿元,建成后将满足机场远期年1.2亿人次旅客吞吐量和200万吨货运量。

与之匹配的T5航站楼前综合商务区,则是空港对标上海虹桥商务区,打造的集商贸、酒店、总部办公、高端服务等业态为一体的国际级“城市会客厅”,目前正通过国际竞赛方式进行重点地块方案设计的评选。

业内人士指出,两大平台建设完成后,空港新城临空经济承载力将大幅提升,有力推动其向全球机场城市跨越式迈进。这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信号,直接影响产业布局和企业的选址,比如,航线网络扩张、航空公司增多而引发航空产业链扩容等。

结合陕西全力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背景,同时可以预期的是,对时间成本敏感、附加值高等特点的行业,将会越来越多地在空港新城聚集,并且呈现出产业链式发展。

最典型的莫如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从生产端看,年产1.4亿头份口蹄疫疫苗的梅里众诚动物疫苗项目正在建设;测试端,辖区企业——西咸新区国睿一诺药物安全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成为陕西首家通过国家药物GLP认证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机构;服务端,正在规划建设的欧亚(陕西)自贸区健康医药城,将形成以生物医药、国际诊疗、医疗器械等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

临空型大健康产业发展看涨,也是基于航空通道扩容、“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等因素的研判。进一步来看,空港新城会吸引大量商务人员,从而带动会展、金融、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产业的聚集。

事实上,依托“临空经济”而生的产业门类,相互赋能、彼此融合的特征非常显著。以此可以推断,基于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港产城人”的加速融合,“十四五”时期的空港新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结构会迎来显著提升和优化。

机场城市梦想,注定在云霄之巅!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陕西正在实施“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之航空枢纽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这些对区域的战略赋能作用将更加明显,同时也意味着在支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创新内陆改革开放路径的进程中,空港新城的角色地位也将越来越关键。

0 阅读:41

财经西部

简介:关注西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