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供需宽松的态势持续加剧,煤炭价格大幅下跌,跌幅已超过10%。随着传统用煤淡季的到来,市场需求疲软,库存压力不断上升,煤炭价格短期内难有起色。本文将从供需、库存、市场情绪等多个角度,分析当前煤炭市场的走势及未来预期。
煤炭价格大幅下跌,跌幅超10%根据CCTD监测数据,截至3月17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689元/吨,较年初下跌80元/吨,跌幅达10.4%;榆林6100大卡化工煤价格为560元/吨,较年初下跌100元/吨,跌幅15.2%;山西低硫主焦煤价格为1255元/吨,较年初下跌171元/吨,跌幅12.0%。
煤炭价格的下跌主要受到供需失衡的影响。供给方面,国内煤炭产量和进口量保持高位,而需求端则因季节性淡季和非电行业需求不振而疲软,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持续加剧。
供给端:产量与进口量保持高位从供给端来看,国内煤炭产量和进口量均保持较高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达到7.65亿吨,同比增长7.7%。尽管3月以来受安监趋严和煤价跌破部分煤矿生产成本的影响,煤炭生产略有抑制,但整体影响有限。442家样本煤矿的产能利用率同比仅下跌0.2个百分点。
进口煤方面,1-2月煤炭进口量为7611.9万吨,同比增长2.1%。尽管3月以来进口煤量有所回落,但整体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进口煤价格倒挂现象加剧,进一步压制了国内煤炭市场的价格。
需求端:电煤淡季与非电行业需求不振从需求端来看,煤炭市场短期内难有改善。首先,电煤淡季来临。3月中旬至5月是传统的电煤消费淡季,火电企业通常在这一时段进行机组检修,叠加当前电厂库存充足,电煤采购需求以维持为主,难以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其次,非电行业需求不振。今年1-2月,生铁、水泥产量均为负增长,对煤炭消费形成拖累。尽管“金三银四”时段非电行业开工率有所提升,但由于钢焦、建材行业仍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煤炭消费支撑有限,增量规模远不足以填补电煤淡季的减量。
库存高企,市场交投情绪低迷高库存是当前煤炭市场的一大特征。截至3月17日,环渤海主要港口煤炭库存达到3137万吨,同比高出1011万吨,增长47.6%。其中,秦皇岛港库存长时间保持在700万吨以上的绝对高位水平。高库存和疏港压力导致市场交投情绪低迷,下游采购力度偏弱,观望情绪浓厚。
市场情绪:悲观预期主导,价格缓跌为主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宽松态势明显,市场交投心态悲观,煤炭价格重心继续缓慢下移的可能性较大。下游采购力度偏弱,电厂库存充足,且部分电厂减少中长期合同的签约量,甚至增加进口煤采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下行压力。
尽管产地市场部分矿区拉运车辆有所增加,但在供需宽松的大背景下,煤价有滞涨回落的可能。随着传统淡季的影响持续,终端需求仍以刚需为主,市场报价预计将缓慢下行。
未来展望:供需宽松态势延续,价格下行压力仍存综合来看,煤炭市场供需宽松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供给端的高位运行和需求端的疲软将继续压制煤炭价格。尽管政策预期提振和基建项目集中开工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但在高库存和进口煤价格倒挂的压力下,煤炭价格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未来,市场需重点关注煤矿亏损面扩大和进口煤价倒挂程度加剧是否会导致供给超预期减量。短期内,煤炭价格将继续保持缓跌态势,市场交投情绪难有明显改善。
结语
煤炭市场的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供需宽松的局面将持续压制价格。行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下行压力。未来,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煤炭行业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如何在变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